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時间,如白驹过隙,一晃,距上次游览乾陵景区已过去十多年了。记得当年去乾陵景区游览参观,几个景点较为分散,虽相距不太远,仍需开车每个景点停车参观游览,不是十分方便。</p><p class="ql-block"> 今年春节期间,儿子儿媳一家从北京回咸阳过春节,孩子带我们老俩口从咸阳出发驱车约50公里抵达乾县,游览了乾陵景区。</p><p class="ql-block"> 从去年开始,大规模升级整合之后的乾陵景区正式向游客开放,乾陵景区修建了旅游游客中心,开辟了旅游观光专线,极大的方便了游客的旅游观光。使人耳目一新,乾陵景区是国家AAAAA级景区。</p><p class="ql-block">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628一683)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624一705)的合葬陵,位于陕西乾县城北约6公里的梁山上,梁山由三座自然形成的石灰岩山峰组成,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挺拔俊秀,巍峨壮观。若从不同的角度眺望乾陵,整个陵园外廓呈现出不同的造型,从东边远眺,这座陵园恰似一位睡美人,她悠闲而肃穆的仰卧于天地之间,高耸的北峰,是她微微抬起的头,笔直的神道是她的玉颈,苍翠欲滴的松柏,是她秀美的长发;南二峰为其胸部,起伏的峰峦,是她舒展的双腿,在朦胧缥缈中伸向一望无际的远方,因此被誉为“大地上的睡美人”。从西侧观察,乾陵主峰孤峰高耸,雄美威武,像一头卧狮,从正南门步入乾陵陵园,好似一座“笔架山”三山鼎立,独具魅力。笔直宽广的神道映入眼帘,顿感庄严神秘。从西北看乾陵又好似一座“金字塔”,孤峰独起。站在主陵山顶往南看,陵园宏大的气势尽收眼底,令人浮想联翩。因此,人们形象的说乾陵是“东看美人,西看狮,南看神道,北看势(帝陵之势)”。唐代堪舆家独具慧眼,在众多的山峦中,选中这处山姿独特的形胜佳地为高宗李治建造陵寝。</p><p class="ql-block"> 乾陵营建时正值盛唐初期,国力充盈,陵园规模宏大,建筑富丽雄伟,堪称“历代诸皇陵之冠”。其陵园仿唐长安城格局营造,分为宫城,皇城,和外廓城。乾陵陵园的所有营建工程,经历了武则天,中宗至睿宗执政初期,才始告全部竣工,历时长达57年之久。</p><p class="ql-block"> 乾陵陵园内设置了一批体积硕大,雕刻精致的石像生群,这群石雕数量多,种类繁,在唐高祖献陵陵园和唐太宗昭陵陵园中,不仅从未出现过,而且在中国古代封建帝王陵园石雕史上也是首次出现。唐代帝王陵之石雕内容,自乾陵之后,始有一定规制。</p><p class="ql-block"> 乾陵陵园石雕总计120余件,被誉为“历代诸皇陵之冠”和“盛唐石刻艺术的露天博览馆”。除内城东,西,北三门之外各有石狮两尊,北门外另有仗马和牵马人各3对(号称“六龙”)外,其余均分部于陵园朱雀门外司马道两侧。从陵园南峰土阙起,向北依次对称排列,计有:华表,翼马,驼鸟,仗马和牵马石人,翁仲,述圣纪碑,无字碑,六十一蕃臣石像,石狮。据文献记载,章怀太子李贤,懿德太子李重润,泽王李上金,永泰公主等17位王公大臣陪葬乾陵。</p><p class="ql-block"> 目前,乾陵陪葬墓中已发掘的有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懿德太子墓,李谨行墓和薜元超墓,其中永泰,章怀,懿德三墓常年对外开放,出土了唐三彩,唐墓壁画,石椁线刻画等珍贵文物4000余件,被誉为“唐代文化艺术宝库”,供中外游客参观游览</p> <p class="ql-block">春节期间陵园内啰鼓喧天,舞狮翩翩,烘托出浓浓的节日氛围,游客纷纷驻足观看,留影纪念</p> <p class="ql-block">无论去哪个景点,“我在xxx很想你”成为最流行的时髦语言</p> <p class="ql-block">从游客服务大厅购票进入乾陵景区之后,第一个参观的景点是永泰公主墓</p> <p class="ql-block">永泰公主墓:永泰公主原名李仙蕙,字秾辉,是唐中宗李显的第7女儿,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的孙女,公元701年去世,时年17岁,公元706年被迁至乾陵陵园,作为陪葬。永泰公主墓的发掘工作从1960年8月开始到1962年4月底结束。墓道全长87.5米,深16.7米,宽3.9米。墓室有6个天井,8个便房,每两个便房对称,呈4组,便房中有各种大量的陪葬品,比如陶俑,唐三彩等。永泰公主墓曾被盗过,但仍出土了1353件种类繁多的珍贵文物。</p> <p class="ql-block">参观乾陵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永泰公主墓出土的墓誌铭</p> <p class="ql-block">永泰公主墓石椁内壁的线刻画,仕女图栩栩如生,背景花纹各不相同</p> <p class="ql-block">墓道内精美的璧画,现在展出的都是仿制临摹品,真品在陕西省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参观乾陵陵园内新修建仿唐地宫</p> <p class="ql-block">武则天创造的文字,曌。