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0206蛇年大年初九小聚‘望山小院'。</p> <p class="ql-block">蛇年到,福运照,祝你钱包鼓鼓,生活处处有惊喜,好事接二连三!</p> <p class="ql-block">永昌府城仁寿门文化广场。南诏时期:南诏王皮逻阁征服保山后,在太保山下修筑土城,称之为拓榆城,这是永昌府城的早期雏形。</p> <p class="ql-block"> 大理国时期:保山初设永昌节度,后改永昌府,城市规模和功能可能得到进一步发展。</p> <p class="ql-block"> 元朝时期: 元宪宗七年(1257年)改置千户,至元十一年(1274年)改置永昌州,十五年(1278年)又升为府。此时的永昌府城成为重要的行政中心。</p> <p class="ql-block">明朝时期:1大规模建设:明初,指挥使李观在旧址上支砌砖石,增置楼橹,并于城西太保山上分设子城用以驻军。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都指挥使胡渊再度扩建,仿南京包钟山之制,将子城与主城连为一体,纳太保山于城内,形成了规模宏大、设施完备的砖石城池。</p> <p class="ql-block">2后续修缮:因战乱与焚毁等原因,永昌府城历经多次重修,如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副使韩廷伟增筑西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知府华存礼浚凿补筑等。</p> <p class="ql-block">清朝时期: 乾隆三十年(1765年)仍改为永昌府,在乾隆、嘉庆、道光等年间,永昌府城又经历了多次修缮和维护,城市的规模和格局基本保持稳定。</p> <p class="ql-block">近现代时期: 战争影响:1938年至1945年期间,保山遭到日本飞机轰炸,城墙虽未伤筋骨,但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p> <p class="ql-block">城市发展:解放后,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永昌府城的大部分城墙等建筑未能得到妥善保护,逐渐被拆除或损毁。</p> <p class="ql-block"> 仁寿门,意为“仁者长寿”,承载着保山人民对和平与长寿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仁寿门:它是永昌府城八座城门中唯一幸存者,见证了保山从南诏时期的土城到明代砖城的变迁,以及保山地区的历史沧桑、朝代更迭,是保山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和见证。</p> <p class="ql-block">仁寿门: 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云南前卫指挥李观在太保山顶筑子城,建砖城,改土城为砖石城墙。</p> <p class="ql-block">仁寿门: 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指挥司胡渊将城扩建,罗太保山于内,使山与城浑然一体,设城门八道,仁寿门为其中之一。</p> <p class="ql-block"> 近代仁寿门:抗日战争时期,日机数次轰炸保山城,为便于人口疏散,将城墙开口数处。1944年5月4日,日本飞机轰炸保山,仁寿门城楼受炸弹爆炸影响开裂坍塌,后被拆除。</p> <p class="ql-block">城墙总长13里又14步,设八门,东曰升阳,南曰镇南、龙泉,西曰安定、永镇,北曰仁寿、通华、拱北,城周还设角楼、炮楼和钟鼓楼,墙外有护壕。</p> <p class="ql-block">仁寿门- 唐天宝二年(公元743年):南诏王蒙氏皮罗阁在太保山下建土城,即永昌府城,仁寿门始建于此时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