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时间:2024年11月29日</p><p class="ql-block">地点:安庆</p><p class="ql-block">编辑时间:2025年2月8日</p> <p class="ql-block">一下安庆高铁站,就看到“院士之乡欢迎您”,我立刻被这幅标语深深吸引,院士之乡有多少院士啊,当我来到安庆博物馆看到墙上挂满了院士的照片,安庆果真是名副其实的院士之乡啊。50多名院士我一一拍下来,这是我来安庆旅游的最大收获。</p><p class="ql-block">据统计(截至2024年3月),安徽籍和在安徽出生的院士共有169人(含已故院士48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0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65人,“双院士”1人(既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p> <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安庆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大力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特举办"安庆籍院士风采展"。</p><p class="ql-block">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是我国科技事业的最高殿堂,两院院士是科技领域的最高学术荣誉。自院士制度设立以来,安庆市陆续涌现了50位院士,他们是中国科学界最杰出的代表。这些院士理论功底深厚,学术造诣精湛,创新成果丰硕,社会影响广泛,家乡情怀浓烈,充分彰显锲而不舍的拼搏精神、孜孜不倦的学术追求和真挚无私的家国情怀。本次展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了院士研究领域、成就概览和个人照片。希望大家能够由此走近院士,熟悉和了解院士,并从他们的人生经历中获得智慧和启迪,坚定担起科技强国的责任,实现科技强国的梦想。</p><p class="ql-block">近年来,安庆市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大力实施"内搭平台、外联老乡"战略,加快建设新时代区域性人才强市。在推动安庆实现"进百强上台阶"发展目标的征程中,安庆籍院士地位殊重,作用不可或缺,是助力我市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顶尖人才和宝贵财富。充分发挥院士高端人才资源作用,为安庆产业发展把脉问诊、献计出力,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安庆转移转化,奋力打造创新、开放、文化、生态、幸福五大宜城,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庆作贡献</p> <p class="ql-block">杨石先院士简介</p><p class="ql-block">杨石先,1897年1月出生,1985年2月逝世,享年89岁。著名化学家、教育家,原籍安徽怀宁。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南开大学原校长。</p><p class="ql-block">主要科研成果</p><p class="ql-block">杨石先院士主要研究农药和元素有机化学,并长期从事化学教育,创建了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系统研究有机磷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等高效农药,系统地研究了</p><p class="ql-block">磷有机化合物的结构</p><p class="ql-block">与生物活性的关系,</p><p class="ql-block">80年代初在南开大学</p><p class="ql-block">创建分子生物研究所,开始探索化学与生物学的交叉点。</p> <p class="ql-block">许杰院士简介</p><p class="ql-block">许杰,1901年1月出生,1989年7月逝世,享年89岁。籍贯安徽广德,曾在安庆一中就读,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地层古生物学、地质学家。中央研究院研究员、安徽大学校长、安徽省副省长、地质部副部长、中国地质科学院院长、中国地质学会代理事长。</p><p class="ql-block">主要科研成果</p><p class="ql-block">]。我国研究笔石的先驱者之一,研究古生代重要化石门类笔石及其地层,先后研究了安徽、浙江、三峡、柴达木和新疆笔石,发表的《长江下游之笔石化石》英文专著享誉国际古生物学界。确立了中国南方含笔石地层划分对比的基础,总结了中</p><p class="ql-block">国笔石科的演化和分类以</p><p class="ql-block">及中国奥陶纪笔石动物</p><p class="ql-block">群。指导编辑大型工具书</p><p class="ql-block">《地质辞典》。获联邦德国地质最高科学奖﹣﹣莱欧波尔德冯布赫奖。</p> <p class="ql-block">孙德和院士简介</p><p class="ql-block">孙德和,1911年8月</p><p class="ql-block">出生,1981年7月逝世,享年</p><p class="ql-block">71岁。著名的钢铁冶金学家,被誉为"钢铁泰斗"。籍贯安徽桐城,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同济大学教授。</p><p class="ql-block">主要科研成果</p><p class="ql-block">孙德和院士系统地研究了钢中含氢、真空测氢和真空冶炼对不同钢种含氢的影响;创制了真空钢液取样测氢和氧的仪器;主持了中国第一个特珠钢厂﹣大冶钢厂的扩建工程总</p><p class="ql-block">体设计;积极推进和指导</p><p class="ql-block">中国第一个氧气转炉厂、</p><p class="ql-block">连续铸钢、钢水真空处理</p><p class="ql-block">和炉外精炼等项目的实验</p><p class="ql-block">和工程设计。1987年,中国科技大会授予孙德和"重大贡献先进工作者"奖状。</p> <p class="ql-block">徐中舒院士简介</p><p class="ql-block">徐中舒,1898年10</p><p class="ql-block">月出生,1991年1月逝世,享年93岁。籍贯安徽怀宁,195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四川大学历史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术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p><p class="ql-block">徐中舒院士主攻先秦史,编写《先秦史》,是最早研究巴蜀文化的学者之一,发表《古代四川之文化》《论巴蜀文化》。主编</p><p class="ql-block">主要科研成果</p><p class="ql-block">的《汉语大字典》是目前</p><p class="ql-block">收录文字最多、释义最全</p><p class="ql-block">的汉语字典,主编的《甲</p><p class="ql-block">骨文字典》被认为是甲骨学史上划时代的巨著,著有《金文暇辞释例》,为治金文者必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陈新民院士简介。</p><p class="ql-block">陈新民,1912年11</p><p class="ql-block">月出生,1992年12月逝世,</p><p class="ql-block">享年81岁。冶金过程物理化学家,籍贯安徽望江。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中南工业大学教授,中南矿冶学院首任院长。</p><p class="ql-block">主要科研成果</p><p class="ql-block">陈新民院士长期致力于冶金过程物理化学,特别是热力学和动力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对我国冶金过程物理化学的学术发展做出了贡献。他对火法冶金、湿法冶金、氯化冶金及熔体热力学理论有深入的研究。他的"金属﹣氧系热力学和动力学"、"</p><p class="ql-block">高温熔体物理化学性质"的</p><p class="ql-block">研究成果,为中国有色金</p><p class="ql-block">属的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p> <p class="ql-block">叶笃正院士简介</p><p class="ql-block">叶笃正,1916年2月</p><p class="ql-block">生于天津,2013年10月逝世,</p><p class="ql-block">享年98岁。