</p> <p class="ql-block">参观游览完永泰公主墓,乾陵博物馆和仿唐地宫后,我们乘乾陵旅游观光车前往懿德太子墓</p> <p class="ql-block">懿德太子李重润,是唐中宗的长子,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孙子。懿德太子在公元701年去世,时年19岁。他于公元706年被迁葬乾陵陵园,陪葬乾陵。懿德太子墓的发掘工作从1971年开始,墓道长100.8米,有7个天井,8个便房。墓室曾经被盗,但仍然出士了2000多件珍贵文物,比如陶俑,唐三彩等,出土的著名壁画有“阙楼仪仗图”,“驯豹图”等。这些都反映出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这些对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的研究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资料。</p> <p class="ql-block">这次游览乾陵,儿子聘请了导游全程陪同讲解,边参观游览边听导游对乾陵各景点及人物的介绍,的确收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参观游览完懿德太子墓之后,由于时间关系,旅游观光车没去章怀太子墓而直接去了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略感遗憾</p> <p class="ql-block">这座唐高宗乾陵墓碑是清乾隆年间立的</p> <p class="ql-block">这座墓碑是郭沫若一九六三年三月提写的“乾陵唐高宗与武则天皇帝合葬之墓”</p> <p class="ql-block">陵墓前宽广笔直的神道</p> <p class="ql-block">走在宽阔的乾陵神道上,参观两旁的翁仲石像,听导游讲解有关乾陵的情况及武则天的前世今生,感概乾陵是值得一生去一次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乾陵神道两旁的石像生</p> <p class="ql-block">拄剑石人像,又称翁仲或直阁将军。秦始皇曾遣阮翁仲镇守临洮,以御匈奴,后铸其铜像置咸阳宫外门。后世称铜人,石人像曰翁仲,多指陵墓神道两侧文武官员石像。乾陵共列量10对,圆雕,石像柱剑恭立,表情威严肃穆,立于司马道两侧。石像高3.75一4.16米,胸宽1.05一1.24米,侧厚0.64一0.90米</p> <p class="ql-block">六十一蕃臣像,又称宾王像,为高武时期臣服于唐朝的周边部族和国家首领形象。是唐王朝和周边部族,国家人民友好的见证。初立时,石像背部皆镌刻国名,族别,官职,封爵及姓名,现多漫漶。乾陵蕃臣石像原置64尊,现存61尊,青石质,圆雕。现存石像头部残缺,残高1.50米一1.77米,肩宽0.54一0.65米</p> <p class="ql-block">听导游详细讲解有关六十一蕃臣像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无字碑,因唐代初立时未刻一字,故称“无字碑”,或称“没字碑”。乾陵无字碑通高8.03米,总重约98.8吨。圆首方跌,碑身由一块完整的巨石雕成,高6.54米,宽2.10米,厚1.49米。长方形座长3.37米,宽2.61米,高1.49米。碑首镌刻八条螭龙相互缠绕,碑身两侧与碑座四侧线雕云龙和瑞兽纹饰。宋金以后始有游人题诗刻文</p> <p class="ql-block">此处为乾陵雀门</p> <p class="ql-block">照片的背景为乾陵双乳峰</p> <p class="ql-block">游览完乾陵乘旅游观光车回到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已经傍晚7点钟了。孩子提议,趁现在游客少,去袁家村旅游景点逛逛,白天想去都去不成,因为去袁家村游客太多,车辆限流。于是,我们又去了30公里外的袁家村旅游景点。</p> <p class="ql-block">袁家村位于陕西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地处关中平原腹地,是一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它以其独特的乡村旅游体验和丰富的民俗文化活动而闻名。</p><p class="ql-block">我们到袁家村景点的时侯已经是晚上8点多钟了,袁家村景点依然灯火阑珊,人头攒动,很是热闹。但孩子们以为,这里像庙会,像集市,或者二者兼有之吧。勿忙逛了逛,找了家农家乐饭店吃了晚饭就返程了,结束了一天的旅游观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