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沪沽湖?女儿国?走婚制?你听说过吗?哎呀,那可是现代社会里的奇葩,不去看一下太遗憾了!</p><p class="ql-block"> 春节,我携老伴到了这里。</p><p class="ql-block"> 沪沽湖很美,但我最感兴趣的不是风景,而是摩梭人的婚姻习俗,因为这种走婚习俗很特别,能让人产生太多的遐想与思考。</p> <p class="ql-block"> 我首先去了草海的走婚桥。路上,当地司机说,他们摩梭人数量不多,仅数万人,主要环湖而居,除少数人组建稳定的一夫一妻家庭,多数人还保留“走婚”的传统习俗。所谓走婚,就是家庭结构以女性为主,男不娶,女不嫁,白天各在自己家里,夜间男方按约定来找女方,黎明离开,这种自由组合关系维持的时间长短均以双方自愿为前提。</p><p class="ql-block"> 在走婚桥上,我问司机:“外地人可以参加走婚吗?”他摆手说:“那怎么行?那不是乱套了?”接着他说:“我们摩梭人原则上是不与外人通婚的,但也有个例。”我又问那些在外地上学和工作的摩梭人也走婚吗?他说是的,大多数人都会回来,因为他们在骨子里己经接受了这种传统习俗,反而对一夫一妻制不太适应。</p> <p class="ql-block"> 晚上,我看了一场摩梭人舞蹈表演,随后又同其它游客一起参与和她们的互动联欢。近距离观察穿戴艳丽民族服饰的青年女性,让人会产生一种非常愉悦的心情:因为她们太美了,站在她们中间,你仿佛站在鲜花丛中,欣赏一群色彩斑斓的蝴蝶,那种感觉就好比到了人间仙境,醉不由己!</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临走前,我和老伴去湖边看日出。坐在小木船上,我问她:你认为摩梭人的婚俗怎么样?她说摩梭人把男女关糸看的很平常,不为财产和子女的事纠结,也不存在因情感问题而引发的各类严重后果,挺好的……</p><p class="ql-block"> 是啊,我也是这样想的!</p><p class="ql-block"> 人类社会的最基本关系,就是男女关糸。我们把一夫一妻制称作文明,如今这种固定的、被国家法律保护的婚姻制度己维糸上千年,它在一个物质和精神相对贫穷的历史阶段,切实对社会稳定和公平合理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它会一直延续下去吗?至少从今天看,不少人是持怀疑态度的。我们崇尚辩证法,我们强调与时俱进,在看待现有婚姻制度的问题上,难道不应该持有相同理性和开放的观点吗?</p><p class="ql-block"> 实际上,在当下物质和精神高度发达的互联网时代,社会上的男女婚姻关系己悄悄发生变化。比如:现在大城市和江浙一带出现的“拼婚”和“两头婚”,就是对现有婚姻制度的挑战,许多年轻人不结婚更是对现有婚姻制度的一种排斥和反抗,我们又该如何接受和理解这种不可逆转的社会趋势呢?我们反对人性的无边界自由,但能否在保持底线的前提下给人性松绑,让男女关糸更大限度符合人性的需求,以解决现实中日益严重而普遍存在的性压抑和情感压抑现象呢?我们怎样才能从摩梭人的走婚制中得到启发、从而在人性和道德之间做出符合逻辑的选择与平衡呢?……</p><p class="ql-block"> “车到了!”老伴的呼喊,把我从荒诞的思绪中拉回到现实中来。</p><p class="ql-block"> 呵,泸沽湖,再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