著名气象学家,祖籍安徽安庆。1980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p><p class="ql-block">主要科研成果</p><p class="ql-block">叶笃正院士早期从事大气环流和长波动力学研究,提出长波能量频散理论;20世纪50年代,提出青藏高原在夏季是热源的见解,由此开拓了大地形热力作用研究和青藏高原气象学;提出北半球大气环流季节性突变并引发一系列研究;60年代对大气</p><p class="ql-block">风场和气压场的适应理论</p><p class="ql-block">作出重要贡献;70年代后</p><p class="ql-block">期,从事地﹣气关系和倡</p><p class="ql-block">导全球变化研究并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获</p><p class="ql-block">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p> <p class="ql-block">慈云桂院士简介</p><p class="ql-block">慈云桂1917年4月出生,1990年7月去世,享年74岁。著名的计算机专家、教育家,籍贯安徽桐城。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国防科技大学副校长,国防科技委员会主任。</p><p class="ql-block">慈云桂院士长期致力于计算机研究和教学工作,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台亿次级巨型计算机系统。在我国计算机从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到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研制开发历程中,作出了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主要科研成果</p><p class="ql-block">特别是1983年12月,他历经5年奋战,主持研</p><p class="ql-block">制成功我国首台亿次级</p><p class="ql-block">巨型计算机系统"银河﹣ I ",由此开创了国防科大计算机学院辉煌灿烂的银河事业。</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刘有成院士简介</p><p class="ql-block">刘有成,1920年11</p><p class="ql-block">月出生,2016年1月逝世,享</p><p class="ql-block">年96岁。籍贯安徽舒城,曾在安庆一中就读,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有机化学家、化学教育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p><p class="ql-block">中国自由基化学奠基人之一,国内最早开展有机半导体研究工作,研究自由基化学、单电子转移反应、辅酶 NADH 模型还原反应机理。发现了过氧化物新的分解反应动力学和新型的羧基转化反应,研制了一种新的高效、</p><p class="ql-block">主要科研成果</p><p class="ql-block">安全的自由基引发剂,</p><p class="ql-block">阐明了氮氧自由基与维</p><p class="ql-block">生素 C 、维生素 E 、谷胱</p><p class="ql-block">甘肽和半胱氨酸等抗氧化剂的反应机理。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邓稼先院士简介</p><p class="ql-block">邓稼先,1924年6月</p><p class="ql-block">出生,1986年7月逝世,享年63岁。著名核物理学家,籍贯安徽怀宁。1980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邓稼先院士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p><p class="ql-block">主要科胡成果</p><p class="ql-block">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p> <p class="ql-block">何祚庥院士简介</p><p class="ql-block">何祚庥,1927年8月</p><p class="ql-block">出生,籍贯安徽望江,1980</p><p class="ql-block">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p><p class="ql-block">主要科研成果</p><p class="ql-block">何祚麻院士主要从事粒子物理及各种应用性问题研究并取得多项重要成果。对弱相互作用特别是捣( c )获问题作了深入研究,发现了一系列新的选择法则,首次提出 Chew - Man - delstam 推导的方程有严重错误,对层子模型进行了合作研究,并建立了一个复合粒子量子场论的新体系。探讨了粒子物理研究中有关马列主义哲学问题。之后转向宇宙论、暗物质问题的研究,探讨了中微子质</p><p class="ql-block">量问题、粒子的可分性、</p><p class="ql-block">场的可分性、真空的物质</p><p class="ql-block">性、宇宙有无开端、宇宙</p><p class="ql-block">大爆炸从何而来、量子力</p><p class="ql-block">学的测量过程是否必须有主观介入等问题,澄清了对这些问题认识上的一些模糊观念。</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王业宁院士简介</p><p class="ql-block">王业宁,1926年10月</p><p class="ql-block">出生,2019年2月去世,享年93岁。籍贯安徽六安,出生于安庆,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凝聚态物理学家,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委员。</p><p class="ql-block">主要科研成果</p><p class="ql-block">王业宁院士从事固体中相变与缺陷的内耗(声衰减)研究。对于一级位移型相变的瞬态内耗与稳态内耗都最早获得重要的实验规律,并提出了相应的机制。发现铁电畴的粗(细)化具有一级相变特征,在三种( Y , Bi , Tl )高温超导体的正常态均发现存在三个类变相(只有晶格参数跳变,而无对</p><p class="ql-block">称性改变)的温区,并首次</p><p class="ql-block">测定了铋锶钙铜氧的弹性</p><p class="ql-block">软模用电镜方法找到了铁</p><p class="ql-block">电体( SBT )中"无疲劳"的根源,在国际铁电会议上就此作了邀请报告。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p> <p class="ql-block">吴抗生院士简介</p><p class="ql-block">吴抗生,1932年2月出生,2003年12月逝世,享年72岁。物理学家,籍贯安徽桐城。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p><p class="ql-block">吴杭生院士长期从事超导电性理论研究,在开创和推动中国超导电性研究中起了重要作用。在铁磁与超导共存问题、过渡金属超导电性、超导薄膜、超导临界温度、第二类超导体、约瑟夫逊效应和</p><p class="ql-block">主要科研成果</p><p class="ql-block">高 TC 铜氧化物等方面</p><p class="ql-block">作了大量系统的研</p><p class="ql-block">究,取得突出成果。</p><p class="ql-block">吴杭生的研究成果"超导临界温度理论"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和1981年国家自然</p><p class="ql-block">科学奖。</p> <p class="ql-block">宋家树院士简介</p><p class="ql-block">宋家树,1932年3月</p><p class="ql-block">出生,籍贯安徽舒城,毕业于安庆一中,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属物理学家,材料科学家,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委委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核学会核材料分会副理事长。