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阳】九洲池——梦回盛唐,天朝女儿美如花

阿狼故事

<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1日 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p> 隋唐洛阳城九洲池遗址公园<div>  公元184年,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中国进入了长达400年的割据、分裂与混乱,这400年也是中国历史最黑暗的400年,毫不夸张的说,这400年,尸横遍野、血染华夏、民不聊生、不见天日。。。 <div>  公元581年,杨坚代周称帝,国号隋,是为隋文帝,建都大兴城(唐朝建立后,更名长安)。589年,杨广率隋军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至此,结束了400年的漫漫黑暗。<div>  公元604年,杨广即皇帝位,迁都洛阳,称“东京”,609年改称东都,由此,洛阳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大一统王朝的国都,逐渐走向繁荣。</div></div><div> 隋末天下群雄又起,唐国公李渊趁势于618年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继位,后开创贞观之治,为盛唐奠定基础。</div><div> 公元690年,武则天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建立武周,定都洛阳,称作神都,洛阳迎来了 她最辉煌的时刻。</div></div> 九洲池御道<div>  离开白马寺,我们前往隋唐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是隋唐时期的帝都 ,始建于隋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唐、五代、北宋相继沿用长达530余年。隋唐洛阳城是当时全世界最繁华的国际化大都市,唐高宗称其“中兹宇宙,均朝宗于万国”,是当时世界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枢纽。隋唐洛阳城分为宫城(紫微城)、皇城(太微城)、外郭城、上阳宫等,全域约51.9平方千米,有3市109坊。按天人合一的理念设计,以皇宫紫微城为核心,象征天帝居所紫微宫 ,被誉为“古代城市规划和建筑技艺的巅峰” ,其平面布局、设计理念与建筑形制不仅对中国后世影响深远 ,也是世界建筑史上典范之作,对当时日本和朝鲜半岛的城市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div> <div>琉璃亭</div> 可是,即使洛阳被尊为神都,也摆脱不了历史的铁律,生无长生,盛无长盛,自安史之乱后洛阳城衰落。今天,只剩下斑斑遗迹,深埋地下。在遗迹之上,现代洛阳人建起了应天门、明堂天堂、九洲池、定鼎门等建筑,是为“隋唐洛阳城遗址公园”,有限程度上还原了当年的辉煌。今天,我们将用半天时间,到九洲池做一回大唐子民,到明堂天堂化身大唐重臣,到应天门体验武则天君临天下的荣耀。 <div>瑶光殿</div><div> 九洲池是隋唐洛阳城·宫城——紫微城内重要的皇家池苑。九洲池始建于隋,得益于汉魏时期引谷工程而形成的小面积水域,因似东海的九洲而得名。唐代沿用,并扩大面积,呈南北向的圆角方形,成为政治舞台。晚唐至宋,文献记载九洲池称九曲池、九江池。《旧唐书·哀帝纪》:天祐二年二月(905年)“是月社日,枢密使蒋玄晖宴德王裕已下九王于九曲池,既醉,皆绞杀之,竟不知其瘗所。”《旧唐书·昭宗十子》:“昭宗遇弑之日,蒋玄晖于西内置社筵,酒酣,德王已下六王皆为玄晖所杀,投尸九曲池”。宋朝继续沿用,宋代九洲池面积变小,随着北宋西京政治地位的衰落,皇家的九洲池也随之衰落、废弃。史料记载九洲池占地52万平方米,考古发现有139250平方米,水深丈余(约3.4米),堤岸屈曲,池中有数岛,鸟鱼翔泳,花卉罗植。池水向紫微城辐射,园内水网密布、殿台楼阁点缀其间,其景美不胜收。</div> <div>瑶光殿</div> 九洲池位于西隔城内,其被西隔城的四面城墙围合,处于封闭的空间。 隋唐洛阳城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九洲池正位于紫微城西北部高地上,九洲池内的水向宫城辐射,构成了水网密布、殿台楼阁点缀其间的宫苑园林胜景。