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石奇松天柱山

生活冀忆

<p class="ql-block">美篇名║生活冀忆</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18241205</p><p class="ql-block">图 片║相机手机自拍</p> <p class="ql-block"><b>  题 记 擎天一柱梦云间,奇松怪石藏洞天。诗文石刻传千古,潜山皖水情意长。</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年初一,我们“春节豫皖赣七日行”第四天,从安徽潜山下榻的宾馆出发,驱车半个小时后来到了素有“安徽之源”之称的天柱山风景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次出行之前,我们对天柱山知之甚少,一心想登黄山,做足黄山旅游的攻略。没曾想春节假期黄山客流“爆满”,预约不上,退后几天连续有中雨。这样,我们临时决定登临天柱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事情往往是“歪打正着”。天柱山它被誉为“安徽之源”,又名潜山、皖山、皖公山等,安徽的简称“皖”,由此得名。它是大别山的余脉,其主峰天柱峰,高耸屹立,如巨柱擎天,天柱山也由此得名。诗人白居易《题天柱峰》有一句最为有名:“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道出了天柱山一柱擎天的壮观景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诗仙李白曾赞美天柱山:“清晏皖公山,巉绝称人意。”李白还说:“待吾还丹成,投迹归此地。”想安家于此。大文豪苏东坡说:“年来四十发苍苍,始欲求方救憔悴。他年若访潜山居,慎勿逃人改名字。”又说:“平生爱舒州风土,欲卜居为终老之计。”苏东坡还曾担任过“舒州团练副使”,亦是想安家于此。文学家王安石在30多岁时曾做过3年舒州通判,他在《怀舒州山水》中说:“相看发秃无归计,一梦东南即自羞!”又说:“野性堪如此,潜山归去来。”同样想归隐之后,安家于此。大书法家黄庭坚曾担任舒州知州,并常常在此读书,此后总是自称,“吾家潜山,实为名山之福地”。直接将天柱山说成是自家的……无数大文豪对天柱山的偏爱,令别处名山徒增羡慕之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我们走进天柱山,我就被它的人文深深吸引。想想足下的山路,那么多大文豪都走过,不由得心生敬畏,心生向往。神奇天柱山,它诱人的秘密之处藏在何处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一行乘缆车来到山腰,开启了攀登之旅。天柱山全由花岗岩巨石组成,除了一座座山峰外,一路向上常常会见“飞来巨石”,有的还在头顶垒成一个石窟,显示出亿万年前地壳运动的鬼斧神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据说,天柱山不像黄山那么奇险,而是多了几分俊秀。登山总是如此,不经历艰辛的攀登,总难见最佳的风景。终于到达目的地蓬莱峰,不远处的天柱峰一柱擎天,赫然屹立于眼前。此峰潜伏在崇山峻岭之中,古称“潜山”,名副其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虽说还是五九天,但天柱山风和日丽,正符合我们预期。我们更多的是为了感受“大文豪”们走过的路,他们曾那么深深迷恋这里,必然有它的独特与魅力。我沿着山路台阶一步步拾级而上,不一会遇见一位带团的导游,导游说原本二十个人的团队,现在就只剩4人上来了。于是,我们一起行走,从她哪里知道了更多天柱山的传奇故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位导游,名叫刘翠平,潜山本地人,曾在合肥工作了三四年,有个山西小伙子追过她,因而对于山西人特别亲切,她说她差一点就嫁到山西去了。我们一路聊天,一路爬山,不知不觉就登顶了。在小刘导游的讲解下,这一路最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天柱山有“四奇”:奇峰、奇石、奇松、奇洞。</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奇峰”,即高耸。其海拔1489.8米,为江淮地区最高山峰,素有“孤峰秀峙,高冠霄星”之称。黄庭坚称赞其是“白云横而不渡,高鸟倦而犹飞”。这样的高度,注定了它的万众瞩目,注定了它的不同寻常,注定了它的声名远播。天柱山,不但高耸入云,而且极其险峻,有著名的百步云梯,是一条近乎垂直的天路,就连猴子看了也会犯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奇石”,即怪石。奇石到处都是,随处可见,印象最深的是皖公神像石,高大威猛、栩栩如生。牛鼻石,形状如大象鼻子;飞来石,形状如帽如笠;仙桃石‌,形状如仙桃……天柱山还有许多其他奇石,如‌鹦哥石、蜒蚰石‌、双乳石、‌河蚌石等,总数超过200种。李白说:“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是极其准确的。那些石头,形状不一,有的像动物,有的像人,有的像物件,一个个栩栩如生,展现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奇松”即怪松。天柱山的千年古松不下万株,其中“十大名松”最具特色。姊妹松、虬龙松、峭壁挂松、探海松等,千姿百态,婀娜多姿,让人叹为观止。这些松树不仅形态各异,而且都有着坚韧不拔的精神,是自然界中的奇迹。最值得一提的是,一株八百年天柱松,它长于悬崖峭壁之上,精神抖擞,粗壮威武,彰显着“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的豪迈与“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的坚韧,仿佛一位天将下凡,坚定地守望一方仙山。由于战火,天柱山上的建筑,虽屡废屡建,却如这棵天柱松一样,顽强屹立,千年不倒!</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奇洞”,即幽洞。天柱山多洞,这些发育于坚硬花岗岩中的洞穴是山体崩解后,垮塌下来的巨大岩块相互垒叠搭连所形成的棚洞,在地貌上又称为“叠石洞”和“石棚”。其中,最具特色的莫过于“中国花岗岩第一秘府”——神秘谷。神秘谷的四处大洞洞套洞、洞叠洞,如回廊九曲,楼台层垒,引人入胜;最神奇的莫过于柬之洞,又名仙人洞,由三块巨大的岩石交叠而成,洞内空阔,石凳石桌错落有致,石灶石床可炊可憩。洞内石壁上,有北宋李柬之题书的“大宋李柬之宿”6字石刻。站立洞前,凭眺群峰,千嶂万壑,吐雾吞云。唐白居易赋诗赞曰:“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半天时间的游览,天柱山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奇峰、奇石、奇松、奇洞,更有风雨千年的文化,以及顽强屹立的不屈精神。在返程途中,我们心中装着无尽的风景,装着对天柱山的爱恋,更装着眼前的世界。我带着孩子们一同领略这份自然之美,拓宽他们的视野,让他们从中汲取到生活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临别之际,作诗一首《天柱山》,让美好永驻心间,“擎天一柱梦云间,奇松怪石藏洞天。诗文石刻传千古,潜山皖水情意长”。</p>

天柱山

潜山

奇松

奇石

文豪

天柱

我们

导游

屹立

怪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