</p><p class="ql-block">主要科研成果</p><p class="ql-block">宋家树院士从事高温合金及金属强度研究,主要研究合金相图、耐热强度、氧化及防护、扩散、耐磨研究。作为新一代核武器攻关的技术负责人之一,参加第一颗原子弹、氢弹核部件关键技术攻关,完成了新型核材料及关键热核部件的攻关任务,在裂变材料成分控制、核材料工艺、同位</p><p class="ql-block">素交换方法等方面,进行</p><p class="ql-block">了开创性的研究工作,解</p><p class="ql-block">决了大型核部件加工成型工艺技术问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国防科工委重大科技成果三等奖</p><p class="ql-block">国家发明奖三等奖2项。</p> <p class="ql-block">胡之璧院士简介</p><p class="ql-block">胡之璧,1934年11</p><p class="ql-block">月出生,籍贯安徽潜山,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生物工程重点研究室主任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中药学重点学科带头人。</p><p class="ql-block">主要科研成果</p><p class="ql-block">胡之璧院士在国际上首先培育出转化率最高的洋地黄细胞株,即著名的"胡氏细胞株";首先将农杆菌 Ri 质粒成功地引入几十种中草药基因组中,培育出多种转化器官培养系,</p><p class="ql-block">部分品种有效成分含量达</p><p class="ql-block">到了天然中药的几十倍,</p><p class="ql-block">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为中</p><p class="ql-block">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p><p class="ql-block">了新的思路与策略,为现代中药生物技术研究</p><p class="ql-block">与应用奠定了基石。</p> <p class="ql-block">宁津生院士简介</p><p class="ql-block">宁津生,1932年10月</p><p class="ql-block">生于天津,2020年3月逝世,享年88岁。大地测量学家、教育家,祖籍安徽桐城。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原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原副主任,地球空间环境与大地测量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原主任。</p><p class="ql-block">主要科研成果</p><p class="ql-block">宁津生院士长期从事大地测量学科领域的教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工作。在我国首先利用近代数学物理方法推求相对大地水准面,致力于研制适合我国局部重力场结构的 WDM 地球重力场模型系列,获得当时我国阶次最高,精度最好的地球重力场模型WDM89和WDM94,广泛应用于测</p><p class="ql-block">绘、空间技术、地质等领</p><p class="ql-block">域的研究和生产。主持和参加了我国全国和省市大</p><p class="ql-block">地水准面的精化工程,所获得的高精度、高分辨率大地水准面数值模型可将 GPS 大地高转换成海拔高,直接用于1:5万及更大比例尺的地形测绘,代替繁重的几何水准测量,改变了传统的地形测绘技术方式。</p> <p class="ql-block">汤中立院士简介</p><p class="ql-block">汤中立,1934年10</p><p class="ql-block">月出生,籍贯安徽安庆,</p><p class="ql-block">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士。长安大学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名誉院长。</p><p class="ql-block">主要科研成果</p><p class="ql-block">汤中立院士一直致力于中国矿产资源勘查和岩浆矿床的研究工作,是中国镍矿工业和甘肃省金矿工业的开拓者之一,其重大贡献是对金川镍矿的发现和二矿区深部隐伏矿体的勘探和突破,使该镍矿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镍矿。通过数十年对金川等矿床的深入系统研究,提出了"深部熔离﹣﹣一期或多期贯入成矿"及"小岩体成大矿"等岩浆成矿</p><p class="ql-block">理论,并建立了以甘肃金</p><p class="ql-block">川、吉林红旗岭、新疆喀</p><p class="ql-block">拉通克、河北铜硐子四个</p><p class="ql-block">小岩体铜镍矿床为代表的"深部熔离一贯人"的组合成矿模式。中国在岩浆硫化物矿床研究领域的科学研究水平跻身于世界前列。</p> <p class="ql-block">汪旭光院士简介</p><p class="ql-block">汪旭光,1939年12月出生,籍贯安徽枞阳,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副组长、全国安全评价工作委员会主任、公安部爆破专家组组长、公安部消防局专家组顾问,国际岩石爆破破碎委员会委员。</p><p class="ql-block">20世纪70年代,率先在国内研制成功高威力田菁10号浆状炸药和 EL 系列乳化炸药,开发出10个系列、38种乳化炸药以及配套工艺及设备,首次实现我国工业炸药技术向国外转让,形成了我国 BGRIMM 品牌。1999年,主持研发成功中小直径乳化炸药现场混装车,已在国内外推广应用200多台套,为工业炸药装填爆破一体化模式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乳化炸药》是国内外第一本全面阐述乳化炸药技术的专著,受到业界专家学者的广泛认同。1980年和1982年,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二、三等奖各1项,1985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86年,获布鲁塞尔尤里卡世界发明博览会金奖,1999年获得国家科果井步一等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陈俊愉院士简介</p><p class="ql-block">陈俊愉,1917年9月出生,2012年6月逝世,享年96岁。籍贯安徽安庆,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园林及花卉专家,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主任,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园研究员。</p><p class="ql-block">主要科研成果</p><p class="ql-block">陈俊愉院士创立花卉品种二元分类法,对中国野生花卉种质资源有深入的分析研究,创导花卉抗性育种新方向并选育梅花、地被菊、月季、金花茶等新品种70多个,创立了中国城</p><p class="ql-block">市园林树种调查与规划</p><p class="ql-block">的工作规范,论著约200</p><p class="ql-block">余篇(部),主编出版</p><p class="ql-block">了中国第一部大型梅花</p><p class="ql-block">专著《中国梅花品种图志》,国务院第一批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陆大道院士简介</p><p class="ql-block">陆大道,1940年10月出生,籍贯安徽枞阳,</p><p class="ql-block">200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p><p class="ql-block">主要科研成果</p><p class="ql-block">陆大道院士组织了对我国工业布局和工业地理学的学术总结,初步建立了我国工业地理学的理论体系;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了"点一轴系统"理论,获得学术界广泛引用和推崇,参与或组织了《全国国土总体规划》《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等多项国家级及地区级规划的制订和战略研究。