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忠诚与信仰:赵子祥同志的光辉人生</p><p class="ql-block"> 赵子祥(1932年2月27日一2025年2月5日),男,汉族,中共党员,安徽省寿县瓦埠镇人,1953年6月入伍,享年94岁。1949年4月宣城解放,担任宣城济川街公安户籍员兼公安管理员。1953年6月应招入伍。曾任职12军36师炮兵团军械修理所所长、指挥连指导员、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保卫股长,团榴炮营教导员,36师保卫科长,36师炮兵团副政委,南京警备区高淳县人武部政委。曾参加抗美援越作战。</p><p class="ql-block"> 赵子祥同志的一生,是一部浓缩的中国革命史。从贫苦农民家庭走出的少年,到抗美援越战场上的英勇战士,再到军队政治工作的优秀领导者,他用94年的生命历程,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共产党人。他的故事,不仅是一个人的奋斗史,更是一代共产党人的精神写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32年,赵子祥出生在安徽省寿县瓦埠镇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亲眼目睹了旧社会的黑暗与腐朽,亲身经历了战争的苦难与创伤。这些经历没有击垮这个少年,反而在他心中种下了革命的种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49年4月,宣城解放,年仅17岁的赵子祥毅然投身革命,担任宣城济川街公安户籍员兼公安管理员。这份工作不仅是对他能力的考验,更是对他革命信念的锤炼。在基层工作中,他深刻认识到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幸福的政党,这坚定了他追随党的决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53年6月,赵子祥响应党的号召,报名参军。这个决定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也开启了他为国防事业奋斗终生的征程。从地方到军队,从文职到武职,他始终保持着对革命事业的无限热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抗美援越战场是赵子祥革命生涯的重要转折点。尤其是1954年奠边府等重大战役,他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这段经历不仅磨练了他的意志,更坚定了他对共产主义的信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经历了战争洗礼,赵子祥迅速成长。1956年12月,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标志着他革命生涯的新起点。回国后被分配到12军36师炮兵团,从军械修理所所长,再到指挥连指导员,他始终保持着昂扬的斗志和严谨的作风。</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军队政治工作是赵子祥毕生的事业。1959年任炮兵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保卫股长,1969年任36师保卫科长,再到团副政委,1976年调任人武部政委。他在每一个岗位上都倾注了全部心血。他深知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这项工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赵子祥同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他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他待人宽厚、严于律己。从普通战士到军队领导干部,他始终保持着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对军队的深情。用忠诚和信仰铸就辉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