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帮厨<br> 但凡当过兵的人,可能都有过帮厨的经历。所谓帮厨,就是炊事员以外的人员到厨房去帮忙,这是我军长期坚持下来的一项优良传统。我在部队帮厨的次数已经记不清楚了,但是有几次帮厨对我而言却是印象深刻的。</h3> <h3>帮厨是我军的光荣传统</h3> <h3> 1第一次帮厨是一种体验</h3> <h3> 1980年春节,是我入伍后的第一个春节,那时候在大连海校(现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只有79级的学员没有放寒假,就连学员灶的师傅也没剩几个人,按照北方人的传统习惯,总要包顿饺子吃才算是过年吧,在队领导号召下,我去食堂帮忙包饺子,第一次体验了部队上的帮厨。</h3> <h3>如今的校园</h3> <h3> 说是主动去帮厨包饺子,其实也不完全是这样。我们当兵的那会,领导和老兵都引导我们脏活、累活主动抢着干,我们虽然说是高考来到军校,但是在这一点上丝毫也不比正常征兵入伍的新兵差,可以说有不少人在这方面的表现欲望还特别强。不过,那次帮厨是大年初一的早上,要说脏吗肯定是不脏,要说累吗也不是很累,可大多数人都想在过年时睡个懒觉,而且这活还强调有点技术。队干部在事先布置任务时,还暗示北方的同志可以在这方面发挥自己的优势,乖乖,咱是跑不了啦,主动帮厨吧。不过,说实在那个时候就是北方人家也没几个经常吃饺子的,记得小时候我们每个月供应的大米、白面等细粮大概也就是口粮的一半吧,猪肉的供应更是奇缺,好像只有过年的那个月份猪肉供应多一点,平时一个月也就一斤左右的样子,小时候倒是吃过鲍鱼饺子,那可是碰巧遇到人家赶海捞的鲍鱼多、价格还便宜,所以才偶尔有这样的口福。既然平时吃饺子的机会都不多,包饺子自然也很难在行。转而一想,领导提了要求,那也得有所表现,看起来是主动去包饺子,实际上还是有点被动的意思。</h3> <h3> 这次帮厨是一个不一样的体验,包饺子这活每一道工序都有讲究,重要的还是分享劳动的成果。饺子馅和饺子皮都是食堂的师傅提前准备好的,也就是说他们要比我们起得更早。看那饺子皮厚薄均匀,应该是机器压的,不是手工擀的,尽管如此,想想从和面到醒面少说也要差不多一小时的时间。俗话说软面饺子硬面汤,讲的就是包饺子的面皮要相对软一些,下面条、面片等则要硬一些,主要因为软面团擀出来的面皮便于包饺子,并且韧性也更大,煮的时候就不易裂开。食堂里压出来的饺子皮软硬程度还可以,但大家包出来的饺子则是五花八门:有元宝状的,饺子馅可能包的比较多,看上去挺饱满;有柳叶状的,饺子馅包的不是太多,基本上也能保证不露馅;有波浪状的,功夫都下在饺子皮边上的皱褶上了;还有葵花状的,就是在一张饺子皮上放馅,再盖一张饺子皮,捏出花边,中看不中吃。这些饺子或坐、或躺,摆在一起也是千姿百态,好在都是自己的劳动成果。如此经过我们一阵折腾,包完的饺子终于可以下锅了。煮饺子其实也是有学问的,只是那时我还没有真正体会到,因为这活都是食堂的师傅干的,不过虽然饺子包的各式各样,谈不上啥美观,但是大多数还是可以凑合吃。</h3> <h3>五花八门的饺子</h3> <h3> 虽然是我第一次帮厨,但这次体验感受很深。过年的饺子,象征着团圆和团结,因为饺子的制作通常需要全家人共同参与,象征着家庭的和谐与团结。当时我们队里的学员来自不同的地方,包括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和北京,既有北方人也有南方人,聚在一起过年也像一个大家庭一样温暖。</h3> <h3> 2经常帮厨也可以学点手艺</h3> <h3> 1984年底,我在Y818船帮助工作期间,为了打发无聊的日子,经常到伙房去帮忙包包子,一来二去的倒是将包子包的有模有样。