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之“精诚”

张卫杰

<p class="ql-block">《大医精诚》论述了有关医德的两个问题:第一是精,亦即要求医者要有医术,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第二是诚,亦即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进而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且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誉”、“恃己所长,经略财物”。</p> <p class="ql-block">张湛说:“经典的医方难以精通,这是由来已久的了。”如今有些疾病,内在病因相同但症状表现不同,也有一些是内在病因不同但症状表现相同。所以五脏六腑的充实或空虚,血脉和气血的通畅或阻塞,本来就不是用耳朵和眼睛能够观察到的,必须先通过诊断来仔细审查。然而,脉象有寸口、关脉、尺脉之分,会出现浮、沉、弦、紧等混乱的情况;穴位的气血流动也有高低、浅深的差别;人的肌肤、筋骨也有厚薄、刚柔的不同。</p> <p class="ql-block">只有那些用心极其精细的人,才配谈论这些医学问题。如今用极其精细微妙的事情,去要求那些极其粗疏肤浅的思考,这难道不会失败吗?如果病人身体本就充盈却还去补益,身体本就虚弱却还去损耗,本来通畅却去通彻,本来阻塞却去堵塞,本就寒冷却去冷却,本就发热却去加温,这无疑是加重病人的病情,还指望他康复,我只能看到他死亡了。所以医学和占卜,都是难以精通的技艺。</p> <p class="ql-block">既然不是神灵传授,又怎么能掌握它们的精妙之处呢?世上有些愚笨的人,读了三年医方,就认为天下没有治不好的病;等到真正给人治病三年,才知道天下没有现成可用的方子。所以学习医学的人必须广泛深入地探究医学的根源,勤奋刻苦,不能道听途说,就说自己已经掌握了医术,那只会严重地误了自己!</p> <p class="ql-block">凡是名医给人治病,一定要先安定心神,排除杂念,没有私欲,先发起大慈大悲、怜悯病人的悲悯之心,发誓要普救天下众生的痛苦。如果有病人前来求救,不能问他的贵贱贫富、老少美丑、是仇人还是朋友、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是愚笨还是聪慧,都要一视同仁,像对待自己最亲近的人一样对待他们。也不能瞻前顾后,顾虑自己的吉凶祸福,爱惜自己的生命。</p> <p class="ql-block">看到病人痛苦,就像自己也有了痛苦一样,内心充满悲痛,不要躲避危险、昼夜、寒暑、饥渴、疲劳,要一心一意去救治,不要有故意做作、敷衍了事的想法。</p> <p class="ql-block">像这样的人才可以成为百姓的名医,反之则是危害众生的大祸害。自古以来,名医们治病,大多用动物的生命来拯救危急的病人。虽然说动物低贱、人高贵,但说到爱惜生命,人和动物都是一样的。损害动物来救活自己,动物都会感到痛苦,更何况是人呢!杀害生命来求得自己的生存,反而会离真正的生存更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