提出</p><p class="ql-block">我国" T "字型空间结构</p><p class="ql-block">战略,即以海岸地带和</p><p class="ql-block">长江沿岸作为今后几十</p><p class="ql-block">年我国国土开发和经济布局的一级轴线的战略,被国家所采纳。</p> <p class="ql-block">吴奇院士简介</p><p class="ql-block">吴奇,1955年3月出生,籍贯安徽桐城,200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大学特聘教授、深圳大学食品科学与加工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市功能高分子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香港中文大学伟伦化学荣休讲座教授。</p><p class="ql-block">主要科研成果</p><p class="ql-block">吴奇院士作为世界上最权威的激光光散射专家之一,他和其实验室以在高分子溶液、凝(冻)胶网络、纳米粒子和自组装方面的工作成名。鉴于其对深入理解高分子溶液中链构象、动力学和相变化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吴奇教授分别于1999和</p><p class="ql-block">2003年获选为美国物理学</p><p class="ql-block">会 Fellow 和中国科学院院</p><p class="ql-block">士。其科学成就曾赢得"求</p><p class="ql-block">是"青年学者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研究生导师奖、香港裘槎基金会杰出研究奖和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奖项</p> <p class="ql-block">陈鲸院士简介</p><p class="ql-block">陈鲸,1940年11月出生,出生地安徽怀宁。</p><p class="ql-block">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南电子电信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兼职教授;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极高频复杂系统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p><p class="ql-block">主要科研成果</p><p class="ql-block">陈鲸院士主持研制完成的我国首套卫星频谱监测管理成套设备,解决了对监测管理的卫星发现、跟踪、定轨和连续监测管理难题;主持研制完成的我国首套空间监视系统,解决了对空间目标现象及特征信息获取与处理和目标态势感知与编目管理</p><p class="ql-block">的难题;联合主持设计研</p><p class="ql-block">制完成的我国首套卫星遥感数据信号接收处理系统,为我国卫星遥感技术</p><p class="ql-block">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4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方精云院士简介</p><p class="ql-block">方精云,1959年7月出生,籍贯安徽怀宁,200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云南大学校长、教授。</p><p class="ql-block">主要科研成果</p><p class="ql-block">方精云院士主要从事全球变化生态学、植被生态学、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以及遥感在生态学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近30年来,对我国西藏、青海、新疆、东北、海南等25个省区和日本的主要植被类型进行过实地考察或定点观测。在国内最早系统地开展了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国家需要之中。2009年,受中国科学院学部委</p><p class="ql-block">托,对中国和世界主要国家的碳排放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测算,并为我国相关的国际气候谈判政策提出了建议。此后,作为国际科学院理事会( IAC )受聘的12位成员之</p><p class="ql-block">一,对联合国 ipcc 报告进行独立评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彭寿院士简介</p><p class="ql-block">彭寿,1960年10月出</p><p class="ql-block">生,籍贯安徽桐城,201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凯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党委书记、院长。</p><p class="ql-block">主要科研成果。彭寿院士是我国玻璃新材料领域的奠基者和引领者,负责组建国内唯一国家玻璃新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了我国玻璃工业技术创新体系,成功开发出中国首片自主研发8.5代浮法液晶玻璃、国际领先30微米柔性可折叠玻璃、世界最高转换效率铜锢镓硒发电玻璃、中国首支疫苗用中性硼硅玻璃管等重大原创成果,引领我国玻璃科技与产业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p><p class="ql-block">技一等奖6项;获国际玻璃协会终身成就奖、光华工程科技奖、美国陶瓷学会硅酸</p><p class="ql-block">盐技术创新领袖奖、俄罗斯工程院伊万亚历山德洛维奇格里什曼诺夫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第三届央企楷模等。带领团队获首届"师昌绪新材料技术奖"、中国工业大奖等。</p> <p class="ql-block">钱前院士简介</p><p class="ql-block">钱前,1962年3月出生,籍贯安徽安庆,201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水稻研究所副所长、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p><p class="ql-block">主要科研成果</p><p class="ql-block">钱前院士长期从事作物种质遗传资源学研究,在水稻遗传种质资源发掘创新、重要农艺性状解析与分子育种等领域,取得一系列在生产上具有重要育种价值的研究成果。他充分发挥水稻生物学多学科合作的优势,将生物技术和遗传资源渗透到水稻育种领域中,形成鲜明研究特色。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p><p class="ql-block">"创新群体科学基金"资</p><p class="ql-block">助,牵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农作物种质创新与创制"。先后被评为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和浙江省特级专家等,</p><p class="ql-block">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p> <p class="ql-block">张喜刚院士简介</p><p class="ql-block">张喜刚,1962年3月</p><p class="ql-block">出生,在安庆市区读小学、初中、高中,1979年从安庆八中毕业考入同济大学。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p><p class="ql-block">主要科研成果</p><p class="ql-block">张喜刚院士长期从事桥梁工程技术研究和应用,攻克了多项重大工程关键技术难题。其中,首创了千米级斜拉桥结构体系、设计与施工控制关键技术;提出了大跨预应力混凝土梁桥主梁开裂和跨中下挠控制关键技术;研发了短线匹配法节段预制拼装体外预应力桥梁关键技术;并在多塔斜拉桥关键技术、大跨径变截面连续钢箱梁桥关键技术、特大型桥梁防灾减灾与安全控制技术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p> <p class="ql-block">曹建国院士简介</p><p class="ql-block">曹建国,1963年8月出生,籍贯安徽枞阳,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兼任中国仿真学会理事长。