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简 介</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镇远古城,又称镇远古镇,5A级景区。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古城自秦昭王三十年(前277年)设县开始已有2302年的历史。镇远古城占地3.1平方千米,河北岸为旧府城,南岸为旧卫城,远观颇似太极图。两城池皆为明代所建,现尚存部分城墙和城门。城内外古建筑、传统民居、历史码头数量颇多,古城有八大会馆、四洞、八祠、九庙、十二码头、吴王洞、四宫殿、古井、古戏楼等名胜古迹近200处。镇远自宋代赐名镇远州,便为黔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军事重镇。</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万寿宫,坐落于风景秀丽的镇远古城中河山麓。这里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人文景观与古建筑的瑰宝。始建于清代中叶的万寿宫,以9栋建筑构成,包括山门牌楼、戏楼、观戏厢楼等,每一处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整个建筑群以封闭式结构,高封火墙环绕,彰显着古朴典雅的韵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祝圣桥原名“舞溪桥”,又名老大桥,是一座由青石建造的七孔桥,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城,横跨舞阳河。该桥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由于数次被山洪冲毁,直到雍正时期才得以竣工,因此桥墩属于明代,桥身却属于清代。后因康熙祝寿,更名“祝圣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青龙洞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由祝圣桥、中元洞、紫阳洞、万寿宫、青龙洞、香炉岩组成,背依中河山麓,面临㵲阳河,依洞傍崖,贴壁临空,共有单体建筑36座,在长约300米的狭长悬崖地带间,集儒、道、佛、会馆、桥梁及驿道建筑于一身,是贵州省最大的古建筑群之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中元洞是古建筑群中最大的岩洞,相传张三丰道长在此修行,故而闻名。中元洞是张三丰修行的地方,而玉皇阁则是他居住之地。中元洞中供奉着千手观音和地藏王菩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府城历史文化街区,建城始于宋元时期。街区依山傍水而建,蜿蜓曲折的“歪门邪道”式传统街巷连接着热闹非凡的各处码头。传统风貌建筑鳞次栉比。府城历史文化街区作为镇远古城的魅力窗口。是镇远传统风貌建筑和房史街巷格局保存最为完整的核心区域,是承载镇远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和生活特色的重要场所。街区内现存文物保护单位19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包话邹泗钟祠(镇远博物馆),镇远码头大河关码头:府城码头.禹门码头、城隍庙码头、冲子口码头和米码头),黔东南党政和教育机构旧址,镇远石屏山古建筑群(34个点),镇远中央红军召开打富济贫活动大会旧址,镇远红九军团司令部旧址: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历史建筑74处,古街巷7条。古井4口.古码头5处。传统风貌建筑800余处。府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东至祝圣桥,南至舞阳河畔,西至米码头巷,北至石屏山脚。街区划定的紫线保护范国面积14.80公顷,核心保护范围面积5.17公顷,建设控制地带面积9.63公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邹泗钟祠,建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位于顺城街北侧,坐北朝南,由东西两院组成,总占地面积约102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880平方米。该祠是晚清朝廷为战死的邹泗钟所建的纪念祠堂。《黎文肃公奏稿》载:邹泗钟,镇远邛水人,由禀生从军,历保道衔,即选知府。清咸丰五年(1855年)发生战乱,泗钟号召乡勇,创义练团,保复桑梓。咸丰六年(1856年),清江厅被围,粮尽,泗钟冒险运粮,冲围而进,全活难民甚众。清同治元年(1862年)随同官兵,克复天柱县城。贵州泉司席宝田统军援黔,委办精捷全军营务,攻拔寨头、冷水、台烈等处。同治八年(1870年)正月,由青溪县督队进攻,克镇远府卫二城,乘胜攻拔施秉县城、谷陇、白洗等处。是年3月22日,进至黄平州属之黄飘,力战阵亡。1998年,将邹泗钟祠作为镇远历史文化展陈馆使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镇远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镇远的古巷道是镇远古城的腹心,古巷道狭长幽深,其结构错综复杂,有“六牌十巷”的说法。迄今遗存七条:石牌坊巷、四方井巷、复兴巷、仁寿巷、冲子口巷、米码头巷、陈家井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