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正月里来看龙灯</p><p class="ql-block"> 在农历正月,乡村的夜晚,灯火通明的龙灯队伍吸引了无数观众。这是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也是乡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寄托。人们通过迎龙灯,以示驱邪除瘟、去灾祈福,祈求五谷丰登、人畜平安,寄托着中国劳动人民对美满生活的向往和朴素的审美情趣。</p><p class="ql-block"> 近些年,特别是口罩几年,我们都没有看见玩龙灯的场面了,今年农历正月初一,遵义举行了大型玩龙灯迎春活动,接着各地都举行了盛况空前的玩龙活动,我的故乡也举行了,今天已经是农历正月十四,明天就是元宵节,玩龙活动就结束了。</p><p class="ql-block"> 春节后我专门去拜访了龙灯传承人,深溪镇坪桥九十高龄的胡国坤、永安八十岁的向昌明,向他们了解玩龙灯的一些我不知道的情况。</p> <p class="ql-block"> 他们说,旧时玩龙灯,程序繁琐讲究,禁忌尤多。乡村玩龙灯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一种技术活。村民们需要掌握一定的编制技巧和舞蹈动作,才能将龙灯表演得活灵活现。作为一种传统民俗文化,龙灯品目繁多,龙灯分为虎龙(以油麻杆为亮源)、草龙(由稻草结扎而成,上插香火)、硬颈龙(用竹篾捆编而成,甩舞时,虎虎生风)等,造形千奇百妍,绚丽多姿。</p> <p class="ql-block"> 胡国坤说,扎制龙头之竹,必须“偷”。其“偷”法,白天观察准确适用竹后,深夜召集人去砍。砍完之后,在竹根处放上红包,鸣炮而去。新制的龙头板和桥灯板“偷”法 与之同样。被偷者领取红包,不管补偿如何,引为吉利,从不责怪。龙头经精心扎糊和彩绘完毕,用两方小红纸障目,到玩灯之日行“出位”仪式将龙头抬至厅堂,案上供奉五谷、糖果、糕点,正月初九祭龙,由一个德高望重的人主持:上香,敬天地。上香,敬龙神。上香,祝人民幸福安康。点睛,日吉时良,大吉大昌,今日主师在此,来给龙灯点睛开光:一点眼睛圆又圆,祝福百姓大团圆。二点眼睛光又亮,祝福百姓丰收旺。三点眼睛亮堂堂,龙翔九州喜气洋。祭龙点睛已成,天无忌,地无忌,年无忌,月无忌,日无忌,时无忌,今年舞龙一帆风顺,大吉大利。这时才取去小红纸,叫“开眼”,然后,村民香烛朝拜。</p> <p class="ql-block"> 向昌明说,那时玩龙灯一晚上要玩几个生产队,事先由龙灯组织者选派人提着糖果或酒礼去要玩龙灯的生产队,以拜年的方式送“请帖”,接请帖的人都是来送请帖的人的好友、亲戚、或长辈(也就是有威望的人),告知晚上大约什么时间到此队玩龙灯,然后由这个接请帖的人负责挨家挨户的去通知,掌握有无禁忌(丧事)今年不需要来他家玩龙的人家户,好规划玩龙的路线,要求做好迎龙的准备,大家都准备好香蜡纸烛,红包(利食钱),有的人家准备观音菩萨、财神、坛神,由于走村串户,时间很长,还要找一户关系好的人家“打坐台”,那时一般都是吃“甜酒猪儿粑”,稍事休息会后接着走下一家。</p> <p class="ql-block"> 曾记得,玩龙灯的那天,各家各户饭都吃得比较早,我们几个小朋友,穿上球鞋,打着火把,随同那群穿着水桶鞋,全身上下打扮得严严实实的舞龙人,在当年那牛大路,田坎路,高一脚低一脚的走稀泥路,看见高举鱼、虾、蟹散灯的孩童无禁无拘,真是“巨龙出游,虾兵蟹将开路、护驾”,我们好生羡慕,有时在行走的路途中,我们也会得到举鱼灯、虾灯的机会,感觉自己好有仪式感,心里美滋滋的!