</h3> <h3> 那时候因为刚从猎潜艇调到水警区机关,赶上Y818船要北上到浙江去执行任务,因为该船编制上没有专职的航海干部,所以就安排我和叶明珠随船帮助工作,主要是保障航行安全。返航的时候,因为连续遇到冷空气南下以及台湾向金门、妈祖运补,就在沙埕耽误了挺长时间,原本计划一个月左右的任务,直接拖到了次年初。这样一来船上的补给就紧张了,最后还动员我们干部和志愿兵借钱给船上,以便解决大家的伙食问题,当然,还包括尽可能在当地采购便宜的副食品,记得那时候买的最多的就是鸭蛋,好像只有七毛钱左右一斤,隔三差五的才能买点猪肉改善一下。晚餐经常是吃以鸭蛋为主的素包子,这样就免去晚餐炒菜,还能节约成本。</h3> <h3>曾经在Y818船的炊事员周西汉,后来我们又相聚在554舰上</h3> <h3> 当时船上的人并不是太多,加上我们帮助工作的也就三十多人,可是完全由炊事班的同志来包包子的话,那也是有点忙不过来。沙埕这个地方原本就不大,两、三天的时间就没了新鲜感,所以,一开始没事的时候,每天下午都会去帮忙包包子,我跟老叶说出钱咱没带,就去出力吧。别人来帮厨一般都是水平比较高的,而我那时纯粹属于没事闲的,不过经过一段时间,加上高手们的指点,手艺真有不小的长进,如何托着包子皮,让包子馅揣得多一些,手指如何灵活的转动,将包子皮捏成整齐的褶皱,另外,收口时提拉的力道也要恰到好处,使包子既饱满又美观。在连续多日的帮厨中,我基本上学会两种包子的包法,熟练程度也得到较大提高,更重要的是在帮厨中也增进了战友之间的相互交流,特别是当时船上生活窘迫的情况下,增强了战胜困难的信心。</h3> <h3> 若干年后,我在164舰任航海长的时候,舰上有个好传统,即每周六早餐吃包子,当时舰上有将近三百人,单靠炊事班的人员肯定是忙不过来的,于是,就规定周六派出人员到炊事班帮厨,主要的任务是包包子,个别的时候也参与擀面皮。我们舰按照部门分成三个队,每周安排一个队出公差帮厨包包子,也就是说每三周我们就会轮到一次参与包包子的帮厨活动。说实在早上不到五点就被叫起,对大多数官兵来说还是不舒服的一件事情,我们部门是全舰人数最少的部门,一般安排我们出一到两个人,我都会主动揽下来。久而久之,大家都发现我包包子的水平不一般,有的同志说航头这包的可以开包子铺了,我自我感觉包出来的包子卖相还真不错。</h3> <h3> 3有一种帮厨叫挺身而出</h3> <h3> 1987年的夏天,我们在川岛外海训练,因为防风在下川岛西南海域抛锚,因为摇摆厉害加上大多数人员晕船,待到次日中午伙房仍难以做饭,这时舰上广播希望党员同志到伙房帮厨,我第一时间就来到了伙房。</h3> <h3> 我们选择抛锚的地方,实际上并不是合适的防风锚地,航海干部说这话其实也感到有点惭愧。下锚之后,整个舰体横摇很厉害,常常达到30度,人根本就站不住,徐豪业务长也就是在那天晚上到海图室来找我,结果一下没站住,我当时亲眼看见他抓了一把,但啥也没抓住,人就直接拍在地板上,待我扶他起来时,半天都说不上话来,后来我让操舵兵马辉将他送下去。话说这一夜就是在各种折腾下度过,因为担心夜里出现什么情况,我就一直躺在海图室的沙发上,舰上时时刻刻都能听到稀里哗啦的声音,经常感觉舰体顷刻间就要翻过去一样,反正一夜基本上没睡。到了第二天早上,舰上也没法做饭,晃了一夜肚子空落落的。好在出海前都给大家发了快餐面,总算没有饿着,但终归不是个事呀。</h3> <h3>东政委的广播就是命令</h3> <h3> 一声号令,我不加思考地到伙房帮厨。上午十点钟左右,我已经从海图室撤回到一号住室(航海长室),海面上似乎涌浪没有那么大了,但摇摆的程度仍然难以在舰上做饭。这时候,听到东建中政委在舱内广播:现在外面的涌浪仍然比较大,晕船的同志比较多,伙房工作难度较大,希望党员同志到伙房帮忙。听到广播后,我马上起来,一来我此刻确实不晕船,二来还特别想吃点东西,穿好衣服就到伙房去了。