胶东半岛之旅(3)烟台市

Sherry范

<p class="ql-block">烟台市,胶东半岛上的海岸明珠,同样是三面环海,依山傍水,有优美的自然风光,也有耐人寻味的历史文化。</p> <p class="ql-block">登州、东莱、芝罘是烟台之前的别称。这个史前就是海洋文明的起源地的港口之地,早在宋元时期就有海盗横行,早年的海盗来自日本,但直到明朝实行海禁政策,中国人加入海盗的行列。这些被统称为倭寇的团伙,成了当时朝廷的边境大患。</p> <p class="ql-block">明武三十一年(1398年),为了防止海上倭寇的侵扰,朱元璋批准在奇山的北山设立奇山守御千户所。在山上设立墩台,用狼粪+硫磺+硝酸混合成燃料烧烟。这些烽火台就是海岸线上的瞭望塔,发现敌情时,白天升烟、晚上举火,方圆百里可见,以此作为报警信号。“狼烟墩台”被简称为“烟台”</p> <p class="ql-block">奇山守御千户所的设立确实起到震慑倭寇的作用,由于建成后长时间没有发现重大倭寇侵扰事件,康熙三年的1664年,皇帝下令废除奇山守御千户所,官兵解甲归田,从事渔、农、工、商。变成居民生活区的这片土地,迎来各方人士,周边村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促进当地的繁荣,汇聚了烟台老城区的全部。</p> <p class="ql-block">这片转型后叫所城里的地方,集清朝和民国时期建筑风格的民居,以北方四合院为主,具有胶东民居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石板路、青砖、黛瓦古色古香,大街小巷房屋布局有条里,是烟台最早形成的大街结构。</p> <p class="ql-block">由于城市的发展,周边高楼林立,但这一片凝注着烟台历史的老城区保存完好,看着这些几百年前老祖宗居住的一砖一瓦,漫步在略为粗糙但坚硬厚实的石板路上,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每次来到这些还原古人生活场景的地方,我就感触为什么中国其它地方没有更多的这些原汁原味文化遗产遗留下来?</p> <p class="ql-block">中国受欧洲人关注,并激发他们对中国的兴趣,与《马可·波罗游记》不无关系。马可·波罗随父亲、叔叔于1275年来到元朝首都,与元世祖忽必烈建立了友谊。他在中国游历了17年,曾访问当时中国的许多古城,到过西南部的云南和东南地区。他口述,由鲁斯蒂谦(Rustichello da Pisa)写出《马可·波罗游记》,令欧洲人对东方神往</p> <p class="ql-block">传教士的不断进入,探险家的到来,东方大国的神秘面纱被揭开,图谋掠夺的野心慢慢形成。1840年开打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启了中国与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先例。</p> <p class="ql-block">列强不断要清政府割地赔款、开放沿海地区通商贸易。</p> <p class="ql-block">在这样的形势下,1861年,清政府批准烟台开埠,成为通商口岸的烟台对外贸易发展迅速,本来就有港口优势的烟台,成为北方重要的港口。</p> <p class="ql-block">清同治11年(1872年),在烟台山之阳处,建商业街“朝阳街”,自1880年德国商人在街的北段路东开设盎斯洋行后,各路商号、洋行、银号、工厂、码头纷纷涌现,这里车水马龙,繁华至极。</p> <p class="ql-block">德式、俄式、欧式、民国风的建筑分布于街道之间,就如一个小小的联合国,风情万种</p> <p class="ql-block">烟台还有很多讲述不同时期历史和社会变化的地方值得去看,但所城里和朝阳街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一座所城里,半部烟台史</p><p class="ql-block">烟台这个山海中的明珠,中国近代史的见证者,你的气质典雅又庄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