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教学相长不是教学相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客观地说,考好了,是学生考得好;考不好,是学生考得不好。这属于理性认识。可是有的老师却主观判断:考好了,是老师考得好;考不好,是老师考得不好。很明显,前者骄傲的心理已经达到了膨胀的程度。这种情景犹如吹气球,如果吹得大过了头,气球就可能会发出“嘭”的爆炸声。至于会不会伤到那只骄傲的大公鸡,也未可知。后者是灵魂深处的自卑因子在作祟,此情此景犹如搬弄石头。都说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试问,砸在脚面上疼不疼?疼,但还有比这更疼的。最疼的不是脚痛,而是心痛。你把这块大石头搬起来以后,压到了自己的心尖上,让心憋屈得喘不过气来。它不仅流出了热泪,还流出了冷汗,能不心疼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尊重生命,享受教育。生命的意义在于尊重,教育的真谛在于享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尽力去学就好,老师尽力去教就好。教学相长的意思不是教学相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鸡蛋和石头平分春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鸡蛋也有骨气,这种说法拜有的人喜欢在鸡蛋里挑骨头所赐。我们说这是对鸡蛋的贬低,而鸡蛋却说这是对他的恩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石子也有软肋。一个锤子恶狠狠地砸下去,犹如五雷轰顶。你想,石子能不头疼欲裂吗?粉身碎骨是锤头的喜剧,却是石子的悲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鸡蛋碰石头,鸡蛋不是石头的对手。石头碰锤子,石头不是锤子的对手。鸡蛋和石头平分春色,各有千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果还有人问,鸡蛋和石头哪一个更硬气?你不妨去问问他,狮子和蚊子哪一个更有战斗力?(除非他没有读过伊索寓言《蚊子和狮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阅读是语文的精华,写作是语文的精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美文让人爱不释手,佳作让笔爱不释心。其实美文佳作和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存在于我们的手和心之间。手和心为我们所拥有,于情于理都应该为我们所使用。一个人可以无手,却不可以无心。一个有爱的人,他的心里面有手的温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无动于衷的阅读,不是真正的阅读。这是对书香的亵渎,也是对目光的藐视。有感而发的写作,才是真正的写作。这是对人生阅历的怜惜,也是对奇思妙想的呵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因此有人说,读和写是语文江湖上的名门正派,而听和说只不过是他们的心腹罢了。换一种说法,听和说为语文效力,读和写为语文效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四、阅读激励写作,写作刺激阅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阅读是在激励他人写作后的成就感,而我们写作则是在激发自己阅读后的幸福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前我一直推崇“以读促写”的理念,后来呀,这种想法却动摇了。你读得再多,读得再好,倘若不动笔操练,这些所谓的阅读充其量只是冬天里的花架子。怎样才能让花架子上面没有严寒、满是春意呢?最好的做法就是“以写促读”。毕竟读是写的替身,写是读的真身。或者说,读是写的铁身,写是读的金身。真身比替身更有名气,金身比铁身更有光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五、乡镇教育并非城市教育的累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的人也许会说,乡镇教育拖了城市教育的后腿。敢问,这种说法对吗?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是两条腿的人,不是四条腿的动物。我们的腿有左右之分,却没有前后之别。</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分数是考出来的,就像烤羊肉串那样,既烤出了色,又烤出了香,还烤出了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分数不是两条腿的人,而是有前后腿的可变动的事物。因此,乡镇成绩宛如教育的后腿,城市分数恰似教育的前腿。既然有前后腿,那就不存在谁拖累谁之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只四条腿的动物,如果没有后腿在那里撑腰,前腿也就废了。同样的道理,如果没有前腿在那里领跑,后腿也就残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孔子学院有孔子学院的风度,孟子学院有孟子学院的气质,荀子学院有荀子学院品格。张三就是张三,李四并非王五,也绝非陈六。纵然是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级,尚且存在“百家争鸣”的阵势。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我们更无法扼杀其“百花齐放”的格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六、教育的结果不是苦的,而是甜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育和考试不可同日而语,我们总是习惯于把二者相提并论,甚至误以为考试成绩好则是教育质量高,考试成绩差则是教育质量差。这是天上的浮云,并非人间的烟火,关键还得看谁更接地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育是一辈子的事情,而考试只是一阵子的事情。一阵子的功劳,怎么能够和一辈子的德行相媲美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只要你好好考,哪怕考得再差,也是虽败犹荣。考上了大学就是甘甜,考不上大学就是苦涩。这样的三观也太肤浅了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流过汗,可能也流过泪。但到了收获的季节,你就开心地笑吧。这时侯,我们不但闻到了稻麦的香气,而且看到了玉米的金黄,还有什么可遗憾的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