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新春佳节,龙南这座世界围屋之都,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走进杨村镇,仿佛穿越时光隧道,回到了古老的客家岁月。热闹的集市上,摊贩们的叫卖声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传统美食的香气,让人感受到浓厚的年味。</p> <p class="ql-block">横屏观看画面更大</p> <p class="ql-block">蛇年春节,我们慕名来到世界围屋之都—龙南,探寻"燕翼围"之古韵。刚一踏进这片充满古香古色的土地,客家阿婆们在围屋门前载歌载舞欢迎游客到来,客家友人的热情相迎,似乎使我置身于远古文明的部族之中,走进张灯结彩高耸的围屋,宛若来到梦幻般的世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群落围屋结构妍,客家风韵秀龙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金狮舍护千家喜,紫燕门穿万户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齐栋院,共房檐。形奇而筑显方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明珠璀璨人文荟,世代邻和享睦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燕翼围,位于江西省龙南市杨村镇圩镇中心鲤鱼寨下,北距县城60千米,始建于清顺治七年(1650年),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竣工,为杨村富户赖福之所建,取山海经中“妥先荣昌,燕翼贻谋"中“燕翼”二字为围名,是深谋远虑、荣昌子孙之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燕翼围高14.3米,长41.5米,宽31.8米,对角四边有守阁炮楼,占地面积1367.58平方米,内空面积334.17平方米。全围以大门和厅堂为中轴,是座四层楼高的砖木结构方形围,每层对称建房34间,共136间房,建筑面积3741.12平方米。为砖木结构的方形围。一层为膳食处,二、三层为人居住,四层为战楼。全围以大门和厅堂为中轴线,层层环通,对角四边有炮楼,每层有枪眼,四周高墙是封闭建筑,只留一楼大门出入,过道有排污孔,内院、围外有水井。它建造奇特、高大固守,融家、祠、堡于一体,也是赣南围屋防御体系最坚固的围屋,在布局上注重营造严谨的结构,着重于提升楼体的防御能力,从而使燕翼围在打仗时能充当碉堡,放下土炮又成为宜居建筑。燕翼围布局科学,结构严谨,是生活功能完善、防御体系突出的多功能建筑,充分体现了客家人为争夺生存空间不屈不挠的斗争意识,是客家人智慧的结晶,也是一部生动的客家变迁史。</p><p class="ql-block"> 在两晋至唐宋时期,因战乱饥荒等原因,黄河流域的中原汉人被迫南迁,历经五次大迁移,先后流落南方。由于平坦地区已有人居住,只好迁于山区或丘陵地带,故有“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之说。当地官员为这些移民登记户籍时,立为“客籍”,称为“客户”、“客家”,此为客家人称谓的由来。为防外敌及野兽侵扰,多数客家人聚族而居,形成了关西新围,燕翼围,乌石围,栗园围,田心围等,龙南位于江西省最南端,是有干余年历史的客家古县。境内分布着376座各具特色的围屋,占赣南客家围屋的70%以上。被誉为“拥有客家围屋最多的县”,是世界围屋之都。客家围屋以方形为主,是客家建筑文化的集中体现。</p> <p class="ql-block">沿着古老的石板路,游客们三五成群地走进燕翼围。阳光透过木质窗格洒进庭院,斑驳的光影映照着斑驳的墙壁。人们在围屋前合影留念,用镜头定格这珍贵的历史瞬间。围屋的每一处角落都散发着岁月的气息,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仰头望去,那座高大的砖砌塔楼屹立在眼前。岁月的痕迹爬满了墙壁,青苔在砖缝间悄然生长。这座古老的建筑见证了无数的风雨变迁,它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成为历史的见证者。</p> <p class="ql-block">狭窄的过道里,木制楼梯蜿蜒而上。脚下的青石板路被岁月打磨得光滑发亮,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两侧的砖墙散发着古朴的气息,让人仿佛置身于时光的长廊之中。</p> <p class="ql-block">古老的木制楼梯通向阁楼,每一步都仿佛在与历史对话。楼梯的扶手被无数双手抚摸得光滑发亮,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阁楼上的窗户透进柔和的光线,照亮了这片宁静的空间。</p> <p class="ql-block">古色古香的木质窗户,精美的格子图案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透过窗户,外面的世界若隐若现,仿佛在召唤着人们去探索更多未知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古老的房间里,砖墙和木板地板散发着质朴的气息。天花板上的横梁承载着岁月的记忆,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这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让人仿佛置身于时光的长河之中。</p> <p class="ql-block">“燕翼围"三个大字在门楣上方熠熠生辉,两侧的牌匾彰显着这座建筑的历史地位。仿佛在守护着往昔的秘密。门前的广场上,游客们来来往往,用镜头记录下这珍贵的历史瞬间。</p> <p class="ql-block">古老的石板路小巷里,一位母亲带着孩子缓缓走来。两旁的砖墙散发着古朴的气息,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这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让人仿佛置身于时光的长河之中。</p> <p class="ql-block">小巷子里挂满了红灯笼,节日的氛围弥漫在空气中。游客们穿梭其中,用镜头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这里的一切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让人感受到浓厚的传统韵味。</p> <p class="ql-block">四合院建筑群落里,游客们三五成群地漫步其中。阳光透过木质窗格洒进庭院,斑驳的光影映照着斑驳的墙壁。这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让人仿佛置身于时光的长河之中。</p> <p class="ql-block">细翼围</p> <p class="ql-block">古老的石拱桥横跨在河流之上,两侧精美的雕刻图案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桥上的游客们来来往往,用镜头记录下这珍贵的历史瞬间。这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让人仿佛置身于时光的长河之中。</p> <p class="ql-block"> 大平桥始建于明正德年间,清嘉庆元年重建,为三墩二孔仿民居石拱廊桥,全长50米,面宽4米,通身高17.2米,也是纪念王阳明平定“三浰”之乱的圣地。</p><p class="ql-block">太平桥不仅是交通要道,更是太平古镇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见证了古镇的兴衰变迁,承载着当地居民的生活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