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笔作剑砭邪恶——①从网评查验拙文效应之一

杨家老兵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自题:</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举笔为号,弘扬正义;</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挥笔作剑,针砭邪恶。</b></p><p class="ql-block">“爱憎分明是本色,疾恶如仇不宽恕。"(续范亭)文学艺术具有歌颂与批判双重功能‌,这就要求专业或业余的文字工作者具有积极而炽热的爱憎情感,履行“以文化人”“培根铸魂”的责任,确实做到“旗帜鲜明坚持真理,立场坚定批驳谬误”。坚持举笔为号,弘扬真理正义,击键(盘)为剑,批驳邪事谬理,为党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尽其鼓呼之力。</p><p class="ql-block">多少年以来,无论在职还是退休,我在人品政德修养过程中,都注重培植正确的爱憎观和浩然之气。我将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条幅作为座右铭,站定旗帜鲜明的党性立场,尽力做到是非鉴明,憎爱分明,并将爱与憎倾注于字里行间。通过自己所写的文章,为社会进步扬正批邪,颂善非恶,使人们受到真善美正能量的感染和激励,同时唤起对假丑恶现象的警觉和防范。</p><p class="ql-block">在由古稀迈入仗朝之年的近五年间,我怀着积极而浓烈的爱憎情感,紧紧围绕“砭恶、乡愁、戎情和人品”四个方面,作为笔耕的四块小田,发表了一些个人感悟和建言。到底受众有何反响,社会效果如何,现引用战友和网友们的评论,对扬善砭恶的文章效应作以查验。</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挥笔作剑,针砭邪事谬理</b></p><p class="ql-block">“对于丑恶没有强烈憎恨的人,也不会对于美有强烈的执着。”(茅盾) </p><p class="ql-block">凭着一个老党员的道德良心和政治嗅觉,我在坚信真理,追求正义的同时,对党内和社会上出现的一些歪风邪气,产生了憎恶和忧郁之情,及时秉笔予以剖析和批驳,以引起人们的警惕和防范。</p><p class="ql-block">在三十年间,我先后写了官德修养三本书,对十八大前官场上跑官买官、相互算计倾轧等丑恶现象,进行了剖析和驳斥,同时就领导干部如何自律自戒,发表了一己之见。其中,公开出版发行的前两本,被中华教育艺术协会评为一等奖。</p><p class="ql-block">近五年多来,又根据党中央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决议,发表了百余篇文章,从正反两个方面,对如何纠正歪风谬理,如何发扬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传统美德,提出了一些建言,其中有45篇被《美篇》评为精品。。</p> <p class="ql-block">当网络界出现网暴、网骗等不良现象时,我愤起挥笔连写了近十篇网文。《网上玩人更丧德》一文指出:净网当从净心修德始。网闹、网骗和网暴的始作俑者,多为心中有气有私或有鬼的人,实属人性扭曲、心理变态或道德缺损,可称网上实施流氓行为的“网氓”。加强人品网德修养,严明网法网纪,是净化网络生态的基础工程和核心工程。此文由齐志峰主编在《丰融春秋》发表后,有五家网刊转发。文中用了“网氓”这个词,目前在《头条》中仍显示为首创。2024年2月18日,冮苏的鸿乔先生发表了篇《再说网氓》,他在文中如此说:“ 网氓,想到此词,搜了一下,杨恩章先生《可恶的“恶意想象”——对网氓恶行的剖析》早有叙述,分析到位,发人深省。”</p><p class="ql-block">《从无名之火说到无由之恶》一文,驳斥了所谓网暴“恨不知所起”“恶无意而生”的说法,指出“无名火,潜因现”,恶意与恨意绝不会“来无影,去无踪,神不知,鬼不觉”,而是各有起因,局外人可能不清楚恶意从何而起,当事人则一清二楚,只是不愿放弃恶念而已。有些人之所以揣着明白装糊涂,是为推卸其道德责任和法律责任找“挡箭牌”。</p><p class="ql-block">这篇文章分别获得全国“第十届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中国当代文艺家名作金榜》特等奖。原某师政治部主任闫建国调侃道:“姜是老的辣,出手既不凡。国家网管部门应在全国宣传这篇檄文。点赞并收藏。”</p> <p class="ql-block">围绕揭批官场上出现的个别丑陋现象,我先后写了十多篇短文。