</p><p class="ql-block">主要科研成果</p><p class="ql-block">曹建国院士创新提出了"战略目标牵引、系统工程指导、超前布局謀划、科学论证决策、纵横结合推进、一次成功保障"的工程管理指导思想。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与管理奖1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国防科技进步特等奖3项,一等奖2项。全国企业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2项。曾获航天十佳科技青年、中国青年科技创新</p><p class="ql-block">十杰、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国务院政府特贴等荣誉称号。编著《仿真系统的设计及应用》等著作。</p> <p class="ql-block">常凯院士简介</p><p class="ql-block">常凯,1964年8月出生,籍贯安徽潜山,201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主要科研成果</span></p><p class="ql-block">常凯院士是我国半导体理论物理领域一位优秀的学科带头人。他注重理论与实验合作,在半导体量子结构物性调控,特别是半导体极性界面、窄能隙半导体自旋轨道耦合和新奇量子相探索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原创性成果。发表包括 Nature 子刊和 PRL 在内的重要学术刊物上的 SCI 论文150余篇,在国际半导体物理大会( ICPS )、美国 APS March Meeting 等国际会议上做邀请报告60余次。</p><p class="ql-block">曾担任第16届国际窄能隙半导体会议主席和第33届国际半导体物理大会程序委员会主席。</p> <p class="ql-block">冯夏庭院士简介</p><p class="ql-block">冯夏庭,1964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潜山,</p><p class="ql-block">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东北大学校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主要科成研果</span></p><p class="ql-block">冯夏庭院士长期从事岩石力学与工程领域的研究工作。在深部地下工程稳定性分析理论、设计计算方法、工程实验技术以及岩爆监测预警与动态控制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授权发明专利70余项,发表 SCI 收录论文180余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84篇),出版中英文专著5部。荣获国际岩土力学计算机方法和进展协会杰出贡献奖,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p> <p class="ql-block">吴宜灿院士简介</p><p class="ql-block">吴宜灿,1964年10</p><p class="ql-block">月出生,籍贯安徽宿松,201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首席科学顾问。</p><p class="ql-block">主要科研成果</p><p class="ql-block">吴宜灿院士长期从事核科学与技术及相关交叉领域研究,主持国际和国内重大科研项目30余项,出版中英文专著4部,论文发表于 Nature Energy 、 PNAS 、中国科学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科研成果已在国内外获得广泛应用。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奖,以及美国核学会杰出成就奖、欧洲聚变核能创新奖等重要科技奖励10余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蒋昌俊院士简介</p><p class="ql-block">蒋昌俊,1962年5月出生,籍贯安徽安庆,202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布诺内尔大学名誉教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监事长、中国云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英国工程技术学会会士、上海市科协副主席。</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主要科研成果</span></p><p class="ql-block">蒋昌俊院士创建了并发系统行为理论,发明了网络资源管理与优化的并发调度技术,提出了网络交易风险防控的行为认证方法;攻克了交易风险防控瞬时精准辨识的重大技术难题,主持建立了我国首</p><p class="ql-block">个网络交易风险防控体系、系统及标准;为我国在该领域成为国际"领跑者"做出了开拓性贡献</p> <p class="ql-block">江碧涛院士简介</p><p class="ql-block">江碧涛,1967年8月出生,籍贯安徽安庆,202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航天遥感领域专家,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队、北京市遥感信息研究所研究员,卫星信息智能处理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p><p class="ql-block">主要科研成果</p><p class="ql-block">江碧涛院士长期从事空间对地观测技术研究与工程研制,包括中国多星多传感器协同探测与应用技术的研究,在多类异构卫星协同探测、高分辨率图像高精度处理、多传感器信息协同解译等方面取得系列成果。著有《宽带调频步进信号的全去斜处理方法》《星载 GMTI 雷达系统及其空时自适应信号处理》《星载 GMTI 稀疏阵雷达的 STAP 研究》《我国空间对地观测技术的发展与展望》《光学遥感图像场景分类技术综述和比较》《天基多载频稀疏阵 STAP 方法的幅相误差影响》《星载稀疏孔径 GMTI 雷达 STAP 仿真研究》等,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夏强院士简介</p><p class="ql-block">夏强,1966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安庆。202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院长、上海器官移植与免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中国﹣东南亚儿童终末期肝病转化研究中心主任。</p><p class="ql-block">主要科研成果</p><p class="ql-block">夏强院士是著名儿童肝移植专家,我国儿童肝移植重要开拓者和领军者,我国大陆首位国际肝移植学会儿童委员会委员。在儿童终末期肝病诊疗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建成世界最大儿童肝移植中心,年完成量连续十年居世界首位,5年生存率94%全球领先,引领我国儿童肝移植从几乎空白到世界领先</p> <p class="ql-block">笪良龙院士简介</p><p class="ql-block">笪良龙,1967年出生,籍贯安徽桐城。202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潜艇学院某研究所主任、教授,某军队重点实验室、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联合实验室主任。</p><p class="ql-block">主要科研成果</p><p class="ql-block">笪良龙院士长期开展海洋环境效应和水下无人探测等相关技术研究、装备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为中国水下国防安全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他曾被海军推荐为国家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等诸多奖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段路明院士简介</p><p class="ql-block">段路明,1972年8月出生,籍贯安徽桐城,物理科学家,202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清华大学基础科学讲席教授、姚期智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p><p class="ql-block">主要科研成果</p><p class="ql-block">段路明院士完成了量子信息领域一些开创性的工作,提出实现长距离量子通信网络的量子中继方案,被国际同行誉为" DLCZ "( Duan - Lukin - Cirac - Zoller )方案,为该领域的奠基性方案。