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提起供销社的名字,犹如打开一段尘封的历史,久远、权力、统购统销等词语会不约而同地涌入脑际,与供销社的名字联系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 计划经济时代,乡村所有的商品都是由供销社独家经营,任何东西都不允许个人买卖。因此,供销社成了地方经济的主力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就我们乡所在地的供销社来说,它位于集市上最好的位置,也配有那个年代最高大上的建筑。一字排开有百货门市部、布匹门市部、副食门市部、日杂门市部,生产资料门市部、文具门市部、还有收购站等。供销社的大门上面镌刻着毛主席的题词:“发展经济,保障供给”,让人看着就非常有气势 。</p> <p class="ql-block"> 供销社在当地可以说是最大的国企,足以用项目齐全、琳琅满目来形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你看那玻璃柜台里摆放着针头线脑、头发卡子、梳头用的头发网子;各种各样的纽扣、按扣、松紧带、别针,还有做鞋用的椎子、条绒、红油绳,大绫子;更有大姑娘喜爱的花头巾、尼龙袜子和花手绢什么的……</p> <p class="ql-block"> 货架子上摆放整齐,雪花膏,小镜子,木梳,篦子,卫生纸,缝纫机油,蛤蜊油,坛坛罐罐,锅碗瓢盆等生活用品应有尽有;还有香烟,记得有大前门、大运河、迎春、金乌等等;最愿意闻有几口大缸装着酱油、醋还有散装的白酒混合在一起的味道;要是过年的时候去,那里又多了一股苹果味,还有年画味,那是我闻过的最好闻的味道,用沁人心脾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当然了,我最愿意看到的除了小人书,玻璃溜溜外就是那些花花绿绿的糖果……</p> <p class="ql-block"> 当时,供销社不仅卖东西,还“买”东西,就是收购农副产品。分为粮食、经济作物、禽畜产品、蚕茧蚕丝、药材、土副产品等若干大类,供销社会根据这些农副产品的品相和质量,按等级收购。</p> <p class="ql-block"> 忽如一夜春风来,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的大门徐徐打开。走在城乡的街道上,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超市和商店,当年的供销社从形式上说已经淹没在现代化经济的市井之中。只有在一些基层,供销社仍然继续发挥一定的作用,依稀能够唤起人们对于供销社的一些记忆。</p> <p class="ql-block"> 如今,供销社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早已模糊甚至淡忘了,但供销社的印记在我的记忆里却非常的清晰,时常想起,勾起一串串长长的回忆,太多,太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