舰上的保管员郑辉煌,当时正拖着半袋东西艰难地往伙房走,我看见了就帮他一起拎到伙房,打开一看是冰冻的整鸡。炊事班的周西汉看见我说,航头,晃得太厉害了,蒸箱没法蒸米饭,就只能熬稀饭了,我见他正在切姜,就说多切点姜,暖胃,饿得够呛。这会,枪炮部门的王堂良也到伙房来了,那一天来帮厨的就我们俩人,估计其他同志也是心有余力不足。伴随着舰体的摇摆,我们把鸡清洗干净,准备煮稀饭时备用,那边,三口大锅里的米已经煮开了,清理出来的鸡爪都被周西汉给另外煮了,后来将这些鸡爪单独用青椒炒了一个菜,端到一号住室,我们就这菜喝着稀饭,浑身算是有了一点劲。</h3> <h3>周西汉还是那么勤快地为大家服务</h3> <h3> 其实,那天在伙房做饭的四个人都是党员,不过只有我和王堂良属于帮厨的,自我感觉算是在风浪中挺身而出。虽然过后并没有人表扬我们,但我认为在这种困难的情况下站出来,正是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品德,能让大家吃上一口热乎饭就是当时心里最大的愿望,也许是出于这样的患难真情,至今我们四个人仍然一直交往。</h3> <p class="ql-block">2019年,郑辉煌、钟平、孙鸿志、王堂梁在三亚</p> <h3> 4帮厨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内部关系</h3> <p class="ql-block"> 帮厨虽然不是大多数官兵的本质工作,但在帮厨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吃苦奉献的精神,还能促进官兵关系融洽。在基层部队里,大多数官兵从事的工作都是与伙房炊事工作无关的,对于一个百十号人的基层单位,要保证每个人都吃好是很难做到的,所谓众口难调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在伙食保障与被保障之间往往无形中会产生一些矛盾。帮厨是对大多数官兵来说,是一种额外的劳作,毫无疑问将付出一定的辛苦,可以培养官兵勇于吃苦和甘于奉献的精神,尤其是对那些入伍之前很少干家务的士兵,这是一项十分有益的活动。帮厨还能够有效地解决保障与被保障之间的矛盾,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人心都是肉长的,在帮厨的同时目睹炊事员们的辛苦后,很多同志感叹过去对炊事班理解太少,许多同志说理解万岁真不是一句空话,矛盾都会在理解后消化掉。我在当舰长的时候也经常光顾伙房,记得部队里有一句话说得好,好的炊事班顶上半个指导员,所以,我觉得这里的工作做好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我舰有几次完成重大任务时,我和政委都同时跑到伙房,要以加菜的方式感谢大家的努力。我那时到伙房的时候,炊事班长张友都不让我上手,我只好说来跟你们学习手艺吧,我认为我和政委到伙房去重要的可能不是干了多少活,而我们以加菜的方式感谢大家的做法,比起几句表扬的话来得更实在一些。</p> <p class="ql-block"> 帮厨原本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在平凡小事中,能让人理解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深刻含义;<span style="font-size:18px;">帮厨经历对官兵们的军旅生涯将产生深远影响,因为这是一种</span>精神的传承,不仅改变个人,也会改变一个集体。</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