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游记之洛阳水席

乌力斯

<p class="ql-block"> 饮食文化最能了解一个城市的人间烟火、风土人情、人文地理、文化传承。据说,龙门石窟、牡丹花会和洛阳水席被誉为洛阳三绝。来到洛阳一定要感受一下以洛阳水席为代表的洛阳的饮食文化,您会感慨中华民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千年饮食文化传承还有别样的味觉体验。</p><p class="ql-block"> 水席源于洛阳,这与地理气候有直接关系。洛阳四面环山,雨少而干旱。古时天气寒冷,不产水果,因此民间膳食多用汤类,喜欢酸辣以抵御寒冷,这里的人们习惯使用当地出产的淀粉、莲菜、山药、萝卜、白菜等制用经济实惠、汤水丰盛的宴席,把主食副食放到一块汤汤水水的煮,久而久之便创造出极富地方特色的洛阳水席,并逐渐形成“酸辣味殊、清爽利口”的风味。</p><p class="ql-block"> 洛阳水席始于唐代,带着宫廷饮食文化的印记。当时仅作宫廷国宴之用,宋代以后才逐步传入民间,受到平民百姓的喜受,它是迄今为止保留下来最古老最完整的一套宴席,被誉为“饮食百宴首,烹饪活化石”。</p><p class="ql-block"> 关于水席——通常有两个含义:一是菜中带汤,汤汤水水不断;二是一道菜吃完撤下来才上另一道,如行云流水。这是洛阳一带独有的饮食文化,是洛阳人生活的一部分。相传:袁天罡早年夜观天象,知道武则天将来要当皇帝,但天机不可泄露,就设计了这个大宴。每道菜汤汤水水,暗喻武则天水到渠成。</p> <p class="ql-block">  对吃一向不讲究的我,对汤汤水水的吃食也不太感兴趣。听说:“是汤的食物”,总觉得不如东北的大炖菜、手抓肉来得实惠。女儿却说:“到一个地方,一定要品尝当地的特色饮食,才能真正了解这个地方,融入这个地方!”</p><p class="ql-block"> 女儿在“大众点评”上找到当地评价比较高的特色水席饭店,我们带着妆造,走出博物馆,一位60多岁面善的大姐对我们吆喝:“坐车吗?要去哪里呀?”女儿前去搭讪讲好价格说:“阿姨,送我们去狮子楼!”三轮出租车也是洛阳街面上的一大独特景致,价格便宜,又有观光。这里的三轮车大多是老年人和中年女性经营,好多退休闲赋在家的老人家靠这个小生意增加收入。</p><p class="ql-block"> 大姐的车技很好,稳且快,三轮车兜起的风儿,吹起汉服飘飘,我们宛如坐着马车的古代女子穿越时空来到现代的洛阳。坐着现代化交通工具上,新奇地欣赏现代化洛阳的风景!迎面穿梭而过三三两两的游人亦如我们,古今结合游洛阳。眯眼仰面迎着洛阳的风儿,思绪随风:“我吹过你吹过的风,算不算相逢?我吹过你吹过的风,算不算相拥?”千百年前的今天或某天,这缕亲和的微风曾经佛过哪位先人呢?</p> <p class="ql-block">  十字街,是洛阳最具特色的一条街,青石板的道路和排排红灯笼把古都洛阳的古街古巷装扮得古色古香红红火火,路边各式各样小吃摊和密集的游客交织在一起热闹非凡。大姐的三轮车被保安拦住:“这里不让机动车辆进入!”这位大姐一边抱歉一边帮我们指示“狮子楼”所在地点……</p><p class="ql-block"> “谢谢大姐,我们正好游一游这条老街!”挥手别过大姐,漫步在十字街上。街道两旁古色古香的店铺,路中央各种颜色的大伞和各式各样的小吃车摆起长龙似的小吃摊。走了一天,实在脚疼。找一荫凉的店门口,坐在店家的小竹椅上,欣赏着街上的各色游人,观看对面不同店铺及招牌。倾听零星的叫卖声……伴着西斜的太阳,叫卖声好像正午的知了有气无力地东一声西一声地叫着,显得稀疏且慵懒。