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作者按:在忙碌的工作与生活之余,我们总需要片刻的休息来恢复体力与脑力。汉语中有一个富有诗意的词语——“休憩”,与“休息”意思相近。我们已经了解过“休”字,它描绘了一个人靠在树上歇息的画面。那么,“息”与“憩”这两个字又是如何与“休”联系在一起的呢?它们各自又有着怎样的含义呢?让我们一同探索。——高鹏程)</b></p> <p class="ql-block"> 在深入探讨“息”与“憩”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两个字的构成部件:“自”、“心”与“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自”字的甲骨文</b></p> <p class="ql-block"> 《说文·自部》中提到:“自,鼻也。象鼻形。凡自之属皆从自。”(“自”,鼻子。其形状像鼻子,所有与“自”相关的字都从“自”衍生而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自”字演变过程</b></p> <p class="ql-block"> “自”是一个象形字。甲骨文中的“自”字形似人的鼻子,金文继承了这一特点。到了小篆时期,线条变得更为规整,但下部已经难以看出鼻孔的样子。经过隶变后,楷书写作“自”。</p> <p class="ql-block"> “自”的本义是鼻子,后来在“自”字下方加上“畀”字,形成了新的“鼻”字,专门指代鼻子。古人常用手指指向自己的鼻子来表示自己,因此“自”字逐渐演变为第一人称代词,表示自己。例如“自称”。它还可以引申为亲自、自行等含义,如“自立为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心”字的甲骨文</b></p> <p class="ql-block"> “心”也是一个象形字。甲骨文中的“心”字描绘了动物心脏的轮廓,金文在“心”字中间加了一点,仿佛是心脏中的血液。到了小篆时期,“心”字下部拉长,并多了一条向右撇出的曲线,象征着连接心脏的血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舌”字的甲骨文</b></p> <p class="ql-block"> 在甲骨文中,“舌”字的模样十分有趣,就像一张嘴中伸出的舌头。上面弯曲的部分形似舌头,下面的框框代表嘴巴,寥寥几笔便生动地描绘出了舌头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息”字的金文</b></p> <p class="ql-block"> 息,由自(鼻)与心组成。《说文解字》对“息”字的解释为:“息,喘也。从心,从自,自亦声。”</p><p class="ql-block"> “息”的本义指的是气息、呼吸。古人称张口吐气为“呼”,张口吸气为“吸”,而胎儿在母体内通过脐带呼吸的方式则被称为“息”。例如“息息相关”,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彼此呼吸相互关联,形容关系极为密切。</p> “息”的引申义 <p class="ql-block"> 由呼吸这一本义,“息”字衍生出了多种含义:</p><p class="ql-block">● 繁殖、滋生:呼吸是生命的象征,有生命就有生长、繁殖的可能。如“休养生息”,这个成语描述了在战争或社会动荡之后,减轻人民负担,使生活安定,恢复元气的情景,其中的“息”就有繁殖、滋生,使人口、经济等恢复和发展之意。</p><p class="ql-block">● 子女:繁殖滋生的结果可以引申为子女,如“子息”。</p><p class="ql-block">● 利息:利钱是由本钱生出来的,如同生命的繁衍,所以“息”又引申出利息之义,如“月息”“年息”。</p><p class="ql-block">● 消息:气息的存在或变化可以传递某种信息,由此引申为消息,如“信息”“讯息”。</p><p class="ql-block">● 停止:呼吸有节奏,一呼一吸之间有停顿,由此引申出停止的意思,如“息怒”“息兵”“偃旗息鼓”。</p><p class="ql-block">● 歇息:停止活动后可以进行休息,所以又引申指歇息,如“休息”“作息”。</p><p class="ql-block">● 安宁:当人处于休息、平静的状态时,内心也会比较安宁,因此“息”也用于使动意义,引申为安宁,如“息心”。</p> <p class="ql-block"> 《说文解字》中对“憩”字的解释为“息也,静也”。从字形上看,“憩”由心旁和舌、自(鼻)组成,心表示人的内心,舌、自表示相互关系。</p><p class="ql-block"> 可见,“憩”字的本义是心灵在相互关系中找到宁静与平和。引申开来,它也表示人们在疲劳后的休息与放松,是一种身心的舒展与恢复。因此,“憩”字在古代文献中常用来形容人们在劳累之后的片刻休息,体现了古人对健康与平衡的追求。</p> 憩与憇 <p class="ql-block"> 憇是憩的异体字,音义相同,但在现代使用中,“憩”更为常见和规范,而“憇”相对较少使用,属于较为生僻的字。</p> 休息与休憩 <p class="ql-block"> “休憩”指的是稍作小息,憩的时间较短,与“息”近义,而“休息”表示的时间可以长一些。“憩”则更强调短暂停留,小憩一会儿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 2025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使用的主题图案。其中, “巳巳如意”中的两个“巳”字对称摆放,形似中国传统的如意纹样,它传递了“事事如意”的寓意。</p><p class="ql-block"> “巳巳如意”的意思,是希望事事都能如意顺心。“生生不息”则表达了一种持续不断、永不停止的意思,常用于形容事物的不断发展和进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高鹏程 撰文 2025.02.08)</p> <p class="ql-block"><b>『作者简介』</b></p><p class="ql-block"> 高鹏程,男,1966年出生,临沂高新区湖西崖东社区人,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舒同书法临沂研究会会长,临沂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临沂市作家协会会员,临沂师范学校毕业,现任罗庄区文史研究员,罗庄区象棋协会名誉会长,罗庄区诗联书画艺术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原临沂市象棋协会副主席、临沂高新区书协副主席。著有《舒同书法(楷)技法精解》、《舒同书法(行)技法精解》等。爱好广泛,喜欢文学,尤其擅写舒同体书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