比如,针对落马的腐败分子中各级“一把手”占比相当高的事实,我写了《“恃大不戒”定毁于自大》一文,指出凡位高权大者,必须格外防备“权大不戒祸必大”,一定要牢记“大成若缺”“大盈若冲”的道理,官大不恃大,权大不忘戒,始终把权力关在笼子里。再如,基于贪官多为学历、智商较高的事实,我撰写了《明迷难醒,必定前腐后继》一文,通过剖析个别高智商贪官的悲剧,印证了“惟愚生贪,贪转生愚”的道理:自以为聪明过人,贪术高超,坏事做得天衣无缝,其结果正毁在了“聪明转愚蠢”上。</p><p class="ql-block">网友婉屏说:“为您的了解官场腐败点赞!为您的分析透彻,针针见血地批判点赞!”</p><p class="ql-block">战友丁德军这样打趣:“为老首长的精彩美文点赞喝彩! 一针见血,犀利无比!强烈建议将杨家老兵的三本书列为新提干部的必读书目!教育他们怎样做人,为谁做人。为培养清官,清政聚力!”</p><p class="ql-block">王明清战友接着戏说:“杨政委的文章似利剑出鞘!支持丁德军战友的建议,当官无论大小,无论在军队还是在地方,都有必要读读杨政委的文章,这才是良药。杨家老兵,听您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老政委,多保重!”</p><p class="ql-block">老战友戴肖峰也凑趣鼓励我:“杨家老兵的文章,针砭丑恶,一针见血!弘扬正气,清风徐来!”</p> <p class="ql-block">与此同时,我还对社会上出现的嫉妒、忤逆和诬陷等阴暗现象,发表了一些议论文章。在《一言陷人实可恶》一文中,指出造诬是不见血的凶器,陷害人者是不眨眼的凶手。诬陷人的恶举,性质恶劣,祸患深重。它会招致冤屈,造成伤害,还会扩展为大面积的灾祸。谣言止于智者,同理,诬陷止于法纪严明,止于上级明察,止于社会风清气正,也止于群起而攻之。 让我们从旧时因诬陷人造成的恶果中汲取教训,崇尚文明,坚守正义,竭力遏制“一言陷人、一纸陷人、一键陷人”的告黑状的邪气,共同筑建和守护祖国大地文明和谐的新风。湖南网友“爱恨情仇谁的错”留言说:“面对挑战与考验时要保持清醒头脑,避免被别有用心者所利用 ‘一言陷人’。”辽宁网友啊啊写了这样的评语:“在现实生活中也常见到类似‘一言陷人’的情况,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远离这种欺诈行为。”</p><p class="ql-block">功夫不负老人心。作者为正义鼓与呼的文章,不仅得到了众多相识者的赞肯,在社会上也受到了不少受众者的好评。作者曾有幸加入《山西作家》网友群,前些年的文章大多在此群中亮过相,得到了主编及多位群友的热情指点和点评。下面仅引用该群中素未谋面的几位老师的点评,其中溢美之词我实不敢当,只是作为我有生之年的努力方向。</p><p class="ql-block">婉屏:“您是正义之人看清了眼下的社会状况!也更是用正义之笔毫不留情写出来了!是嘹亮的冲锋号在文坛吹响,让它响遍祖国大地每个角落吧!让老人,中年人,青年,孩子都听到吧!都想想吧!再点赞杨家老兵老哥的文章!也祝您身体健康!”</p><p class="ql-block">孙朝健:“杨老,喜欢您文章犀利的风格!有的如战士手中的匕首,白刀子进去, 红刀子出来,刀刀见血;有的像大夫手中的手术刀,刀到病除。向您学习!向您致敬!”</p><p class="ql-block">孙橄:“您的议论文章总能从身旁小事或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切入,以大眼光洞察,寓知识于寻常,移古训以现今,不正襟危坐却观点鲜明,不高谈阔论却旁征博引,在循循善诱中阐发观点,有润物细无声的底蕴,这应是您长期从事军队政治工作的首长特质吧?您真是思辨高手哇,旁征博引,自成一见,解析精深, 已登道岸,掩卷而思,为之震撼!”</p><p class="ql-block">春燕:“老师老哥学识渊博!头脑思辨事实清晰!看清了各个方面的阴暗面!稳稳当当的笔写出了好文章!无论在哪个平台上都会令人点赞!这个时代不可缺少老革命者的发言!”</p><p class="ql-block">李宗祥:“杨家老兵思想、笔力,非一般人所能具备。真好文!杨家老兵,您在激浊扬清,捍卫传统语言文化的严肃性。大有指斥时弊、拨乱反正、理解汉语、辨析纠偏的犀利老辣文风,读来很是解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说明:</b></p><p class="ql-block"><b> 评语中的溢美之词,本人实不敢当,虽作了些删节,但过度删节又难以成文,只好基本保留评语原貌。我将把评语中鼓励性的夸张词语,当作日后鞭策自己奋蹄的忠语良言和有生之年的努力方向。</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