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冰沟丹霞:</p><p class="ql-block">冰沟丹霞位于甘肃省张掖市肃南县境内,东距离张掖市区45公里,西距肃南县城41公里。冰沟丹霞是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主要景区之一,它是中国干旱地区最为典型的丹霞地貌,同时也是中国发育最完整,造型最为奇特的丹霞地貌之一。它与七彩丹霞相距约二十多公里。二个景点游玩安排紧凑点,一天内能满意游完(中午饭要自备干粮)</p><p class="ql-block"> 冰沟丹霞海拔为1500米至2550米之间,总面积达300平方公里,景区内广泛分布着丹霞崖壁、石墙、石柱、尖峰、丘陵等地貌形态,尖峭挺拔,连绵不断,气势宏伟。冰沟丹霞以“雄险神奇”而著称,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观”。冰沟丹霞作为张掖国家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先后被《中国地理杂志》和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7大丹霞地貌”之一,以及 “世界10大神奇地理奇观”之一。景区以砂岩地貌遗迹景观为主体,是国内窗棂状宫殿丹霞发育最好、规模最大的地质地貌遗迹、是砂岩窗棂状构造的命名地,被评为“窗棂状宫殿式丹霞地貌中国第一”,有极高的观赏和科研价值,这里还是影视人和摄影家的天堂,《神探狄仁杰(第三部)》等影视作品也在冰沟丹霞做过外景。</p> <p class="ql-block">冰沟丹霞景区有三条景观线路:最北的一条是目前尚未完全开发,须坐战车、骑骆驼或自驾卡丁车进入,门票外附加费用。我们先择加费坐战车,但只到了古城堡,没有到达石林奇观及波浪谷;南线即称小西天,往七女峰方向,游览车到点,步行进入;中线为主线,到祁莲火距到底,游完后返回。</p> <p class="ql-block">山沟车道</p> <p class="ql-block">古城堡(北线)</p> <p class="ql-block">游毕古城堡景点后,未进入石林奇观及波浪谷。原车返回进入景区游览主线路,乘游览车到小西天景点下车。</p> <p class="ql-block">象形石(小西天入口处的神驼迎宾,南线):</p><p class="ql-block">这里的象形石是丹霞地貌演化未期的产物。该景观由1.45~1.00亿年前在河湖环境中形成的巨厚的红色砂砾岩组成,气候炎热干早。3600万年以来,因地壳拾升而暴露地表,在风化、剥蚀、潮場作用下,逐渐形成了由低矮残柱与圆丘共同构成的象形石景观,如面朝东南翘首恭迎丝绸路上商旅的骆驼,故名。</p> <p class="ql-block">桃园结义:</p><p class="ql-block"> 是丹霞地貌演化中-后期的产物,系城堡状丹霞进一步沿内部发育的垂直节理裂隙发生流水侵蚀、崩塌及差异风化作用所形成的三个石柱,石柱下粗上细,表面包裹有泥乳层。</p> <p class="ql-block">城堡(玄武门):</p><p class="ql-block">为城堡状丹霞地貌,长约80m,高约50m。构成石城堡的岩层形成于1.45~1.00亿年前的河湖环境,3600万年以来地壳抬升使其暴露地表,经受风化、剥蚀,形成城堡状景观,璧陡檐突,顶部浑圆,非常壮观,似玄武门。</p> <p class="ql-block">碎屑岩石柱(蘑菇石):</p><p class="ql-block">石柱高约45m。该处岩层为浅砖红色、青灰色含砾粗砂岩、细粉砂岩与泥岩互层,随着沿节理裂隙的流水侵蚀、崩塌及差异风化,逐渐形成了粗细不均匀的石柱,石柱项部残留有厚約10~15cm的第四系粘士盖层,整个造型犹如菌盖尚未打开的鲜嫩蘑菇。</p> <p class="ql-block">碎屑岩石柱(望归石):</p><p class="ql-block">为石城堡进一步沿垂直节理缝隙侵蚀、风化、崩塌而成的两个紧邻石柱。