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古埃及文明中,国王同时属于天、地、冥三界。国王是神与人之间的中介,又是人间的法官,还是死者的保护人。古埃及的国王通称为法老。法老作为奴隶制专制君主,其意志就是法律,是古埃及的最高统治者。当我们走进上博的古埃及特展,犹如踏入历时数千年的法老国度。</p> <p class="ql-block">在出自前王朝时期(约公元前5300—前3000年)的王室器皿上,可以看到国王已经开始使用某些特定的主题来彰显自己的王权。这个画有船、动物和鸟类的陶罐,描绘的就是王家的狩猎和航行活动。</p> <p class="ql-block">法老自称是太阳神阿蒙之子,是神在地上的代理人和化身。法老一共有五个名字:荷鲁斯名、两女神名、金荷鲁斯名、上下埃及之王名以及拉神之子名。荷鲁斯作为王权之神,象征着国王是神在人间的化身,拥有统治的权力。赛门凯特是早王朝时期第1王朝的第7位法老。这块出自第一王朝(约公元前3000-前2890年)带有赛门凯特王名的石碑,上面刻有赛门凯特的荷鲁斯名,意为“神的同伴”或“体贴的朋友”。</p> <p class="ql-block">哈特普赛赫姆威是早王朝时期第2王朝(公元前2890-前2686年)的一位国王。这件刻有王名的闪长岩石碗,荷鲁斯站在象征宫殿的符号“塞拉赫” ( Serekh )上,符号内写有国王的荷鲁斯名,意为“两股力量皆获满足”,表明这位国王在位期间维护了上、下埃及的统一与秩序。</p> <p class="ql-block">阿蒙涅姆赫特开创了中王国时期第12王朝(公元前1991-1781年),他在位第20个年头,任命自己的儿子辛努塞尔特一世为共治国王,开创了埃及历史上的首次共同摄政制度。“<span style="font-size:18px;">阿蒙涅姆赫特</span>”之名,意为“阿蒙在前”,而阿蒙是底比斯的主神。这是出自第12王朝的阿蒙涅姆赫特彩绘石碑。</p> <p class="ql-block">辛努塞尔特一世是中王国时期第12王朝的第二位国王,也是该王朝最强大的统治者之一。这尊出自第12王朝(约公元前1985﹣前1773年)的辛努塞尔特一世花岗岩雕像头部,高235厘米。头戴象征上埃及王权的白色王冠,下巴装饰着假胡子。有意思的是,这尊雕像上出现了新王国时期第19王朝著名国王拉美西斯二世的名字,被拉美西斯二世挪用。这种挪用反映了埃及王权的一种政治逻辑,即以杰出先王的荣光和记忆来强化当代国王的合法性。</p> <p class="ql-block">阿蒙涅姆赫特三世是第12王朝第六位国王。阿蒙涅姆赫特三世统治埃及长达四十五年,期间曾与其父亲辛努塞尔特三世共治二十年。埃及在他们的统治下进入了中王国的“黄金时代”,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都有了显著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第十八王朝的主神为“阿蒙”。第18王朝的第二位国王是阿蒙霍特普一世。阿蒙霍特普的名字意为“阿蒙的仆人”。这块阿蒙荷太普一世碑,描绘了身着盛装的第18王朝国王阿蒙荷太普一世。左上角是他的两个王名圈,周围一圈铭文则是拉美西斯四世的王名,表明石碑制作时间远晚于阿蒙荷太普一世的统治时期。</p> <p class="ql-block">图特摩斯一世是18王朝的第三位国王。“图特摩斯”意为“图特所生”。这块带有图特摩斯一世王名和神灵祷文的横梁,正中央是图特摩斯一世的上下埃及之王名“阿﹣凯普瑞﹣卡﹣拉” ,意为“拉神之灵的伟大显现”,王名上方有象征上下埃及的秃鹫和眼镜蛇女神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在古埃及神话中兄妹通婚是常态。古埃及的法老为了保持纯净的血统,也实行近亲或血亲结婚。哈特谢普苏特是第18王朝图特摩斯一世皇后所生,其弟图特摩斯二世非正宫皇后所生,于是哈特谢普苏特与之结婚。哈特谢普苏特在图特摩斯二世在位后期已掌握实权,在图特摩斯三世统治初期摄政,而后以上下埃及之王的身份统治埃及,为埃及带来了二十年的和平与繁荣。