九洲池作为紫微城内最大的皇家园林,是帝后妃嫔每日休闲之处,也是宫内风景最美之处。 走进九洲池,我们被时光拉回了盛唐,虽是深冬,然殿台楼阁,曲水流觞,彩灯高挂,更有身着盛唐服饰的貌美女子犹如天女散花,散落在九洲池的角角落落,色彩斑斓,犹如孔雀之羽,她们翩翩而动,婀娜多姿,凌波微步,穿行于小桥流水间。洛阳是牡丹之城,现处深冬,牡丹未开,然而,我天朝女儿的美足以让牡丹花羞,顶替牡丹装点古今洛阳。深处她们之间,我们也化身大唐子民,随着妃嫔、公主、皇子们的脚步共游盛世皇园。 瑶光殿内 瑶光殿内 <div>  只有摄影师的快门声响起时,我才猛然醒来,原来这里挤满了拍摄唐装写真的现代女子。</div> <div>瑶光殿</div> 瑶光殿为现代九洲池公园的中心建筑,由三座殿阁建筑组成。史书记载,瑶光殿总高28米,位于九洲池三岛之中,开间7米,进深20多米,是九洲池皇家园林内一座重要的建筑。瑶光殿共有三层,一层是遗址保护区,二、三层为休闲区。顶部楼阁为两层歇山式屋顶建筑,全部采用传统的榫卯结构,最大限度还原唐代建筑外观与构造。据项目负责人说,瑶光殿一层用的地砖叫“京砖”,和故宫内宫殿里铺设的一样。二层和三层则采用中国传统工艺榫卯结构,一次成型。为了保证工程效果,所需的木材全部是从加拿大进口的花旗松,强度高、密度大,承重绝对没问题,同时经过了防火、防腐处理。此外,所有工匠都来自南方。 瑶光殿夯土台基<div>  瑶光殿一层遗址保护区北侧墙壁上展示了唐代“三阁并列”的建筑形式,东西两侧保留了岛屿上保留的建筑遗址的夯土台基和青砖地面。</div> <div>卯榫结构</div> 榫卯结构展示,所有木材与木材之间的连接不用金属钉子,而是通过拼、插的处理方式连接,一次成型。 古代工匠建造九洲池场景再现 <div>宫廷雅乐</div> 瑶光殿西配殿展示了宫廷雅乐和唐代服饰妆容。 唐代服饰妆容 <p class="ql-block">瑶光殿二层忘天堂</p><p class="ql-block"> 这是从网上找的图,也是九洲池远望天堂塔的最佳视角。我们去的时候没能找到这个角度,不知道是忽略了二层外走廊,还是外走廊被关闭,毕竟节假日期间,可能由于游客过多,很多很多场所都封闭不让进了,大大降低了游览体验。</p> <p class="ql-block">瑶光殿下望天堂</p> <p class="ql-block">银亭</p><p class="ql-block">  在九洲池瑶光殿西北方向,考古发掘了九洲池内的一座岛屿和上方的亭台类建筑遗址,今天在遗址上方修建了一座仿唐式的保护罩,名曰“银亭”。其外立面采用柱础、柱头、额枋、栏杆、斗拱等进行装饰。当唐女盈步其中时,营造出莹润通透的仙界亭阁形象。</p> 公主与公子在开心交谈 九洲池 <p class="ql-block">九洲池</p><p class="ql-block"> 紫微城御园九洲池“广水无山”,平地筑园。其园林是以池为主,池中多岛,发现十多处大小不同的岛屿。其规模宏大,沿用汉代以来的“一池三山”的宫苑布局,“三山”意指在池中堆筑三座岛屿,以表现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以人工渠道引水形成完整的水系,但同时运用创造性的规划方式,构成不同的园林空间。根据考古资料,其园林特色显而易见。中国古典园林的“一池三山”的传统至今依然存在,但并不拘泥于“三”这个数目,堆土为岛,岛上筑殿亭,是中国山水画园林风格的特征。园林建筑形式多样,既有长廊建筑,又有亭类建筑,还有殿阁建筑;巧妙应用“尺度设计”;生物配置范围广泛,品种丰富。</p> 碧草坡 <p class="ql-block">碧草坡</p><p class="ql-block">  好久没见过芦苇了,在九洲池碧草坡有一大片芦苇,虽然冬季略显荒凉,但是一袭红衣映衬其间,芦苇都为她歌唱。</p> <p class="ql-block">九曲桥</p><p class="ql-block">  九洲池主要是供皇帝、妃嫔、公主、皇子等居住、宴游的御园。为满足不同的需求,历朝在九洲池及周边修建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建筑群,这些建筑不仅扩展了九洲池的空间,也增添了游玩赏乐的趣味。根据文献所载,九洲池上及周边的建筑类型有:院(花光院、山斋院、翔龙院、神居院、仙居院、仁智院)、门(归义门)、殿(瑶光殿、仁智殿)、亭(琉璃亭)、观(一柱观)、阁(千步阁)、台(望景台)等。</p> <p class="ql-block">  满园的唐装公主、公子,我这个身着羽绒服的现代人略显突兀。</p> <p class="ql-block">彩灯</p><p class="ql-block">  九洲池的彩灯凌乱又恰到好处的悬挂于园子各处,红的像石榴,黄的像柿子,增添了浓厚的节日气氛。