他提出通过量子网络互联进行规模化量子计算的方案,为近期离子量子计算的规模化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并受邀在物理学权威期刊《现代物理评论》上撰写此方向的综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姚富强院士简介</p><p class="ql-block">姚富强,1957年5月出生,籍贯安徽枞阳,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防科技大学第六十三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p><p class="ql-block">主要科研成果</p><p class="ql-block">姚富强院士长期从事无线通信抗干扰技术研究与工程实践,解决了本领域多项核心技术难题,主要成果得到广泛应用,为通信抗干扰的工程科技发展和我军通信装备建设做出突出贡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创新争先奖状、军队科技领军人才,军队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等荣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立二等功4次。</p> <p class="ql-block">陈军院士简介</p><p class="ql-block">陈军,1967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宿松,201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副校长,中国化学会电化学专委会主任、先进能源材料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天津市科协副主席。</p><p class="ql-block">主要科研成果</p><p class="ql-block">陈军院士长期从事能源材料化学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在电极材料合成方法及电池新体系研发方面取得系列创新成果,为推动电化学能源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提出"还原﹣氧化﹣转晶"合成新策略,成果受到诺奖得主 Goodenough 等学者的高度评价。拓展转晶合成法到多孔微纳正极的可控制备,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为降低电池电极材料成本及解决电池燃烧爆炸提供了新思路,相关成果在欣旺达、力神、捷威动力等企业转化应用,获显著经济效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陆林院士简介</p><p class="ql-block">陆林,1966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枞阳,201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校(院)长。</p><p class="ql-block">主要科研成果</p><p class="ql-block">陆林院士提出了干预病理性记忆的新模式和成瘾防复吸治疗的新理念,发现了快速抗抑郁的新靶点,建立了在睡眠中治疗精神心理疾病的新方法,对于精神心理疾病和睡眠障碍的防治和学科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研究成果先后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p> <p class="ql-block">方复全<span style="font-size:18px;">院士简介</span></p><p class="ql-block">方复全,1964年10月出生,籍贯安徽桐城,201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首都师范大学校长、教授。</p><p class="ql-block">主要科研成果</p><p class="ql-block">方复全院士在微分与拓扑范畴解决了"四维流形到七维欧氏空间中的嵌入问题",将 Haefliger - Hirsch 、吴文俊等人的工作中遗留下来多年悬而未决的重要公开问题画上句号。与人合作,首次建立了 Tits 几何与一大类正曲率流形之间的联系,并得到了完整的拓扑分类。在数学顶尖杂志 Acta Math , Invent . Math 以及 Duke Math . J , GAFA , JDG , Topology 等数学权威杂志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先后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等项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周志鑫院士简介</p><p class="ql-block">周志鑫,1965年8</p><p class="ql-block">月出生,籍贯安徽太湖,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央军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p><p class="ql-block">主要科研成果</p><p class="ql-block">周志鑫院士长期从事空间遥感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在典型地物特征检测识别、海上移动目标高精度探测定位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系统研究并发展了天基海洋探测定位和海上移动目标自动检测方法,提出并建立了空间遥感数据存储、处理和应用架构,研究解决了卫星海量数据高效高精度自动处理和应用的关键技术问题,研究建立了典型地物目标特征库。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王福生院士简介</p><p class="ql-block">王福生,1962年8月出生,籍贯安徽枞阳,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解放军总医院感染病医学部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p><p class="ql-block">要科研成果</p><p class="ql-block">王福生院士从事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治和科学研究工作30多年,圆满完成2003年抗击 SARS 、2009年甲流防治、2015年援塞抗埃、2020年新冠肺炎等多起重大疫情临床救治。牵头主持了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先后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创新争先奖,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军科技领军人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谢毅院士简介</p><p class="ql-block">谢毅,1967年7月出生,籍贯安徽安庆,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教授。</p><p class="ql-block">主要科研成果</p><p class="ql-block">谢毅院士提出了将溶剂热合成技术发展成制备 III - V 族非氧化物的普适性方法,入选了无机专业教科书,获得2001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二)。建立和发展了系列结合特征晶体结构和特征模板导向的二元协同策略来构筑三维组装结构,该系列工作获得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一)。