图左为哈特谢普苏特跪像,图右为带有哈特谢普苏特王名圈的手斧。</p> <p class="ql-block">女王哈特谢普苏特有一个最宠爱的大臣叫森奈穆特,他虽出身平民,却因过人的才干而被提拔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位,享有80多个头衔。他也是哈特谢普苏特祭庙的设计者之一。森奈穆特还担任了哈特谢普苏特和图特摩斯二世的独生女奈芙尔拉的家庭教师,这位公主曾被女王当作自己的继承人培养,但不幸幼年夭折。在这尊森奈穆特怀抱公主奈芙尔拉的方雕中,小公主梳着埃及儿童独有的侧辫,从老师的怀中探出头来,显得调皮而充满生机。</p> <p class="ql-block">在古埃及的31个王朝中,第18王朝是古埃及延续时间最长,版图最大,国力最鼎盛的一个朝代,而图特摩斯三世则是这个王朝的集大成者。图特摩斯三世是第18王朝的第六位法老,他独掌大权后,一生征战于西亚地区,建立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世界历史上的第一个帝国,</span>被称为“古代世界之拿破仑”。图上是图特摩斯三世石灰岩坐像,呈现奥赛里斯式坐姿,双手抱于胸前,握持连枷和权杖,两腿并坐,头戴象征上埃及的白冠,背后有支撑物,椅子两侧展示了上下埃及统一的场景。图下是向图特摩斯三世献礼石碑,用的是黑花岗岩。</p> <p class="ql-block">为了避免皇后干政的“悲剧”重演,图特摩斯三世执政后期将王位传给了儿子阿蒙荷太普二世,两人共同执政。传位三年后图特摩斯三世逝世,阿蒙荷太普二世成为第18王朝的第七位法老。这是阿蒙荷太普二世坐像。</p> <p class="ql-block">泰伊是第18王朝第九位法老阿蒙荷太普三世的妻子,出身于上埃及的非王室家庭,这在以迎娶嫡公主为先决条件的古埃及是非常罕见的。她是埃赫纳吞的母亲、图坦卡蒙的祖母,享有极高的政治地位,在埃赫纳吞统治早期也具有相当的影响力。这座泰伊王后花岗闪长岩站像,身着贴身长袍,头戴假发,手持蝇拂。蝇拂代表着权威、声望以及神的眷顾。挥舞蝇拂的动作象征着统治者在天地两界维持秩序和掌控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阿蒙荷太普三世统治时期常被称为埃及的“黄金时代”。泰伊王后在国王心中有着重要地位,二人的名字和形象几乎一起出现在当时所有的纪念物上。上为饰有黄金、象牙和费昂斯的木箱,出自泰伊王后的父母尤亚和图雅的墓葬,内部装有黄金制作的哈托尔女神头像。带有国王阿蒙荷太普三世和王后泰伊的名字,是国王夫妇送给王后父母的礼物。下为带有阿蒙荷太普三世和泰伊王后名字的镶嵌象牙小木匣,精心镶嵌了小块象牙作为装饰,象牙在当时是一种象征财富和地位的珍贵材料。</p> <p class="ql-block">这里展示的两件萨布提俑、一件彩绘萨布提匣和一件卡诺匹克罐都是尤亚、图雅夫妇的随葬品,除卡诺匹克罐属于图雅外,其他均为尤亚所有。尤亚拥有“神之父、赫利奥波利斯的塞姆祭司、下埃及的重臣、阿蒙第二祭司”等头衔,其中“神之父”的荣誉头衔一般指国王的岳父。作为王后泰伊的父亲,尤亚出身于上埃及的一个富庶之家。尽管从未做过埃及国王,尤亚和妻子却被安葬在帝王谷中,可见这对夫妻在朝野中的影响力不同寻常。</p> <p class="ql-block">带有贝斯神形象的木椅同样出自尤亚和图雅的墓葬。在椅背的图案中,侏儒模样的贝斯神站在两位持刀的塔沃瑞特女神之间。贝斯和塔沃瑞特都是家庭的保护神。椅子前还放置了一双人字拖,这应该是世界现存最早的人字拖了。</p> <p class="ql-block">阿蒙荷太普四世是阿蒙荷太普三世的儿子,第18王朝的第十位法老。他对祭司集团的势力深感不安,决意打击。他把埃及首都从底比斯迁至他新建的城市埃赫塔顿,并推行了古埃及历史上最重大的宗教改革。他把自己的名字改为埃赫纳吞,意为“阿吞神的阿赫”。这座埃赫纳吞巨像不同于传统国王雕像英武健美的风格,形象阴柔,有着狭长的双眼和下巴。