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海阳大秧歌起源于明朝初年,兴盛时期大致在清朝中期,即雍正十三年裁大嵩卫设海阳县以后。海阳旧县城凤城依山傍水,海运方便,是当时海阳经济文化的中心,这也促进了民间艺术的发展。海阳大秧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着广泛的群众性和多种民间技艺的综合表演,是一种自娱性艺术形式,仍保留有秧歌队传统拜年形式,还有新元广场秧歌汇演,正月十三祭海等大型活动。</p><p class="ql-block">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海阳市文化馆获得海阳大秧歌项目保护单位资格。2006年5月20日,海阳大秧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2025年正月初七,“百花汇海”海阳大秧歌贺年会在山东海阳市河清岛体育场内正式启动,这场新春贺年会,以秧歌搭台,以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出海阳人欢喜过大年的“精气神”。</p><p class="ql-block"> 本届秧歌贺年会不仅有海阳大秧歌,还有来自济南商河的鼓子秧歌、青岛胶州秧歌、陕北安塞腰鼓、广东潮汕英歌舞等进行展演,为人们呈现了一场汇聚南北非遗文化的盛宴。</p> <p class="ql-block"> 海阳大秧歌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表明其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它不仅是海阳市的文化瑰宝,也是山东乃至全国的重要文化遗产。</p> 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