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农村老家过年

老言

<p class="ql-block">  每一年的春节,必不可少的就是走亲戚,婆婆又在念叨亲戚给她拿的礼品不值一提,两样东西不过百,如此的搪塞与应付,好像每家都有这样的亲戚。可仍要勉为其难的走动着,表面附和的关系,言语中迎合的牵强。真心为他们老一辈人,而心累。</p><p class="ql-block"> 抛开人情与道德的枷锁,我们则不为心动,全凭心意,不会因为对方的吝啬而对等回赠,这是每个人对亲戚的理解与对待不同。至于怎么权衡,也自在良心。尽管在许多时候,看过人情的淡漠,高估了人的善意,这终究是人的本性,但不必过分斟酌,而自寻烦恼。</p><p class="ql-block"> 往年,先生那边的亲戚,只去他一个人,我们都不去。原因就是怕长辈们给孩子发压岁钱,这样就会很难为情,好像很有道理。而今年,我强烈要跟随,是想带孩子认认门,至于孩子有红包,也是他过年,千里迢迢回老家过年的快乐。突然这样转念一想,其实亲戚之间的来往,纵然也有亲疏远近,当不去在金钱上权衡时,就会简单轻松。若有人总是从亏赚的商业角度去权衡,那么这个亲戚也就可以不用来往了。</p><p class="ql-block"> 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我,与在城市里长大的儿子不同,他们只是迫不得已的跟随,而我们有着深深的情怀与眷恋,喜欢乡村里流露出的淳朴情感,同时也想远离人心险恶。除了"嫌人穷,怕人富",还有的是"欺软怕硬""攀比心强"……但对于认知受限,没有一定的文化知识修养的他们而言,又何尝不是一种本性的外露。我们可以有选择的去听家长里短,去甄别言语里的偏见与片面。也大可不必在人品上,去过分揣测与定论。</p><p class="ql-block"> 回老家过年,虽然也没儿时的期待与年味 ,可又何尝不是一场童年心灵的追溯。熟悉的面孔,环境,味道,是游子心心念的松弛感,更是辛苦半载的治愈,是嬉笑打闹的放松,打着无所顾忌的麻将,闻着乡土的气息,重新再来一遍吃喝的团聚。是一种大人放空,孩子放纵的旅程。</p><p class="ql-block"> 至于花了多少钱,在见了相见的人面前,也是微不足道的。多年以后的孩子们,也许不会有我们这份期待与快乐。身处城市的他们,关注的也只是自我,亲戚的概念,也会因为距离的遥远,而没什么牵挂。而我们也不必强加给他们,或许每个时代都有不一样的庆祝方式,别人的怀念也只是别人,自我的感受才最为重要。</p><p class="ql-block"> 想起,儿子的小同学来家里玩,看上了他的还未拆封的新玩具,哭闹着要带走,起初孩子很坚决不送,后来念及同学哭的梨花带雨,就要勉为其难的送给他。而我在这时,问他:"孩子,你是想真心送给同学,还是看他哭了才愿意送给他?"他低着头说是后者,于是同学狼狈的哭着回家了。我肯定了他的善解人意,但让他要以自己最真实的想法为主,不必那么小就学会取悦别人,他笑着点了点头。</p><p class="ql-block"> 有人选择旅行过年,有人选择与亲人团聚,甚至还有人喜欢独处,还落下"不合群"的罪名。有人喜欢团聚的热闹,也有人抱怨人情往来的繁琐,感概淡薄的人情味。好像这些都不重要,我们都是在失去中怀念,得到里不以为然。</p><p class="ql-block"> 如果你愿意,一个人也可以狂欢,倘若你不情愿,一群人里你也依旧孤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2.4 于言 杭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