</p> <p class="ql-block">埃赫纳吞淡化阿蒙,独尊阿吞,把阿吞升格为唯一的造物主,象征着光和生命的源泉。而埃赫纳吞宣称自己是阿吞之子,也是人与神之间的唯一媒介,因而只有王室成员能参与仪式并与阿吞神互动。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出现一神论宗教。在当时制作的这块浮雕中,埃赫纳吞及其家人正在为阿吞神举行仪式,阿吞神呈现为日轮的形式,其光线末端化作一只只人手,代表将神的恩赐传递给国王一家。这些光线带来生命、欢乐与繁盛,照耀着人间的每个角落。</p> <p class="ql-block">纳芙蒂蒂是埃赫纳吞的王后。这座纳芙蒂蒂石英岩头像,最初被记录为“第18王朝末期一位英俊国王的头像”,后来被确认属于纳芙蒂蒂王后。雕像刻画了她的优雅容貌,细节写实,线条柔美,具有阿玛尔纳时期艺术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阿玛尔纳时期初期,宗教改革使艺术风格发生了巨大变化。埃赫纳吞创造了新的艺术风格,被称之为“阿玛尔纳风”。埃赫纳吞及其家人、臣民都被表现为长脸、宽额、厚唇、窄肩、大腹的样子,实现了神与人之间在形象上的彻底分离。这件出自阿玛尔纳时期的石灰岩浮雕,岩板正面是纳芙蒂蒂的头像浮雕。</p> <p class="ql-block">埃赫纳吞去世后,年幼的图坦卡蒙在孟菲斯接受了加冕,成为18王朝第11位法老,但实权掌握在他的大臣埃耶和将军赫伦布手中。图坦卡蒙及其王后将名字中带有“阿吞”的部分改成“阿蒙”,并将都城迁回孟菲斯,标志着传统信仰的全面回归。这座图坦卡蒙石英岩巨像,以仪式性的姿态站立,戴着宽项圈和尼美斯头巾、穿着象征王室的短裙,流畅的身体线条以及面部与肢体的细致刻画,又凸显了人物本身的自然特征。</p> <p class="ql-block">图坦卡蒙在十八岁时骤然离世,由于没有子嗣,18王朝最后两位法老均不是王室血统。先是大臣埃耶,后是将军赫伦布,履行了国王的职责。这里展示的带有埃耶王名的费昂斯砖和赫伦布供奉凯普利碑,是当时的见证。尤其是图右这块石碑,刻画了赫伦布供奉圣甲虫神凯普利的画面。供奉凯普利意味着原本并无王室血统的赫伦布正式履行了国王的职责,他获得了神的眷顾,同时也担当起维系宇宙秩序的重任。</p> <p class="ql-block">拉美西斯二世是第19王朝的第三位法老,也是古埃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王。他以其军事能力名声大振,与赫梯帝国达成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和平条约《卡叠什条约》。这是出自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的拉美西斯二世花岗岩像。</p> <p class="ql-block">拉美西斯二世在世时通过许多方式将自己神化,下令制造了许多雕像以彰显权力和威严,并挪用大量中王国和新王国早期的国王与神雕像,以此增强自己与先王和诸神间的联系。这件出自第18王朝(公元前1550﹣前1295年)的花岗闪长岩神像,就是被拉美西斯二世挪用的。</p> <p class="ql-block">这是拉美西斯二世与两女神像。拉美西斯二世右侧为伊西斯,左侧为哈托尔,国王头戴尼美斯头巾,女神们则头戴三分式假发,雕像背面和王座侧面均刻有拉美西斯二世和两位女神的名字及头衔。</p> <p class="ql-block">拉美西斯二世的孩子中有12个早于他去世,其王位只能传给他的第13个儿子美内普塔。美内普塔是第19王朝第四位法老。这尊美内普塔花岗岩站像高240厘米,放置在上博的大门口。虽然这位法老花甲之年即位,但这尊雕像依然把他刻画成青壮年,力图展示法老最为理想的形象。法老头戴尼美斯头巾,额前饰有象征王权的圣蛇徽标,上身赤裸,下身着短裙。雕像高大庄严,五官清晰,肌肉线条流畅明显,展现了新王国时期工匠的精湛技艺。</p> <p class="ql-block">塞提二世是第19王朝的第五位国王(公元前1199﹣前1197年),他的王后是塔沃瑟瑞特。