在低维固体中的电、声调制领域发展了无机类石墨烯化学,解决了这类超薄结构无法给出精确原子位置的难题</p> <p class="ql-block">吴立新院士简介</p><p class="ql-block">吴立新,1966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桐城,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主任委员会主任,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青岛市政协副主席。</p><p class="ql-block">主要科研成果</p><p class="ql-block">吴立新院士依托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领导发起了"透明海洋"研究计划,推动海洋超算、"两洋一海"立体观测系统等多项重大工程的实施,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西太平洋重大研究计划,因在"跨尺度海洋动力过程与气候"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与领导力,获得美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与空间科学领导力最高奖,并被授予美国地球物理学会VIR 会士,是美国地球物理学会历史上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科学家,也是首位成为美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士的中国海洋学家,同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丁汉院士简介</p><p class="ql-block">丁汉,1963年8月出生,籍贯安徽枞阳,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未来学院院长,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主任,国家基金委共融机器人重大研究计划指导专家组组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机器人化智能制造"首席科学家。</p><p class="ql-block">主要科研成果</p><p class="ql-block">丁汉院士长期从事机器人与数字制造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将机器人学和制造技术相结合:建立了复杂曲面宽行加工理论,揭示了刀具"空间运动﹣包络成形﹣加工误差"间的微分传递规律,提出了高速加工稳定性分析的全离散法,突破了叶轮叶片数H 字化智能化加工技术瓶颈,研究成果在中国航发、中航工业、中国中车得到重要应用,取得了显</p><p class="ql-block">著的经济效益。先后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程和平院士简介</p><p class="ql-block">程和平,1962年12</p><p class="ql-block">月出生,籍贯安徽桐城,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成像科学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分子医学南京转化研究院院长,国家十三五"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首席科学家。</p><p class="ql-block">主要科研成果</p><p class="ql-block">程和平院士1993年发现并命名细胞钙信号转导的基本单位"钙火花( Calcium Spark )",其 Science 原始论文被英国 Physiologi - cal News 誉为有史以来"十篇最杰出的心肌研究论文"之一。目前,钙火花已被写进生理学、医学生理学、细胞生物学等十余种国际通用教科书。发现线粒体瞬时爆发式的超氧生成模式﹣超氧炫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在能量代谢、学习记忆及细胞氧化应激中发挥重要的信号功能,相关成果获颁国际心脏学会"研究成就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杨善林院士简介</p><p class="ql-block">杨善林,1948年10月出生,籍贯安徽怀宁,201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合肥工业大学教授、"智能决策与信息系统"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p><p class="ql-block">主要科研成果</p><p class="ql-block">杨善林院士主持了有关复杂产品开发工程管理的研究工作,构建了面向需求和知识驱动的动态决策理论体系,并运用于轿车整车开发工程管理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主持了制造工程管理中优化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制造工程一体化管理与协同优化方法,并运用于工程管理实践中,获国家</p><p class="ql-block">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安徽省三智能互联产品模览金评记科学技术一等奖。研究了智能决策理论与方法以及决策支持系统结构理论,取得了重要的基础理论成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相关理论,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李亚栋院士简介</p><p class="ql-block">李亚栋,1964年11月出生,籍贯安徽宿松,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安徽师范大学校长。</p><p class="ql-block">主要科研成果</p><p class="ql-block">李亚栋院士主要从事无机纳米材料合成化学研究。提出了纳米晶"液相﹣固相﹣溶液"界面调控机制,实现了不同类型纳米晶的可控制备;将水热、溶剂热合成技术成功应用于新型一维纳米材料的合成,实现了金属铋、钛酸盐、硅酸盐、钒酸盐、稀土化合物等纳米线、纳米管的制备,揭示了液相条件下纳米晶的取向生长规律性;建立了比传统高温合成金属间化合物、合金材料低400-500度的低温合成方法。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奖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徐宗本院士简介</p><p class="ql-block">徐宗本,1955年1月出生,籍贯安徽岳西,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p><p class="ql-block">主要科研成果</p><p class="ql-block">徐宗本院士主要从事智能信息处理、机器学习、数据建模基础理论研究。他提出了稀疏信息处理的 L (1/2)正则化理论,为稀疏微波成像新体制提供了重要基础。发现并证明机器学习的"徐﹣罗奇"定理,解决了神经网络与模拟演化计算中的一些困难问题,为非欧氏框架下机器学习与非线性分析提供了普遍的数量推演准则;提出了基于视觉认知的数据建模新原理与新方法,形成了聚类分析、判别分析、隐变</p><p class="ql-block">量分析等系列数据挖掘核心算法,并广泛应用于科学与工程领域。2007年研究结果《基于认知与非欧式框架的数据建模基础理论研究》获中国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8年获第二届 CSIAM 苏步青应用数奖。</p><p class="ql-block">超参数化</p> <p class="ql-block">吴曼青院士简介</p><p class="ql-block">吴曼青,1965年8月出生,籍贯安徽桐城,200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p><p class="ql-block">主要科研成果</p><p class="ql-block">吴曼青院士是我国数字阵列雷达理论和技术体系的奠基人和引领者,自主创新了数字阵列技术,推动雷达体制的持续创新,成功研制国际领先水平的空警500预警机雷达,推动合成孔径雷达技术与应用实现重大突破,积极推进网络信息体系及其相关技术的创新发展和实战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p> <p class="ql-block">程京<span style="font-size:18px;">院士简介</span></p><p class="ql-block">程京,1963年7月出生,籍贯安徽怀宁,200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医学院讲席教授、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p><p class="ql-block">主要科研成果</p><p class="ql-block">程京院士从事医学生物物理研究30余年,作为我国生物芯片领军人物,主持建立了国内急需的疾病预防、诊断和预后分子分型芯片技术体系。