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塞北森林 2696536</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绍兴的东浦黄酒小镇,古韵悠悠,名士风华 。在悠久的岁月里,东浦黄酒小镇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静静散发着独有的魅力。这里不仅是黄酒的故乡,更是孕育了无数绍兴名流的沃土,这里的田野水泽,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绍兴东浦黄酒小镇,名副其实的绍兴名流之乡。</p> <p class="ql-block"> 踏入小镇,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酒香,仿佛是时光酿造的醇厚记忆。沿着蜿蜒的石板路前行,脚下的每一块石板都历经岁月打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街边的黄酒作坊里,工人们熟练地忙碌着,一坛坛黄酒在这里诞生,传承着千年的酿造技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说起东浦,就不得不提那些从这里走出的名人。</p><p class="ql-block"> 唐代大文豪贺知章(659-744)是唐代著名诗人、大书法家。36岁考中武则天证圣元年乙未科状元,是浙江首位有记载的状元。贺知章与张若虚、张旭和包融,<span style="font-size:18px;">被合称为“吴中四士”。</span>他们都是初、盛唐之交著名的诗人,在诗坛上有着较高的地位。</p><p class="ql-block"> 贺知章历任国子四门博士、太常博士、礼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工部侍郎、秘书监等职。天宝三年(744年),辞官还乡,不久后去世,享年八十六岁,乾元元年(758)被追授礼部尚书。</p><p class="ql-block"> 贺知章的洒脱与才情为小镇增添了一抹浪漫色彩。他对故乡的深厚情感,感慨而发,吟诵出流传千古的诗篇。“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就是他对家乡最真挚感情的流露。他那份对故乡的眷恋,即便相隔千里之遥,也从未褪色。</p> <p class="ql-block">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更是东浦的骄傲。他的一生,心系家国,笔下的诗词饱含着对山河的热爱与忧虑。漫步在小镇,仿佛能看到陆游在庭院中踱步沉思,或是在酒坊里,借酒消愁,挥笔写下慷慨激昂的诗句。他的爱情故事,也为这片土地增添了几分柔情。沈园的那首《钗头凤》,道尽了他与唐婉的爱恨情仇,让人感慨万千。</p> <p class="ql-block"> 东浦黄酒小镇,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这里的黄酒,是岁月的沉淀;这里的名人,是历史的丰碑。在小镇的每一次驻足,每一瞥所见之处,都能感受到文化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东浦黄酒小镇,就像一本厚重的史书,每一次翻阅,都能发现新的惊喜,每一次回味,都让人陶醉其中。</p> <p class="ql-block"> 夕阳的余晖洒在身上,身后的小镇渐渐被夕阳笼罩。但那些名人的故事,那浓郁的酒香,却永远留在了记忆深处。</p> <p class="ql-block"> 绍兴东浦黄酒小镇的酿酒历史可追溯至东晋时期,距今确实已有1600多年。</p><p class="ql-block"> 东浦黄酒采用鉴湖之水、当地优质糯米以及世代相传的酿酒工艺,需经历浸米、蒸饭、落缸、发酵、压榨、煎酒等多个环节。</p><p class="ql-block"> 2006年,绍兴黄酒酿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东浦又是绍兴的黄酒之源,对绍兴黄酒的崛起起到了巨大作用。</p> <p class="ql-block"> 追溯到春秋时期,东浦这片土地便已与黄酒结缘。越王勾践为复国雪耻,在东浦一带“生聚教训”,鼓励百姓酿酒。当时,酒不仅是生活的调剂,更是出征前激励士气的良方。</p><p class="ql-block"> 据说,勾践出师伐吴时,曾将父老乡亲送来的美酒倒入河中,与将士们迎流共饮,一时间士气大振,这便是“箪醪劳师”的典故,也让东浦的酿酒传统自此扎根。</p> <p class="ql-block"> 到了魏晋时期,绍兴地区盛行饮酒之风,东浦更是成为酒文化的繁盛之地。文人雅士们常聚于此,饮酒作赋,以酒会友,留下了诸多佳话。他们沉醉在东浦黄酒的醇厚滋味中,挥洒才情,让东浦的黄酒文化与文学交融,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 唐宋时期,东浦的酿酒业迎来了高速发展期。随着农业的进步,粮食产量增加,为酿酒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东浦黄酒凭借其独特的风味和优良的品质,成为朝廷贡品,备受达官贵人的青睐。</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东浦有着深厚的黄酒酿造底蕴。早在7000年前,生活在东浦的越族先民就使用稻米酿造酒液。