这件黄金花冠是塞提二世在位期间制作的,由一个金圈和16朵玫瑰花饰组成,花瓣上刻有塞提二世和塔沃瑟瑞特王后的名字,可能是二人所生的一位小公主的随葬品。</p> <p class="ql-block">塞提二世去世后,因继承人西普塔赫夭折,塔沃瑟瑞特王后效仿三百年前的女王哈特谢普苏特,登基称王并拥有了法老的头衔。这是塔沃瑟瑞特的黄金串珠金项链。</p> <p class="ql-block">舍尚克二世是第22王朝(公元前945-前715年)的法老。这尊舍尚克二世与阿蒙神花岗岩像,法老手捧阿蒙神像,国王形象大于神,尽管其位置在神的后方,但依然表达了对神的虔诚。这是后期埃及出现的一种雕像形式。在此之前,神的形象通常位于国王形象两侧,二者大小相近,但到了新王国后期,开始出现国王和官员怀抱神像或神龛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奥索尔孔三世是第23王朝的法老,来自古利比亚,控制着上埃及。这是出自第23王朝(公元前818-前715年)的彩绘奥索尔孔三世献圣船像,材质是石灰岩。</p> <p class="ql-block">在古埃及的国家治理体系中,祭司被视为神的化身,具有极高的地位。在这座出自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的祭司拉美斯跪姿抱碑像中,祭司拉美斯身穿豹皮长袍,呈现跪姿,手中抱有一块石碑,石碑顶部为日轮和太阳船的图案,下半部分为太阳神颂歌。 </p> <p class="ql-block">玛胡赫是拉美西斯二世时期的阿蒙第一祭司。这座出自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怀抱阿蒙神龛的玛胡赫跪像,人物呈跪姿,身穿精致的带褶长袍,头戴假发,双手环抱着他所侍奉的阿蒙神的神龛。神龛上的铭文写有玛胡赫的其他官街:世袭贵族、地方长官、王室书吏、上下埃及的祭司总管、阿蒙神的谷仓总管。</p> <p class="ql-block">与其他重要的神一样,普塔在孟菲斯的神庙中拥有自己的祭司团体,而普塔大祭司的职务会被一些祭司家庭垄断。普塔大祭司被称为维尔﹣凯瑞普﹣海姆,即“工匠的伟大首领”,这一职务一直延续到托勒密埃及时期。这座出自第22王朝(公元前945﹣前715年)的普塔大祭司夫妻像, 属于第22王朝的普塔大祭司谢苏﹣奈费尔图姆及其妻子。</p> <p class="ql-block">这座出自第22王朝(公元前945﹣前715年)的舍本索普度特坐像,由花岗闪长岩制成。雕像的主人舍本索普度特是阿蒙第一祭司和赫拉克利奥波利斯的将军尼姆洛特之女,也是国王奥索尔孔二世的孙女。她头戴宽大的假发,左手持莲花,双足赤裸,四肢外侧刻有神灵。雕像上可见奥索尔孔二世的王名圈。</p> <p class="ql-block">“阿蒙神妻”是阿蒙神的最高女祭司头衔,这一女性神职最早出现在新王国时期,由国王任命王室女性担任。这尊出自第25王朝(公元前747年—前655年)阿蒙神妻舍普恩威瑞特二世像,讲述了一个关于古埃及王室公主的故事。古埃及的公主只能嫁给未来的国王,也就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如果有好几个公主的话,嫁不出去就永远不能结婚。公主舍普恩威瑞特二世不能结婚,当上女祭司就是她最好的归宿。</p> <p class="ql-block">在法老的国度,祭司是法老的代表。法老是神的化身,具有绝对的权力。古埃及人对法老的崇拜近乎疯狂,仅仅是法老的名字就具有不可抗拒的魔力,王名圈是法老权力和权威的象征,体现了国王对宇宙的掌控力。这里展示的是出自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前1069年)带有王名圈的奠基砖(上),出自第19王朝(公元前1295-前1186年)的模型砖(中)和拉美西斯二世石碑(下),均刻有王名圈,展现了法老的统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