</p> <p class="ql-block"> 凡准备按龙的家庭纷纷将正门大开,灯火通明,摆上香案,备好酒菜,村边、当街的家家户户门口挂着各式自制的花灯,如十二生肖动物灯、四季鲜花灯、戏剧故事人物灯等。7时许,龙灯队伍在带路人的引导下,开始玩龙,见舞龙队从龙头开始,龙身、龙尾在主人堂屋转一圈出来,以祝来年吉祥如意,主人家还要燃放鞭炮迎送龙灯,此时锣鼓声,鞭炮声,喝彩声此起彼落,响成一片,有时,好几铺龙灯挤在门口,鱼贯而入,热闹非凡,10时左右,“打坐台”后的玩龙灯人喝得酒酣耳热,在村民保管室开阔地或村民大的院坝里,并高声吆喝:“花来哟”“花来哟”。这时,从围观的人群中突然有人对着龙头燃放花筒(一种用火药填制竹筒火炮)刹那间,火花喷射,烟腾四起,有人拥挤、有人躲闪,耍龙人边舞龙边扎燃烧的龙,龙灯挣扎逃窜,嘘花者紧追不舍,有时候,好几个花筒同时对准一条龙喷射,火花落在耍龙人赤裸裸的胸背上,十分惊险刺激。舞龙的人在院坝内穿梭翻腾,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龙的形态威猛而灵动,配合着锣鼓的节奏,仿佛在向观众们讲述着一个古老而又神秘的故事。 </p><p class="ql-block"> 据大人们说,乡村的龙灯被烧得越厉害越好,因为可以给来年带来风调雨顺。</p> <p class="ql-block"> 在舞龙过程中,如遇主人家摆有观音、财神、坛神,舞龙组织者就要主持仪式,祭拜观音:观音稳坐莲花台,手拿金花笑开怀,自从龙灯朝拜后,保佑百姓无病无灾幸福来。祭拜财神:财神手拿玉宝盒,严守主家大财门,自从龙灯朝拜后,神通广大开财门。祭拜坛神:坛神坛神保佑主家大小人,安安稳坐保家门,自从龙灯朝拜后,吉祥平安喜气盈。</p> <p class="ql-block"> 胡国坤最后说,在舞龙灯的过程中,特别是逗宝的人,要保护好“宝”,哪怕休息,吃饭,都不能把宝放在眼睛看不到的地方,不要随便给陌生人逗玩,怕人趁机偷走,否则是一件丢人之事,但是,如果有人事先约请需要,求生子,商铺开业,待完成一晚上玩龙活动结束后,也要摆上祭台,放置糖果、酒品,祭祀完成后才送宝,事成之后,还要摆上宴席感谢。</p> <p class="ql-block"> 农历正月十五,把龙拿到河边焚香化龙,舞龙活动结束。在那年代,农村文化生活单调,没有电视,除了少有几场坝坝电影,我们有浓厚兴趣就是在春节期间看玩龙灯,花灯了,为了看过够,我们约上几个小朋友,随玩龙灯的人,走了几个生产队,凌晨两三点钟才回家,让我们感受到了节日热烈和喜庆、刺激,让我们体验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我们学会了面对困难不退缩精神。</p><p class="ql-block"> 那时我们观看龙灯表演,真是尽情享受一场视觉和味觉的盛宴。</p> <p class="ql-block"> 作者:张光祥,笔名雪缘,平哥哥,小名祥二,1963年9月出生,贵州遵义市红花岗区深溪镇永安村凤梧村人,在职大专学历,深溪镇中心小学退休教师。 </p><p class="ql-block"> 遵义市诗词楹联学会会员,红花岗区作家协会理事,播州区作家协会会员,西南当代作家协会会员,遵义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贵州写作学会会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