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国十二日-1️⃣6️⃣ ‍索菲亚大教堂

青山绿水

2024/11/06 酒店及日落日出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住店之后日落时分</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酒店大门,住二晚</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本来打这辆车,我们原计划想去博物馆,有从黎巴嫩回来的古董,结果出租车不知道在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酒店离海峡不是太远,6-7公里</span></p> 索菲亚大教堂 <h1><p> 索菲亚大教堂是位于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宗教建筑,有近一千五百年的漫长历史,因其巨大的圆顶而闻名于世,是一幢“改变了建筑史”的拜占庭式建筑典范。</p><p> 索菲亚大教堂由公元360年落成直至1453年期间都是东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的大教堂,在公元1204年至1261年成为拉丁帝国的大教堂,1453年5月29日被转为清真寺,直至1934年被世俗化,现为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博物馆。</p> 教堂内部的空间广阔,结构复杂。教堂正厅之上覆盖著一个最大直径达31.24米、高55.6米的中央圆顶,圆顶直径较万神庙的穹顶直径少了四分之一,但高度却多了四分之一。圆顶下连绵的拱廊使圆顶看似失重,其下方的40个拱形窗户引进光线,使室内呈现色彩。由于经历过为数不少的维修,圆顶已经不是绝对圆形的底座,圆顶略呈椭圆,其直径介乎31.24米至30.86米之间。</h1> <h1> 索菲亚大教堂的名字源自希腊语“Ἁγία Σοφία”(上帝智慧)及拉丁语“Sancta Sophia“<span style="color: inherit;">土耳其语:Ayasofya。</span></h1><h1> 大教堂以一位名为索菲亚的圣人而命名,因此称为“圣索菲亚”(Ἁγία Σοφία)。这个词在希腊语里的意思是上帝智慧。其拉丁语名称则为Sancta Sophia,希腊语全名是“Ναός τῆς Ἁγίας τοῦ Θεοῦ Σοφίας”,解作“上帝圣智教堂”,教堂供奉在正教基督教神学里的耶稣。</h1> <h1> 索菲亚大教堂闻名于其巨大的圆顶,被誉为拜占庭式建筑的典范及“改变了建筑史”。大教堂保持着世上最大教堂的地位近千年,直到1519年被塞维利亚主教座堂取代。现存的教堂是受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之命而于532至537年间建造,是建造在同一地方的第三所教堂(前两所教堂在暴乱间被摧毁)。教堂是由物理学家米利都的伊西多尔(Isidore of Miletus)及数学家特拉勒斯的安提莫斯(Anthemius of Tralles)设计。</h1> <h1><p> 大教堂藏有大量圣物,当中以一个15米(49英尺)高的银圣幛最具特色,圣索菲亚大教堂是君士坦丁堡牧首的圣座,成为了正教会的焦点近千年。1054年,枢机穆瓦延穆捷的亨伯特(Humbert of Mourmoutiers)到圣索菲亚大教堂的祭坛将牧首米恰尔一世·色路拉里乌(Michael I Cerularius)逐出教会,该事件被视为东西教会分裂的开端。</p><p>奥斯曼土耳其人在1453年征服君士坦丁堡,苏丹穆罕默德二世下令将大教堂转变为清真寺,钟铃、祭坛、圣幛、祭典用的器皿都被移去,许多马赛克被灰泥覆盖。在奥斯曼的统治下,一些伊斯兰建筑的特色如米哈拉布、敏拜尔及外面的四座叫拜楼都先后加上。1935年,清真寺被土耳其共和国改成博物馆。</p>作为接近500年来伊斯坦布尔最重要的清真寺,圣索菲亚大教堂是众多奥斯曼帝国时期清真寺如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蓝色清真寺)、塞札特清真寺(ehzade Mosque)、苏莱曼尼耶清真寺、鲁斯坦帕夏清真寺(Rüstem PashaMosque)、奇力克阿里帕夏清真寺( Ali Pa&a Mosque)的模楷。</h1> <h1> 查士丁尼一世选用物理学家米利都的伊西多尔和数学家特拉勒斯的安提莫斯为建筑师,但安提莫斯在不足一年内逝世。拜占庭史学家普罗科匹厄斯在《建筑》一书里描述了建造圣索菲亚大教堂的状况。皇帝将帝国各地的物料运送到君士坦丁堡,如以弗所阿耳忒弥斯神庙的古希腊圆柱。大石都是来自远处的采石场,包括埃及的斑岩、色萨利的绿色大理石、博斯普鲁斯海峡地区的黑石及叙利亚的黄石。超过一万人参与建造工作,这所新教堂马上就被认为是重要的建筑,展示了建筑师的创造力。建筑师们采用了希罗的理论,在广大的空间之上建造巨大的圆顶。皇帝与牧首梅纳斯在537年12月27日一起参与了盛大的落成仪式。教堂内的马赛克则在查斯丁二世在位时(565年-578年)才完成。</h1><h1>553年8月及557年12月的地震使主圆顶及东面的半圆顶破裂,558年5月7日发生的地震使主圆顶彻底倒塌,破坏了读经台、祭坛及其华盖。皇帝马上下令修复,让米利都的伊西多尔的侄甥伊西多拉负责修复工作。他使用了较轻巧的物料,又将圆顶提高了6.25米(20.5英尺),使教堂的内部高度达到现时的55.6米(182英尺)。修复工程在562年完成,使教堂在6世纪的面貌得以保存至今。拜占庭诗人示默者保罗(Paul the Silentiary)为教堂的重建创作了一首名为《读画诗》的长诗。562年12月23日,牧首优迪基乌(Eutychius)主持落成仪式。</h1><h1>圣索菲亚大教堂是君士坦丁堡牧首的座堂,并且是拜占庭帝王仪式的首要场地,如加冕典礼。大教堂为作恶者提供庇护,外国游客对此深受感动。</h1><h1>726年,拜占庭皇帝利奥三世颁布一系列的诏令抵制偶像崇拜,命令军队摧毁一切圣像,迎来了毁坏圣像运动。圣索菲亚大教堂内的所有宗教画像及雕像被移除。在伊琳娜女皇执政时期(797年-802年),圣像崇拜得到短暂的恢复,此后偶像破坏者卷土重来。拜占庭皇帝狄奥斐洛(Theophilus)深受伊斯兰艺术影响,而伊斯兰艺术是禁止偶像崇拜的。他将刻有画押字的青铜两翼门安装在大教堂的南面入口。</h1>859年的大火对大教堂造成破坏,而869年1月8日的地震使一个半圆顶倒塌,巴西尔一世下令复修。<br><h1>989年10月25日发生强烈地震,破坏了大教堂的大圆顶,巴西尔二世委托阿美尼亚建筑师、阿尼及阿吉涅大教堂的创造者梯利达特(Trdat)修复圆顶,西面的圆拱及部份大圆顶是他主要的修复部分。大教堂的损毁程度使修复工作持续了六年,大教堂在994年5月13日重开。</h1><h1>君士坦丁七世在他的《典仪论》(De Ceremoniis)里记载了帝王及牧首在圣索菲亚大教堂举行典礼仪式的详情。</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教堂入内25欧元,折人民币195元,我第一感觉性价比不高,娜姐挺喜欢的。有关它的历史与说明以及建筑特点有上千字的介绍,当你了解了这些,你肯定觉得不虚此行。</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摄影:青山绿水</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制作:青山绿水</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