女儿买来新炸的石榴汁,抿上一口纯正的石榴汁,爽口清凉的滋味儿慢慢渗入身体,透心且舒坦,穿着汉服如此放松、缓慢地沉入十字老街的午后时光,时光都变得宁静安然并耽于幻想……</p><p class="ql-block"> 狮子楼位于十字街最热闹的地方。古色古香的二层小楼,进进出出的食客使得店面人气旺盛。“狮子楼水席”的金字招牌逗弄着食客味蕾。在店内一层找了一张桌子坐下,环顾四周看看周围食客的菜品,老板拿来菜单,我们点了松鼠鱼、连汤肉片、凉拌银根。这里的菜品以甜口为主,对于我们喜咸口的东北人实在不友好。松鼠鱼颜色金黄,造型别致,鱼身花刀经油炸后好像花雕一般,似一条穿着金色铠甲要跳龙门的大鲤鱼。我和女儿开心地看了又看才动筷子,一口鱼肉入口香酥脆甜,却有点齁得慌;凉拌银根,这道菜没吃过,问过服务员,银根是什么食材?也没有得到答案。索性品尝吧,酸甜口的,白醋和白糖是主料,也不太适合我们的口味;连汤肉片是水席中不可缺少的特色名菜,以精瘦肉主料,木耳、金针、绿豆等为辅料。酸中带甜辣,但酸甜适口辣为主,肉片滑嫩,喝上一口,顿觉浑身舒爽,一口米饭一口汤,缓解一天的疲劳,补充身体能量。</p> <p class="ql-block"> “狮子楼”的水席吃得不够酣畅,女儿惦记着出租车司机告知的:村里的水席做的比较正宗。参观古墓博物馆那天我们在中午赶到洛阳北郊邙山冢头村,找到在大众点评上评价较高的一家水席饭店。路边一个占地面积很大的彩钢房里,大大的厅堂内几十张圆桌、方桌有序排列,室内很空旷,进门处的圆桌上有几位食客,是来洛阳旅游的一家人。这个饭店有点像农村大席似的,很随意的样子。我有点失望,对这里的食物持怀疑态度。女儿一向对食物保持尊重,喜欢品尝各种美食。她饶有兴致的再次点了“连汤肉片”,说,尝尝两家店的同一种菜有何不同。</p><p class="ql-block"> 店家端来热气腾腾的“连汤肉片”,顺着热气,一股“膻腥气”飘过来,顿时没了食欲。我皱起眉头看着,黏稠的汤里满是大块的葱花和挂了淀粉的肉片,还有零星的木耳。“每种食物都有不同的味道,你不品尝,怎么知道好不好吃呢?”女儿乐呵呵地说着,拿起汤勺,轻轻喝了一口。“好舒爽啊!很好吃呢!经不住女儿劝说,我拿起汤勺,轻轻喝一口,哟!“怎么没有腥味了呢?”一勺汤从口腔滑到食管再到胃里,顿时,胃里热呼呼的,一股辛辣的味道刺激着味蕾。一勺接一勺,这碗汤下肚暖遍全身。</p> <p class="ql-block"> 喜欢这道菜便和厨师聊起来。洛阳水席有24件之多,8个冷盘,16个热菜,其中“连汤肉片”是最具特色的菜品之一。这道菜里没放一点辣椒,全靠葱花、生姜、胡椒粉等调料烹饪出辛辣的味道……听了厨师的介绍,不禁为洛阳饮食文化叫绝,俗话说:“唱戏的腔,厨师的汤”,真心为这位了不起了乡村厨师点赞!</p><p class="ql-block"> 厨师“不怕烹熘百变,就怕汤水重现”,意思是说,炒菜有万般花样,怕就怕不重样的上汤,而水席偏偏在汤上做文章,干稀有致,或浓或淡,使人的味觉始终处于一种新鲜状态,这就是洛阳水席的独特魅力。</p><p class="ql-block">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在千年古都,坐在古色古香的餐厅或农家小院或古街古巷慢慢地品尝“洛阳水席”,就像品一曲舒缓有致的古筝曲,又像深入古韵悠长的古典文化亦或是走入民间质朴的农家小院。 那爽心爽口的千年美味在古老的动人传说和深厚的文化积淀里经久回荡,生生不息……让人更加深层次地对古城的文化底蕴进行搜寻与品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