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成功研发了"呼吸道多病毒核酸检测芯片系统"、"全集成芯片实验室系统"、"车载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移动实验室"等多项抗疫科技成果,整体将国内病原微生物检测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牵头制定的生物芯片国家标准15项、行业标准8项获得颁布。获国内外发明专利共330余项,医疗器械注册证58项,欧盟 CE 认证证书39个</p> <p class="ql-block">徐南平院士简介</p><p class="ql-block">徐南平,1961年4</p><p class="ql-block">月出生,籍贯安徽桐城,</p><p class="ql-block">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科技部原副部长。</p><p class="ql-block">主要科研成果</p><p class="ql-block">徐南平院士是我国陶瓷膜产业和材料化学工程学科的开拓者之一,提出了"用化学工程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解决材料制备工程化问题和依托新材料发展新的分离与反应技术"的学术思想,自主设立了材料化学工程博士点,建成了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特种分离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成果转化培育了江苏久吾、江苏九天、南京九思等多个高科技公司,产品和技术服务企业超千家,产生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p> <p class="ql-block">安庆市历史悠久,是东周时期古皖国所在地,安徽省简称“皖”即由此而来。安庆市是“孔雀东南飞”“不越雷池一步”“六尺巷”等著名故事发生地,是“桐城派”故里,是以京剧鼻祖程长庚为代表的徽班成长的摇篮,是黄梅戏形成和发展的地方,还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陈独秀、“两弹元勋”邓稼先等人物的故乡,古皖文化、禅宗文化、戏剧文化和桐城派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p> <p class="ql-block">迎江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安庆市枞阳门外的长江边上,由天王殿、大雄宝殿、振风塔、毗卢殿、藏经楼等建筑组成,古称护国永昌禅寺,又名万佛寺。临江的山门上嵌有清光绪帝手书的“迎江寺”3个楷书金字,山门左右各有一只大铁锚,重约3吨。这是该寺有别于其他寺庙的独特之处。据民间传说,安庆地形如船,塔为桅杆,若不以锚镇固,安庆城将随江东去,故而设之。</p> <p class="ql-block">振风塔坐落在长江边上,号称“万里长江第一塔”,是七层八角楼阁式的建筑,北京白云观老道人张文采设计,相传它是为了振兴文风所建,建于明代隆庆二年,隆庆四年完工,已有400多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振风塔为七层宝塔,每一层都有自己对应的名称。第一层:一方雄镇,第二层:二水遥分,第三层:三极垂光,第四层:四大皆空,第五层:五妙境界,第六层:六朝遗胜,第七层:七级浮屠。</p><p class="ql-block">安庆振风塔是为振兴安庆文风而建。在明代以前,安庆没有出过状元,文风凋敝。一些星相家端详安庆地形后,煞有其事地认为,安庆一带江水滔滔,文采难以在此扎根,须建塔镇之,才不能让文采东流。此说虽然荒诞,但安庆自建成振风塔之后,境内文风果然昌盛,才人辈出,明清两代,不仅出了大思想家方以智、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状元赵文楷和书法大家邓石如等。文人、作家更是数不胜数,以桐城籍文人为开创者和主要作家的散文流派——桐城派。</p><p class="ql-block">桐城派是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亦称桐城古文派,世通称桐城派。兴起于清初,衰亡于清末民初,历时200余年学。学界一般以康熙年间方苞为开派首领,后有刘大櫆、姚鼐继之,绵延流传,直至晚清。道光、咸丰年间的曾国藩,他在《欧阳生文集序》中称道方、刘、姚善为古文辞后,以桐城地域命名的“桐城派”。戴名世、方苞、刘大櫆[kuí]、姚鼐[nài]被尊为桐城派“四祖”。</p><p class="ql-block">桐城派的散文理论,是对秦、汉历代以来史传文学写作经验的吸取和总结。其散文理论滥觞于戴名世,正式提出的是方苞,又经刘大櫆的补充,至姚鼐发展而完善。桐城派方苞的《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姚鼐的《登泰山记》,薛福成的《观巴黎油画记》等名篇,曾被选作大中学校文科教材。而现当代文化名人如胡适、郭沫若、钱钟书、朱光潜等,都受到过桐城派散文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桐城派的盛行,可说是继唐宋之后一场大规模的古文复兴运动。</p> <p class="ql-block">票价10元</p> <p class="ql-block">安庆素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之称。从迎江寺出来,马路对面就是长江大堤,登上大堤,江面宽阔,来往船只甚是繁忙。回望迎江寺是那样的耀眼</p> <p class="ql-block">安庆市为全国重点防洪城市。长江干堤总长223.2千米,其中在安庆段,同马大堤长173.5千米,安广江堤及梅林堤长49.7千米。长江干堤按防御1954年型洪水设计,安庆江堤为1级堤防,2024年6月特大洪水超过警戒线,洪水淹没了道路,有些地方1楼住户进水。</p> <p class="ql-block">倒扒狮牌坊建于明隆庆年间。东西面向,当街而立。原为四柱三门牌楼式汉白玉石建筑,坊额正面镌刻“黄门司谏”,背面镌刻“青锁纳言”。牌坊上有历史人物故事浮雕图案,周围饰以云龙纹。中柱上部镂雕有窗棂[líng]纹;基座上雕有4只倒扒石狮,卷发圆眼,张吻施爪,形象生动。“文化大革命”中,石雕倒扒狮被砸,牌坊大部分被拆除。今仅残存南端部分坊柱,高5.4米,宽2.35米,额枋上有镂雕的窗棂纹、云龙及人物等。1986年,在倒扒狮西段街口仿建1座水泥牌坊。</p> <p class="ql-block">倒扒狮子</p> <p class="ql-block">整个街区基本都是重修,古城遗迹几乎没有,只有走在青石路上,才让你感受一丝丝古韵遗风,很多馆舍关闭,想看看黄梅戏也停演,与其说古城,不如说是人造古城,找不到一点古皖国遗迹,古风不再,有些遗憾。</p> <p class="ql-block">要离开倒扒狮子街,回头望见诗人海子之作《给安庆》</p><p class="ql-block">五岁的黎明</p><p class="ql-block">五岁的马</p><p class="ql-block">你面朝江水</p><p class="ql-block">坐下</p><p class="ql-block">四处漂泊</p><p class="ql-block">向不谙世事的少女</p><p class="ql-block">向安庆城中心神不定的姨妹</p><p class="ql-block">打听你.谈论你</p><p class="ql-block">可能是妹妹</p><p class="ql-block">也可能是姐姐</p><p class="ql-block">可能是姻缘</p><p class="ql-block">也可能是友情</p><p class="ql-block">诗人在他短暂的生命里,努力保持着一颗圣洁的心。</p> <p class="ql-block">特别想听地道的黄梅戏,可惜不开门,后来出租车司机告诉我们可以去科学广场,那里每天下午4点,有很多黄梅戏爱好者在露天演唱,因时间关系,没有去。</p> <p class="ql-block">这是用水泥建造的倒趴狮子,现存安庆博物馆内。</p> <p class="ql-block">清末安徽四大教案</p> <p class="ql-block">孔雀东南飞</p> <p class="ql-block">不越雷池一步</p> <p class="ql-block">古人咏钱诗词</p> <p class="ql-block">古人对钱的称呼</p> <p class="ql-block">出土铜钱</p> <p class="ql-block">铸币模具</p> <p class="ql-block">安庆一日游,是因为听说倒扒狮子街,安庆古城有名才去的,虽然想看的让我有些失望,但意外的收获更大,我相信风景永远在路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