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社会学家艾利逊指出:人的一生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心智成长的特定目标。如果在该阶段因为某些原因不能正常发展,这个人会在生活上出现一些问题,长大后他就需要补回这个过程,但要付出很大的人生代价。</p> <p class="ql-block"> 艾利逊的研究结果解释了在不同社会里,成年人性格和行为上出现种种偏差的成因。在每一个阶段里,孩子的需要和家长的正确做法,家长若忽略了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导致他日孩子长大后,会出现的个性特征和其他与这个阶段有关的成人心理倾向。</p> <p class="ql-block"><b>第一阶段:0—1岁,信任与不信任</b></p><p class="ql-block">孩子的需要或行为:</p><p class="ql-block">肚饿——被喂食物</p><p class="ql-block">受惊——被拥抱</p><p class="ql-block">哭泣——被拥抱</p><p class="ql-block">让孩子知道他的重要性,及家长多么需要他</p><p class="ql-block">在这一阶段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p><p class="ql-block">孩子会觉得成长在一个安全的地方,长大后会是一个 开朗及信任别人的人。</p><p class="ql-block"><b>第二阶段:2—3岁,自主与羞愧</b></p><p class="ql-block">孩子的需要或行为:</p><p class="ql-block">孩子开始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生理机能,及注意到身体的能力及限制(如:控制大小便)</p><p class="ql-block">在这一阶段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p><p class="ql-block">如果家长支持及受到尊重的对待,他会获得充满自主能力的感觉及觉得他自己对这个世界有一份影响力(世界观的启蒙阶段)</p><p class="ql-block"><b>第三阶段:4—5岁,主动性与内疚</b></p><p class="ql-block">孩子的需要或行为:</p><p class="ql-block">喜欢幻想、创造及按照自己的主意行事(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的关键期)</p><p class="ql-block">在这一阶段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p><p class="ql-block"> 如果在这个阶段得到家长的支持,他会说出他的想法及表达他的情绪,并且发展出一份健康的好奇心(表达能力培训的关键期)</p> <p class="ql-block"><b>第四阶段:6—11岁,勤勉与自卑</b></p><p class="ql-block">孩子的需要或行为</p><p class="ql-block"> 这一阶段的孩子,会开始与别人竞争与比较(植入榜样的关键期)</p><p class="ql-block">在这一阶段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p><p class="ql-block"> 如果老师与家长鼓励孩子学习,及表示孩子与其他孩子一样有同样的能力,孩子将会受到激励而变得有活力并开足马力学习。</p><p class="ql-block"> 因孩子的需要未能从学校和家庭得到满足,长大后可能出现以下个性/特征:</p><p class="ql-block">回避参与任何的竞赛或极度喜欢与别人竞争,自我感觉不安全不如别人的自卑心理,或是对自己及他人吹毛求疵的恶习。</p><p class="ql-block">与此阶段有关的成人心理障碍:</p><p class="ql-block">凡是要求完美</p><p class="ql-block">经常拖延、重要场合退缩,社恐</p><p class="ql-block">好大喜功、虎头蛇尾</p> <p class="ql-block"><b>第五阶段:12—21岁,身份与对角色的困惑</b></p><p class="ql-block">孩子的需要与行为:</p><p class="ql-block">青春期</p><p class="ql-block">接受自己身体生理上的变化</p><p class="ql-block">界定自己对异性的身份</p><p class="ql-block">界定在同性和同辈里的身份</p><p class="ql-block">确立人生的目标</p><p class="ql-block">在这一阶段孩子的需求得到满足:</p><p class="ql-block"> 若这一阶段允许他探索自己的梦想及感觉,改变想法及尝试新的方向,他会发展成一个接受自己及他人的人。</p><p class="ql-block">在这一阶段未能满足孩子的需要:</p><p class="ql-block"> 若这一阶段得不到家长和身边人的支持和理解,又不引导他去探索,而只是过早地强逼他进入某一个角色,他会形成叛逆的个性或变成一个轻浮不可理喻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