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一日寻思游览特色景观,慕名寻到了和平公园。放眼周边,却见这里除了勒石地名和一座钟楼之外,不过是路边绿地、街边公园而已。</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自然不甘于就此回程,于是搜寻周边景点,由此来到了“世界文学客厅”,可谓大开眼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进“世界文学客厅”,感觉就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相逢在这世界文学客厅,这里显然是专题介绍与南京相关文学信息的厅堂,并会定期举办主题展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正自随机游览间,有服务员提醒,专门的讲解员马上开讲,赶快过去聆听。</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聆听讲解,方知南京是国内惟一世界文都。2019年10月南京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学之都”后,政府就开启了文学赋能城市计划的实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世界文学客厅”位于南京紫金山入城余脉、古鸡笼山下东南角,由一座3000平方米的院落改造而成,于2024年4月开始正式开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据介绍,整个文学客厅11米高的主楼展馆被分上下两层,分设文·脉、文·码、文·枢三个主题展区。参观者可以在此了解公元280年至今的两千多年来,对南京文学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近千条文学事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客厅”的界定,则是因为此地曾是南朝文学馆和明朝十竹斋旧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500多年前,这里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文学馆所在地,而今这里是南京文学空间网络建设的中心和枢纽,开放后的“客厅”,为文学爱好者和广大公众提供了难能可贵的文学交流和活动空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世界文学客厅,明代称“十竹斋”,始创于明朝万历年间,始创人胡正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明朝万历年间后期,胡正言定居南京后,在南京鸡笼山侧买一块地,建造自己的居室。居室一侧种上了一丛修竹,并将自己的书斋以“十竹斋“命名。 从此他在“十竹斋”开始自己出版事业,以出版胡正言“十竹斋”代表的饾版、拱花等多色套印技术,集绘、刻、印于一体的木版水印技艺。可以确认,从“十竹斋”诞生之日开始,她就被赋予中华文化艺术元素,曾对日本浮世绘产生过直接影响,其悠久历史和辉煌成就,得到世界公认。</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位于展馆门上的这幅图片,展示的是位于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西北角的一株桧柏,是1500多年前的六朝遗物,故名<span style="font-size:18px;">“六朝松”</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史載,六朝时期梁武帝亲手将此树植于宫苑之中,隋军灭陈之后将建康城邑宫苑全部平毁,而此树却自兵火中幸存。明朝国子监建在这株六朝松所在的南朝宫苑旧址上。民国初年,在明国子监旧址上又建立起两江师范学堂,成为后来国立中央大学的滥觞。因此,这株六朝松成为南朝文脉流传千年、历丧乱而不息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进主馆大厅,一个DNA双螺旋设计的艺术构件悬挂于正中,这个由南京艺术学院张明教授设计的艺术品,铭刻了南京历史上的曾用名金陵、秣陵、建康……构件之间还刻印着从结绳到0101二进制文字演进的文码符号,画面首尾相连,象征着南京城市的文脉生生不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展馆一侧,以一块出土于越城遗址的陶三棱锥为起点,金陵千年文脉“流淌”出一个长条形展台,其中一面为数字化展板,参观者可从展板上了解公元280年至今、对南京文学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近千条文学事件。另一面展板展示了南京文都的八大文学专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展板上方悬挂着五幅不同时期的南京古城之图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为城市文学空间的重要枢纽,文学客厅已经成为文学之都的城市客厅、交流展示中心、文学创新活动的试验场,用来展示南京的文学文脉和作为“天下文枢”的独特地位,链接城市各区域文学空间与地标,分享南京文学数据共享系统,促进文学互动展示体验与文学创作创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讲解员告诉我们,考虑场馆选址所在地的历史沿袭,周边人文、建筑环境的特色特点,主楼展馆外墙石板设计成了竖排中国古籍书页的式样,绢黄色古书般的墙色典雅古拙与周边的老建筑、鸡鸣古寺非常和谐。晚间,投影在墙面的诗文则如读书人在‘翻页’,充满文学味道。外墙廊下支撑的绿色钢柱,更如根根挺拔绿竹尽显中国文人风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专业讲解员的专题讲解,为我们解读了这里作为城市文学客厅、文学空间枢纽、文学数据中心、文学梦想殿堂的目标定位,感觉真的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出世界文学客厅,就近走到了北极阁公园的另一个入口,沿路走去,感觉真的不错…</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在环山的林荫道上,犹如在欣赏隐藏在喧闹城市中的美丽山水画,颇有心旷神怡之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路走来,路过了文选亭,又一次走到了前一日到过的文思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至于北极阁的主体景观,位于相关单位院内,我辈自然无缘观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一天的最大收获,也许就是在世界文学客厅内扫码下载“探秘文都”小程序到手机,可以于此就文学、旅游和相关探索角度全面了解南京作为世界文都的方方面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打开“探秘文都”小程序,可见南京近400处文都地标随之“上牌”:只要打开“探秘文都”小程序,就可以跟着“宁好”发现南京城的特色文学地标,了解名人名作、文学热线、3D模型等丰富的地标信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出景区,赫然看到一块震撼人心的纪念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众所周知,发生于1937年12月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中,遇难同胞达30多万人。当时的死难同胞丛葬地分布于南京城郊18处,其中之一的北极阁丛葬地,就在这北极阁山南麓:当年的崇善堂将各地收殓的两千余具遇难同胞尸体葬于北极阁及近山城墙根附近一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抚今追昔,虽然我辈业已生活在幸福时代,仍然不能忘记曾经的过往:不忘历史才能更好地珍惜眼前走向未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