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66年5月7号潍坊市委郑伟民书记在和平剧场召开的三干会议上,提出潍坊市要从铜匠、绣女的手工业城市向重工业和化学工业方向发展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年潍坊市有两个化工厂,一个是生产煮青颜色的化工厂;另一个是化工实验厂,主要生产肥皂、蜡烛和烧硫磺。 产品比较低廉,没有竞争力。当时在东关杨家牌坊街,南首路西第一家高家大院北屋住的曹清山先生,是潍坊绳经社技工,他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主动请缨外出考察新上化工项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经上级批准,曹清山先生会同化工实验厂的谭继钢、韓家璋先生到天津中合化工厂实地考察項目。到达目的地后,不顾舟车劳顿,马上与厂家联系考察事宜。经过精心的筛选对比,曹清山先生选定了二辛脂项目,然后白天下车间,不怕脏,不怕化学原料难闻的气味,上楼下楼穿梭,不放过一点细节,详细了解产品流程,记录设备名称、规格、生产厂家等等。晚上回到旅馆,挑灯夜战,精心设计二辛脂工艺设备流程草图。不辞劳苦又赶往北京化工三厂实地考察了该厂的生产工艺,並结合自家实际情况改进了蒸餾设备的工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回潍坊后,曹清山先生经过精心规划整理,精确计算,详细设计出了正规的二辛脂工艺设备流程图,并附上二辛脂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书。经化工研究所孫茂昌所长会同众多老专家研究,共同认可曹清山先生设计的这份二辛脂工艺设备流程图,认为此项目可行可以实施。并在曹先生设計的二辛脂工艺设备流程图上签了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化工局党委派财务科长姜海里,技朮員仲伟范协助曹先生上马这項化工項目,並传达了化工局党委的决定:有姜海里、仲伟范、原绳经社厂长杜在祥、曹清山四人参加,新化工项目由曹清山任全权負責人,绳经厂的老生产由杜在祥任負責人。並在4人会议上曹清山先生在二辛脂工艺流程图上签了字,仲伟范在描图一栏上签了字,局里又调配了张重前、芦春雨两名专业軍人和多名大学生李成义、魏启升等,多名高中生李素珍、谢根庭、孫祥熙等,统一由曹清山先生调配一起主攻二辛脂项目。经过近一年夜以继日、加班加点的艰苦奋战,通过曹清山先生对土建的施工,设备的安装等等,严格把关,多次调试改进,排除一切干扰,终于将二辛脂项目试车试产成功并正式投产面市,取得了可观的效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曹清山老先生现在还保存着一部份当时设计的图纸,主要的是䒱馏设备的改进设计图。这些图纸虽历经岁月的洗礼,纸张泛黄、边角卷曲,但上面细腻的线条与精准的数据,依然清晰地诉说着当年那段艰苦创业却又满怀激情的岁月。每一道标注、每一个符号,都是曹清山先生和他带领的团队智慧与汗水的结晶。这份珍贵的设计图,不仅是对蒸馏设备的改进创新,更是那个时代化工行业不断探索、勇于突破的见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随着时间的推移,凭借着这股创新的精神,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基于这些设计图纸打造的蒸馏设备,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使得二辛脂的产量稳步增长,在满足本地市场需求的同时,还逐渐打开了省外市场,成为潍坊市化工产业的一张亮丽名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68年经潍坊化工局批准,第二化工厂正式成立,由此潍坊化工二厂诞生了。曹清山先生为山东省的二辛脂项目填補了空白,为潍坊市的化工产业增添了新生力量,为党和政府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曹清山先生是化工二厂的创始人也是奠基人,为潍坊市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