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印记(3)

张广西(长城内外)

<p class="ql-block"> 南泥湾</p><p class="ql-block"> 来到延安,自然会想起南泥湾,想起359旅。最早知道南泥湾这个名字还是源于著名歌唱家郭兰英演唱的那首《南泥湾》。“花篮儿花儿香,听我们唱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每当听到这首歌曲就对南泥湾充满了向往。 南泥湾隶属于宝塔山区,距延安市区只有40多公里,老伴建议趁着天色尚早,赶到南泥湾找家窖洞住宿,这也正合我意,到了陕北不体验一把住窑洞的滋味岂不遗憾。下高速不远,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村标石上“南泥湾”三个红色大字和南泥湾标志性建筑——稻香门。参观游览的人很多,观光车来来往往不停的穿梭,景区内高亢激扬的陕北民歌不时随风飘来,空气中似乎到处弥漫着信天游的味道。我们就近找了一家民宿窑洞住下,时值8月,室外的温度还很高,但室内不开空调仍然十分凉爽,看来陕北窑洞冬暖夏凉的特点名不虚传。</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简单早歺后,便开始了新的行程。行至旅游服务中心,一位陕北装束的老汉正载歌载舞。看了介绍才知道,他是南泥湾的农民“燕军”,曾经接受过中央电视台的采访,养羊30多年,因国家政策好,过上了好日子,为了感谢党和政府,他利用自己喜欢的民歌宣传南泥湾,没想到受到五湖四海朋友们的欢迎,至今已年近六十还在义务献唱。燕军热情邀请老伴为其歌唱伴舞,没想到平时比较内向的老伴竟然愉快的应允,我想,老伴大概是因为有广场舞的老底子才有如此“胆量”,看来还真是“艺”不压身啊。 南泥湾风景区,是当地为了打造南泥湾红色文旅品牌后来建设的,景区内建有湿地公园和党徽广场,供人们打卡留念和游玩,站在这里你会感受到旖旎的田园风光与红色文化相交融,人们在休闲娱乐中也能感受红色文化的记忆。再往前走10多公里才是真正的南泥湾旧址。我们先后参观了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毛主席视察南泥湾旧居、八路军359旅旅部、延安炮兵学校,中央管理局干部休养所。每一处革命旧址背后都有一段不平凡的动人故事。当年为了打破国民党的封锁,解决边区财政经济困难,减轻人民负担,1941年春,八路军359旅在王震旅长率领下奉命开进南泥湾,执行保卫边区,屯田军恳的光荣使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纪念馆内陈列的一件件原始简陋的农具诉说着当年的不易与艰辛。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带头开荒种地,纺线织布,养猪种莱,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奋斗,不但解决了迫在眉睫的财政经济困难,极大改善了延安的生产生活条件,而且为边区的自给经济和抗日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临近响午,天空忽然下起了阵雨,雨后的南泥湾天更蓝,山更绿,景更美。站在大生产纪念馆广场,迎风瞭望稻浪翻滚的千亩良田,359旅军恳战士们开荒种地的身影不断在脑海里闪现。没有革命前辈的牺牲和奉献,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他们,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延安精神的重要内含,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精神财富,无论今后国家多么强大,人民生活多么富裕,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不仅不能丢,而且要不断发扬光大,代代传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