来隋唐洛阳城遗址公园玩,我是打算夜游的,把夜游地规划在了应天门,这样看来,把今天的最后一站放在九洲池,看天朝女儿们在灯光中嬉戏或许更美。</p> <p class="ql-block">九洲池与瑶光殿</p> 全景九洲池 <p></p> 小公主挑花灯 彩灯下、九洲池边的老婆 <p class="ql-block">  九洲池创造性地营建许多别致的建筑形象,其规模、大小、建筑形式和风格有较大的差别,既有规模较大的殿阁类建筑,又有相对较小的亭类建筑,还有线性的长廊建筑。各类建筑布局灵活,因景而设,分合有度,和谐统一。</p> <p class="ql-block">  九洲池建筑形式呈现苑中庭院的组群式布局,九洲池东岸考古发现的六、七、八号基址,已经具有围合成庭院组群的趋势。文献记载的花光院、山斋院、翔龙院、神居院、仙居院、仁智院等,多环池布置,呈现出整体性、多样性、和谐性,各类建筑巧妙地依形就势,融入周边的环境中,追求自然天成的园林意境,达到自然与人工的统一。园林建筑巧妙应用“尺度设计”。尺度设计是中国古代建筑设计与规划的重要手段,采用移天缩地的营构方式,小中见大,营造出咫尺乾坤的意境。</p> 亲水台上的大唐妃子尽显妖娆 九洲池畔的公主犹如嫦娥仙子,飘然若去。 <p class="ql-block">  根据考古实测,隋唐时期九洲池水域面积占西隔城的五分之二。大面积的水面,形成“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的效果。大规模平地筑园,利用水源的丰富条件创造出以水景为主的新形式,丰富了中国古代的造园艺术。</p> 公子世无双,陌上人如玉。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史料记载“鸟鱼翔泳,花卉罗植”,表明九洲池的生物配置范围广泛,品种极其丰富。花卉在园林中,有的是以观赏为主题,有的则是以花卉为媒介营造特别的意境和情趣。“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花卉的盛开、凋谢反映着时令和天气的变化。九洲池中生物的配置,遵循自然规律,发挥生物的景观功能、生态效益,不仅满足帝王、皇子公主对园林造境艺术的追求,也能满足区域生态改善的功能要求。这种生物配置,“不仅是复杂的艺术创作,也是庞大的土木工程和绿化工程,是园林规划设计方面的里程碑,它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的到来”。</p> 瑶光斜影疏,贵妃如初顾。 纤手如玉脂,淡妆胜罗敷。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就这些遗迹的分布范围,建筑规模、结构、特点来考察,结合文献记载已经可以勾画出一个大致的轮廓 :这里是一处人工开凿的湖面,池内有多处洲岛,其上建有精巧的殿亭台阁,岛之间以虹桥相通,沿岸绿树成荫,环池建有一个个各具特色的庭院。各个景点之间又以廊庑相连,有分有合,有机地联为一个整体。</p> 引君入香堂,言词论今古。 君心城切切,妾意情楚楚。 簪花亭 盟定三生约,共谱月下曲。 玉阶一张着,池畔牡丹处。 竹林青青雅且深,美人顾盼媚如琴。 池上桥横玉指柔,佳人半抱琵琶眸 声声曲觞烟缠柳,雾锁长堤冬易春。 <p class="ql-block">金桥和金亭</p><p class="ql-block">  与瑶光殿西北的银桥和银亭东西对称,因其建筑装饰上包铜贴金而得名,显得格外华丽‌‌。</p> 一枝清瘦倚烟岚,素袂垂垂阖目参。 芳邻近侧夭桃盛,恣意披垂赤锦寒。 纵使北风辞一瓣,亦投幽抱使同龛。 九洲池牡丹园望天堂。 <p class="ql-block">牡丹园武则天雕像</p><p class="ql-block">  雕像正中较大的是武则天,两侧是宫女,背后同框的是天堂明堂景区中的核心建筑天堂塔,再现了女皇武则天率领群臣百官走出皇城,赏九洲池牡丹花开的场景。</p> 武则天的两名宫女化作了真身,漫步于九洲池间。 仁寿桥<div>  石桥溪畔竹青青,红袖嫣然入画屏。</div> 楼外人空生寂色,红白相视静无声。 <p class="ql-block">  九洲池内按时间段有很多表演,离开九洲池时大约3点,恰遇武则天近臣狄仁杰和上官婉儿携舞女武人走在御道,穿过琉璃亭,来到瑶光殿下进行杂耍、舞狮、武术和舞蹈表演。</p> <p class="ql-block">  节目名称为《舞狮闹春》,将九洲池里的春节氛围推向最高潮,也进一步将天朝女儿——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的美丽与才华表现的淋漓尽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