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的语文老师给学生留了一个作文,题目是“身边的年味”。我觉得这个题目既值得品味又引人回味,所以,也来尝试着写一写。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身边的年味</b></h3> 要说身边的年味,我想从饺子说起。“谁家过年不吃饺子?”在我的故乡,这句话就是真理。<div> 十三年前,我们把这个习俗带到了上海,家乡的年味一直追随着我。每当大年三十晚上,必须包饺子,吃饺子。今年的前期工作由儿子负责,他和好了面儿,拌好了馅儿,擀好了皮儿,我和老伴负责包,儿媳负责后期工作。</div><div> 大年三十晚上的饺子少不了芹菜,因为“芹”与“勤”谐音,过去的一年,日子过得顺风顺水,根本原因在于全家人都奉行了一个“勤”字。儿、媳勤于工作,孙子勤于学习,老伴勤于家务,我勤于写美篇。年三十晚上包饺子正是全家“勤”的体现,或许有人要问了:“怎么不见你孙子?”告诉你吧,我孙子正在做着最关键的工作,那就是找来几枚硬币,洗干净,放到饺子馅儿里,这叫做“好运硬币”,饺子里包上好运硬币,就更有年的味道了。</div> 吃完了饺子,看了一会儿春晚,跟着电视笑了一阵又一阵,忽然觉得外面噼噼啪啪的声音越来越响,透过窗玻璃,我看到五颜六色的礼花越升越高,越来越亮了,在声音与光亮的掩护下,一股淡淡的火药味飘进了我的鼻孔。哦,年味不仅仅是作用在舌尖上,也在鼻孔里。<div> 那一刻,我身在上海,却好像看到了五湖四海,从大都市到小山村,从江南到塞北,甚至从国内到国外,到处都有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年味。在这浓浓的年味中,我为我的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而自豪,也为我的日益强大的祖国而自豪,为生长在这样美好的时空而庆幸。当然,也在为奉献自己的余热而准备着。</div> 大年初一出门时,我在小区里看到了“守护蓝天白云,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条幅,刚开始不以为然,心想,你禁止了吗?昨晚的声光,不都是烟花爆竹所致吗?<div> 然而,当我走出小区,走上健身步道的时候,我看见了成堆成片的鞭炮礼花外壳时,我才明白,那声音色彩的源头在这里。</div> 我身边新年的味道,也是文明的味道。(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