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图书馆

柯思嘉

<p class="ql-block"> 2025年2月6日晴天</p><p class="ql-block">‌ 春节已过,天气晴朗,出门走走,去了网红打卡地今潮八弄。走着逛着,偶遇了位于虹口区武进路455号的巴金图书馆‌,这是以巴金先生命名的新型文化空间。一位志愿者与我说:“图书馆于2024年11月25日巴金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开放,旨在纪念巴金并推动文学和文化的发展”。</p><p class="ql-block"> 图书馆有二层,民国建筑,清水墙面,呈L型外貌,以巴金与上海文献图片展为主体,展示了大量关于巴金生平和作品的资料。</p><p class="ql-block"> 插队落户时曾看过巴金的长篇小说《家》《春》《秋》。特别是《家》,印象深刻,小说以高家公馆为背景,讲述了20世纪20年代初期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大家庭高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的故事,歌颂了青年一代的反封建斗争以及民主主义的觉醒,颇有现实意义。</p><p class="ql-block"> 只是解放后,再也没见过巴金的好作品了,也难怪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身在牛棚,除了写交代材料,干着粗活,已没有创作的欲望了。巴金在1978年到1986年的8年间写作了150多篇随笔,总题为《随想录》,把他对历史的反思、对痛失的亲友的追忆,对自我的拷问,对他不能认同的思想言论的批判,质朴而直白地讲述出来。在巴金《怀念鲁迅先生》这篇短文中,数笔白描,已勾勒出了那个时代的荒唐。比起老舍、傅雷们,还算幸运,能熬过WG,并能活过百岁,已是文人中的翘楚了。</p><p class="ql-block">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巴金长期卧床,依靠胃管进食和呼吸机维持生命‌,有些残忍,这寿非他本意,不要也罢。</p> <p class="ql-block">  巴金图书馆外景。</p> <p class="ql-block">巴金一家1962年于武康路寓所书房。</p> <p class="ql-block">  参观巴金展览的观众。</p> <p class="ql-block">鲁迅先生19世纪30年代写给巴金的信:</p><p class="ql-block"> 校样已看迄,其中改动之处还不少,改正后请再给我看一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81年 巴金“怀念鲁迅先生”百年诞生的文章。字里行间有特殊时代的扭曲,精神的摧残,生活的不易。</p><p class="ql-block"> 巴金参加过鲁迅的追悼会,生前为出版文章曾有过接触。</p> <p class="ql-block">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p> <p class="ql-block">  巴金曾主编过《收获》杂志,插队落户时,曾在农村好人家借到过多册旧版《收获》,在那精神食粮匮乏的年代,几乎读遍毎篇文章,收获匪浅。</p> <p class="ql-block">  图书馆里认真看书的读者。</p> <p class="ql-block">  我是第12539位献花者。</p> <p class="ql-block">  巴金博物馆回望。</p> <p class="ql-block"> 2025年2月8日草于艺泰一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