南北朝时期,绍兴的米酒从“浊醪”演变为“山阴甜酒”,是绍兴黄酒的雏形。宋代,东浦成为酿酒业的中心,明清时达到鼎盛。清末民初,东浦的酒业生产进一步发展,酿户众多。</p> <p class="ql-block"> 东浦有着多样的酒品体验。东浦黄酒有元红酒、加饭酒、善酿酒、香雪酒等多种类型。在黄酒小镇,游客可以走进酒坊品尝美酒,还能参观黄酒酒器展示馆和黄酒光影艺术展览馆,了解黄酒的历史和文化。</p> <p class="ql-block"> 民俗与酒:绍兴的许多民俗活动都与黄酒紧密相连,如孩子出生时会酿“女儿红”“状元红”,结婚时有喝交杯酒的习俗等。</p><p class="ql-block"> 据了解,东浦有与黄酒有关的文艺演出,是东浦黄酒小镇的一道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 名流们的诗赋文学与酒:贺知章、陆游等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与酒相关的诗篇,为黄酒文化增添了浓厚的文学色彩。</p><p class="ql-block"> 如陆游与黄酒相关的诗篇有:</p><p class="ql-block"> 《钗头凤·红酥手》: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p><p class="ql-block"> 《拥炉》:急雨狂风暮不收,燎炉薪暖复何忧。如倾潋灩鹅黄酒,似拥蒙茸狐白裘。大泽羁鸿来万里,高城传漏过三筹。明朝会看稽山雪,莫为冲寒怯上楼。</p> <p class="ql-block"> 东浦古镇历史可追溯到1600余年前。东汉永和九年会稽太守马臻围筑使原为钱塘江边滩涂的东浦成为陆地,东晋末年已有聚落,两宋时形成集镇,清嘉庆年间,东浦街面河两岸已形成街市。</p> <p class="ql-block"> 发展与繁荣:宋代时,东浦已是绍兴酿酒业的中心,清朝末年,东浦镇有住户三千,其中三分之一从事酿酒行业,每年出产的美酒达到一万多缸,民国初年,东浦酿酒业达到鼎盛。</p> <p class="ql-block"> 东浦是黄酒之源:是闻名于世的绍兴黄酒的发祥地,历史上曾汇聚过500余家酒坊,云集酒坊等百年老字号众多,所产黄酒品质上乘,有“越酒行天下,东浦酒最佳”的美誉,1915年,东浦云集酒坊出产的黄酒获得“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p> <p class="ql-block"> 东浦是文化之窗:是唐代大文豪贺知章的归乡之所,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寓居之地,宋度宗全皇后、辛亥革命先烈徐锡麟的故乡,素有“名士之乡”的美称,众多名人在此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故事。</p> <p class="ql-block"> 东浦乃水乡典范:典型的江南水乡,境内江河纵横,湖泊星罗棋布,水域广阔,村庄、田野被大小江河分割成块,以桥相连,有“七十二条溇”,桥比路多,桥梁千姿百态,构成一大景观。</p> <p class="ql-block"> 东浦是古镇的代表: 东浦是绍兴四大古镇之一,2007年被公布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古镇内仍然保留明清时期的建筑空间格局。</p> <p class="ql-block"> 东浦镇是辛亥革命先驱锡麟的故里,其故居保存完好,沿着河边的窄胡同拐过几个弯,就到了烈士的故居。故居北西两边临溪,院内一棵大树,典型的深宅大院。故居室内陈列着烈士的生平事迹,以及求学和革命经历,每天吸引着很多游人前来参观和瞻仰。</p><p class="ql-block"> 以孙中山、徐锡麟等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近代以来中国发生的深刻社会变革由此拉开序幕。</p> <p class="ql-block"> 徐锡麟(1873年12月17日﹣1907年7月7日),绍兴东浦人。光复会著名骨干,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1907年7月,带头发动安庆起义,终因敌我力量悬殊而被捕,惨遭剖腹挖心折磨致死。孙中山撰挽联称赞徐锡麟:“丹心一点祭余肉;白骨三年死后香”。</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徐锡麟是辛亥革命先驱、安庆起义带头人。烈士的英魂为东浦注入了一股热血。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怀揣着救国救民的理想,挺身而出,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乐章。站在他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仿佛能感受到他的坚定与执着,那份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奋斗的精神,至今仍激励着后人。</p> <p class="ql-block"> 在东浦黄酒小镇环北路26号公路边,一处硕大的墓冢闯入我的视野,走近前仔细一看: 墓冢的所刻碑文 ”徐锡麟烈士夫人王振汉合墓”。我随手拍摄了两张照片,今随本篇上传,让读者们共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