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珠海得知有个斗门旧街,据介绍值得一探。斗门旧街历史悠久,形成于南宋时期,明朝嘉靖年间的《香山县志》中记载:“斗门墟在黄粱都,二、五、八日”。兴盛发展于清朝雍正十一年即1733年。重建于民国21年即1932年。这样一个古迹不容错过<span>。</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于是12月3日吃完早餐,我们便打车前往。</span>一路上满眼风光,紫荆花开格外靓丽。车在疾驶,我看到座牌楼颇有味道,坐在车上拿手机拍下。刚放下手机,就抵达斗门旧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过了大石牌坊,就见到满树紫荆花树旁,有座石雕的七宝如来灯塔,给斗门旧街增添了几分神秘之感。车往前开了没几步远就停了下来,搬出后备箱我的轮椅,我坐轮椅跟朋友一起游斗门旧街。斗门旧街北起风流桥头,南达民主街,旧街全长约有一公里,宽约有7.5米,整条街为步行街,禁止车轮通行。旧街不仅过去红火,解放后,依靠其优越的地理条件一直是斗门以及现今江门、中山地区的物流集散中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斗门旧街路口有个说明牌子,介绍斗门旧街是历史文化街区。开宗见山的介绍说:斗门旧街作为岭南最早的西洋人生活与经商的地区之一,是岭南临海圩市发展的历史见证,斗门旧街是华侨返乡参与地方建设的典型范例。这一下就引导游客穿越历史,回到过去的时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进入旧街,遗留的西洋式的建筑上,也赫然醒目的竖行写着:斗门旧街历史文化街区。一眼就看出中西合璧的味道,一反过去逛旧街,都是中国古建筑的模式,耳目一新 ,别有韵味。这里中西完美结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虽是西式楼门,却写着中国楹联,显示中国的文化传统。对外开放,开展国际贸易,但不失中国本色。繁体字保留的很好,也彰显出旧街的本色。章荣金山庄等旧址,都是文物古迹,可看出称其为旧街名副其实。</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旧街,有正式的门脸商店,出售各式各样的商品和特产;也有人找一席之地,搞起的摊贩的小生意。这也符合当时斗门的商贸街的实情。斗门旧街的骑楼是融合中国和西方各国的风格形成的一种建筑,它是当时建筑的典型代表。骑楼的外墙天花板等都有花和几何图形的装饰,独显魅力。尽管旧街在修缮当中,游人较少,但我的脑海里却闪现出,当初熙熙攘攘人群的繁华景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商店林立,看二楼处写着“斗门”二字,这两个字的两旁分别写着小点的二字“六、平”。六平是有讲究的,在旧街应该指的是商贸交易方式等。看来过去旧街的贸易是多种多样,也可想象当时当地的生意是很兴隆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斗门旧街不仅有各种商品出售,也到处有各种美味食品店或饭馆,其中鸭脚包就是当时有名的食品。老伴很感兴趣,他观看完赵氏鸭脚包店,刚走出大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各种腊味食品,以及腊味煲仔饭也是当地特色。他们还现场制作,现场卖一些食品。比如黑芝麻,他们当着买者的面称好重量,再炒熟,最后用小手磨,磨成黑芝麻粉。我亲自观看并买下一斤,并在店里每人喝了一碗香喷喷的黑芝麻煳,吃完口留余香。</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著名的店铺彼彼皆是,这个益和楼就是其中之一。它是一家以斗门特色茶果为主打的老牌茶楼,祖辈传承技艺,一只只虾堆滑进锅里,炸至色泽金黄。品尝吃刚出炉的虾堆,口感酥脆、味道香咸。这种虾堆2018年已被列入斗门地区第七批非文化遗产。益和楼的各种茶果,深受食客喜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长的一条古街,我们逛了半天,得出的结论是:斗门旧街的确是珠海市保存比较完<span>整</span>的一条古街,它曾是当地商贸繁荣之处,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这里有200多家商号,一部分著名店铺的产品远销海内外,影响颇大。斗门旧街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以及艺术价值。它是全国乃至世界游客了解珠海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也是体验岭南商业贸易与民风民俗的最佳场所。我们为自己这次的寻探活动感到心满意满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