要爬山最高的观景台才能看得到(大多数游客因望而却步而没有爬上去)。因张液自古是边陲重镇,丝路必经地,家中壮年男子常常西征作战或西去经商,故这两个一高一矮的石柱,被当地人视若一母携子守望远方的亲人早日归来,又被称为望归石。</p> <p class="ql-block">石峰(七女峰)</p><p class="ql-block"> 是丹霞地貌演化中期阶段的产物,为顶部弱分离下部紧相连的石峰。石城堡沿着垂直节理风化及侵蚀,顶部分离后成浑圆馒头状,下部在表面形成了7条竖向沟槽,看似七位仙女,又被称为七女峰。本照片为导路牌翻拍(现场没有拍摄到此景),仅供参考。</p> <p class="ql-block">碎屑岩石柱(阴阳柱):</p><p class="ql-block">系城堡状丹霞进一步被垂直节理切割,沿节理裂隙发生流水侵蚀、崩塌及差异风化作用所形成的两个相邻石柱。左侧石柱挺拔伟岸,右侧石柱圆润柔美,演绎着自然的阴阳平衡与和谐。</p> <p class="ql-block">小西天游毕返回站点,乘坐游览车沿主线继续前行,望见火炬,主线到顶了。中线主景区已到。</p> <p class="ql-block">象形石(金驼情深):</p><p class="ql-block">这是丹霞地貌发展到后期阶段形成的象形石。此处的红色砂砾岩形成于距今1.45~1.00亿年前的河湖环境中。3600万年以来的地壳抬升和剥蚀作用使这些岩石暴露地表,垂直节理发育的岩层受风化和崩塌作用的影响,裂隙不断增大并发生局部垮塌,最终形成顶部分离直立石柱而底部相连的造型,形似两头对卧休息的骆驼,长约30m,高约15m。</p> <p class="ql-block">象形石(鹰头岩):</p><p class="ql-block">此点位于山脊上,为独立的山峰,长宽约30m,高约20m,顶部浑圆,崖壁侧面陡立,正面内凹,似鹰嘴,整体看起来像鹰头。组成该景观的红色砂砾岩形成于距今1.45~1.00亿年前的河湖环境中,3600万年以来,地壳拾升和剥蚀作用使其暴露地表,经长期风化剥蚀形成奇特的象形石。</p> <p class="ql-block">石城堡(卢浮宫)</p><p class="ql-block">这里是一处著名的景点,叫卢浮魅影,是丹霞地貌演化中期的产物,由距今1.45~1.00亿年前在河湖环境中沉积形成的巨厚红色砂研岩组成。3600万年以来,经抬升和剥蚀作用而暴露地表,在风化作用、流水侵蚀、风蚀、重力崩塌等作用的塑造下,成为今天的石城堡景观。因不同岩性的岩石抗风化能力有差异,在陡壁上呈凹凸状,如官殿的窗户,看似卢浮宫。</p> <p class="ql-block">象形石(埃及法老)</p><p class="ql-block">这里看到的象形石是丹霞地貌发展到后期形成的产物,它们是由距今1.45~1.00亿年前在河湖环境中形成的红色砂砾岩组成。3600万年以来,这些岩层因抬升和剥蚀作用而出露地表,经风化作用、流水侵蚀、风蚀、重力崩塌等作用改造,而形成的低矮残丘,顶部浑圆状,整体造型如埃及的法老,故名。</p> <p class="ql-block">象形石(金蟾观霞):</p><p class="ql-block">此景点位于山脊,为丹霞地貌发展到后期形成的一种象形石,其红色砂研岩形成于距今1.45~1.00亿年前的河湖环境中,3600万年以来的地壳抬升和剥蚀作用使其暴露地表,在风化作用、流水侵蚀、风蚀、重力崩塌等作用改造下,形成了低矮残柱,形似蹲坐的蟾蜍。</p> <p class="ql-block">象形石(孔雀石):</p><p class="ql-block">这里看到像孔雀的石头,是丹霞地貌发展到中后期阶段的一种象形石,由距今1.45~1.00亿年前在河湖环境中形成的红色砂砾岩组成。3600万年以来的地壳抬升和剥蚀作用使其暴露地表,在风化、流水侵蚀、风蚀、重力崩塌等作用改造下形成了奇特的象形石。因天色已晚,光线不佳,故本片为路牌翻拍片。</p> <p class="ql-block">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