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映山红</p><p class="ql-block">美篇账号:35478771</p><p class="ql-block">图文来源:映山红</p> <p class="ql-block">多少次梦回故乡,雪地上,父亲架起铁锅,羊肉浓郁香甜的年味儿无孔不入地钻进记忆,永不磨灭。</p> <p class="ql-block">我的家乡索伦是边陲小镇,来过的人都叫它天然氧吧。几声狗叫划破天空,伴着炊烟袅袅,敲响村民忙碌的乐章……</p> <p class="ql-block">2015年腊月二十八的清晨,太阳还挂在农家院子围墙上,与父亲矍铄的身影构成了一幅宏大壮观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母亲说,过年了,炖一锅羊肉吧。父亲搬来六块大石头,放在室外西院的围墙下,将石头堆成大锅的形状。索伦是半林半牧区,四周环山环水,这些石头是父亲年轻时候在采石场工作置办下来的。原生态的大石头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老家的仓库有一口“十印”大铁锅,我曾经好奇地问父亲“十印”是什么概念,父亲没有多余解释,拿出卷尺放在锅的边缘测量直径,好家伙,这“十印”锅的直径居然有850毫米。后来,无论遇到多少不解的困难,我总会亲身实践一下,解开困惑,我想,这就是父亲留给我的宝贵财富。父亲不废吹灰之力地一手拿起铁锅的边沿,放在砌好的石头上,左右晃动,上下按压,盖上姥姥用麦秆编织的“盖帘”,稳锅完成。父亲抬头看看周围的风向,将东北风的方向作为添加干柴的入口,西南方向作为烟囱。也许是父亲耳濡目染的缘故,参加铁路房建工作28年来,做每项工作之前,我养成了不自觉地观察周围环境的习惯。大概就是受父亲的影响吧。</p> <p class="ql-block">父亲从屋内盛满一瓢凉水,倒入室外压水井中,十几下的起伏,压水井的单向活塞和阀门不断运动,活塞往上走时,阀门开启,将下面管子里的空气抽到上面空腔来,活塞往下走时,阀门关闭,空气从活塞边上冒出来,如此循环将下面管子里抽成真空,水就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抽上来了。如今这口手压水井依旧在菜园中静静地矗立着,像一位守护边疆的士兵。父亲双手各拎一桶水,一股脑地倒入铁锅中,用桦树皮做引子点燃木柴,站在锅边不断地添柴拨火燃烧。</p> <p class="ql-block">随着太阳越升越高,侄女李晶坤和外甥马一涵从火炕的棉被窝里爬了起来,真是一群“小懒虫”呢。</p><p class="ql-block">“带好帽子,外面冷,别冻感冒了”,母亲一边放下剁羊肉的斧子,一边喊道。两个孩子被劈哩叭啦的火堆吸引过来,不约而同地、争先恐后地添柴,一阵忙乱。二妹说:“在城里见不到野外点燃篝火,他们新鲜着呢”。</p> <p class="ql-block">忙乱中,将火捅鼓熄灭了。两个孩子就像霜打的茄子一样,耷拉着脑袋,不敢吱声了。只听父亲和蔼地对他们说:“没事,我教你们烧火。这火啊,要架空,成角度,不能顺溜摆放,要交叉叠放,有句老话说,‘做人要实,架火要空’,就是这个道理,你们来试试”。两个孩子将火点燃的那一刻,高兴得跳了起来,互相拍着巴掌,嘴里唱着“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怎么爱你都不嫌多,红红的小脸儿温暖我的心窝,点亮我生命的火火火火”。我不知道他们听没听懂,那一刻火光映红了他们的笑脸,在寂静的山村格外耀眼!</p> <p class="ql-block">母亲将剁好洗净的羊肉倒入锅中。放入十几个葱段,加入花椒大料、姜片,剪开一袋老式酱油,缓缓倒入。随着羊汤不断地烧开,父亲用勺子撇血沫子,弄利索后,炖了起来。</p> <p class="ql-block">我不由地想起网上常说的一句话: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最好的时光,我们在一起。一起过年,阖家团圆,真好!</p> <p class="ql-block">半个小时后,一道道热气从锅边沿冒出,羊肉的清香扑鼻沁人心脾,原汁原味的羊肉弥漫整个院子。从辽源回家过年的二妹夫闻味而来,“太香了,我估计能吃两大碗,嘿嘿……”。父亲和母亲露出会心的笑容。老人啊,真的特别容易满足,只要他们做的食物有人能吃、多吃,就是对他们劳动成果最高的评价。</p> <p class="ql-block">傍晚吃饭的时候,羊肉端上了餐桌,弟弟、二妹夫陪父亲喝起了小酒……</p><p class="ql-block">如今父亲离开我们两年有余,我闭起眼睛仿佛看见他迈着蹒跚的步伐向我走来。那一年铁锅炖羊肉的滋味,是父母将爱融进生活的味道,更是温馨的港湾,永远留在记忆深处,永不褪色。</p> <p class="ql-block">年味在亲情的歌声里缓缓地流淌,到心田,充满世界各个角落;年味伴随着羊肉的清香,入肺腑,滋润祖国的“一带一路”,祝愿祖国繁荣富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