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婿日

悦见新生

<p class="ql-block">正月十一,俗称“子婿日”,是农历新年中一个充满传统韵味和文化内涵的日子。这一天,不仅是家庭成员欢聚一堂的温馨时刻,更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以下是对这一天的老传统的详细介绍,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充满魅力的传统佳节。</p> <p class="ql-block">子婿日的由来</p><p class="ql-block">正月十一之所以被称为“子婿日”,源于中国古代的传统习俗。在正月初二,出嫁的女儿会带着女婿回娘家拜年,这是春节期间一项重要的家庭活动,体现了女儿对父母的思念和孝顺。而到了正月十一,岳父岳母则会再次邀请女婿一家来家中吃饭,以表达对他们的关爱和祝福。这一习俗,不仅是对女婿的尊重,更是对家庭和睦、亲情浓厚的重视。正如《礼记》所言:“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这份和谐,正是新年好运的根基。</p> <p class="ql-block">宴请女婿</p><p class="ql-block">正月十一这一天,岳父岳母会精心准备丰盛的菜肴,招待女婿和女儿一家。餐桌上,各式各样的美食琳琅满目,不仅满足了味蕾的享受,更寄托了人们对新一年家庭和睦、幸福美满的美好祝愿。这种宴请的习俗,不仅体现了中国人对家庭关系的重视,也展现了中华民族热情好客的传统美德。在这一天,女婿们纷纷带着妻子和孩子,提着精心挑选的礼物,前往岳父岳母家,共享这难得的团圆时光。</p> <p class="ql-block">吃特定食物</p><p class="ql-block">在正月十一的餐桌上,有几种食物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是鸡肉,鸡肉谐音“吉”,寓意大吉大利。一盘色香味俱佳的鸡肉菜肴,不仅令人垂涎欲滴,更寄托了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期许。其次是鱼,鱼与“余”谐音,象征“年年有余”。吃鱼不仅是对味蕾的享受,更是对家庭幸福、生活富足的祈愿。在北方地区,正月十一还有吃烙合子的习俗。烙合子形似饺子,却比饺子更大更圆,寓意和和美美、团圆幸福。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亲手制作烙合子,将爱意与新年期许包进其中,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p> <p class="ql-block">祭拜紫姑</p><p class="ql-block">正月十一还是祭拜紫姑的日子。紫姑是传说中的女神,被封为“厕神”,代表被压迫的女性。据《显异录》记载,紫姑本名何媚,因李景的正妻妒忌,在正月间被害于厕间。后来天帝怜悯她的遭遇,便让她成为厕神,司管这片特殊空间。人们祭拜紫姑,希望她能保佑家庭平安,女性不再受欺凌。这一习俗体现了人们对女性的关怀和尊重,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这一天,许多家庭都会在家中设立祭坛,供奉紫姑神像,虔诚地祈祷她的庇佑。</p> <p class="ql-block">全国各地还有行彩桥、贺添丁、上彩日等传统习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