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去年11月的滇西边陲行,我们来回都在昆明中转,<span style="font-size:18px;">有机会到昆明,自然要</span>利用转乘飞机的间隙去看看。不过因为行程安排比较紧凑,只有二个小半天的时间可以利用。</p> <p class="ql-block">都说去杭州要看河坊街、去成都要游宽窄巷子、到南京必须去夫子庙,那么到昆明呢?不妨就逛逛昆明老街吧!</p> <p class="ql-block">昆明老街是昆明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组成部分,<span style="font-size:18px;">拥有近900年的历史,</span>是昆明主城区唯一保存完好的历史文化街区。现今尚存的昆明老街的格局,就是由民国、清代时期的街巷肌理和建筑风貌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民居聚落、抗战胜利堂(原云贵总督府)和文庙,共同构成其“街”、“堂”、“庙”的格局。</p> <p class="ql-block">街区内存留了112处清末和民国时期的历史建筑,历经风雨沧桑,如今修缮后的昆明老街成了市民和游客的热门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抗战胜利纪念堂,大门设计为四根华表柱,中间悬挂着“抗战胜利堂”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穿过大门,<span style="font-size:18px;">就看到了高台之上巍峨的人民英雄纪念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碑前正中,镌刻邓小平所题“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字行楷,清秀雄逸。</p> <p class="ql-block">纪念碑后面是一个小广场,广场中间有一栋宫殿式建筑——<span style="font-size:18px;">抗战胜利纪念堂。这座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结构严谨而独特,会堂平面为战机造型,象征着抗战胜利的喜悦。</span></p><p class="ql-block">这里原为清代云贵总督署所在地,1946年在此修建纪念堂庆祝抗战胜利,2006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在昆明抗战胜利堂外有两座建于1944年的对称小楼,薄如纸片,形如酒杯,又似对月,故称对月楼、酒杯楼,<span style="font-size:18px;">也有人叫它为纸片楼。</span></p> <p class="ql-block">作为昆明老街的代表性建筑之一,因有点像上海的武康大楼,故也有人称其为“小武康大楼”。</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对月楼已改造成一家酒店,底层是商铺。弯曲弧形的楼体,黄色的墙面,造型独特,常常吸引着无数游人特别是年轻人前来拍照打卡。</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老街的石板路上,你会有一种时空交替的错觉,眼前既有雕梁画栋的老建筑、斑驳陆离的老物件,也有深宅老院中的咖啡厅、酒吧,让人恍惚中不辨今与昔,只觉时光似乎倒流了。</p> <p class="ql-block">甬道街里,最出名的建筑就是聂耳故居。</p> <p class="ql-block">聂耳故居代表了昆明传统的“一颗印”建筑风格,因其外形方正如印章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这栋历史悠久的建筑不仅是聂耳出生、成长的地方,也是展示其音乐成就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通过图片、实物、文字等形式,游客可以深入了解这位音乐天才的生平和艺术才华。</p> <p class="ql-block">甬道街,也是珠宝店集中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甬道街与景星街交叉口,就是有名的翠芳阁珠宝店。</p> <p class="ql-block">长约400米的景星街,曾称粮道街,因是清政府粮道驻地而得名。最具老昆明市井气息的景星街,街道两旁的老房子还依稀能看到当年的影子。</p> <p class="ql-block">钱王街,因晚清一品“红顶商人”、民间誉为“钱王”的王炽在此开设“同庆丰”票号而得名。钱王街全长约240米,连接小银柜巷、大银柜巷、居仁巷、曙光巷,“马家大院”、“福春恒商号”(昆明人习惯称它为“腾越总兵府”)等文物保护单位均坐落于此。</p> <p class="ql-block">钱王街、景星街口就是漫咖啡,是一家韩国品牌的时尚咖啡餐厅。也许,昆明人比较喜欢这种“漫咖啡慢生活”的节奏吧。</p> <p class="ql-block">室内装饰风格中西混搭,颇具特色,营造出一种温馨舒适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还有叁上咖啡。这家咖啡店与众不同的是可以晒着太阳悠闲度过下午时光,享受昆明慢节奏的悠然生活。</p> <p class="ql-block">来昆明老街,一定不要错过钱王街,这里曾是昆明的金融中心,保留了众多珍贵历史遗迹。</p> <p class="ql-block">在钱王街,马家大院因时常上演庭院话剧而声名远播。这家古典韵味十足的戏剧院会定期或不定期的上演《雷雨》、《昆明老街秀》等经典剧目,在充满古风古韵的院子里看戏,能更好的品味过往历史的风云变化。</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马家大院始建于1923年,原</span>是昆明市第一任市长、滇军名将马鉁的宅院。</p> <p class="ql-block">马宅在建筑风格上具有“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特点,属典型的“三坊一照壁”的白族民居经典建筑。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亚太地区2001年度文化遗产保护奖。</p> <p class="ql-block">院内现存有蒋中正给马鉁母亲题写的“慈得令名”、给马鉁父亲题写的“文苑耆英”、何应钦题写的“天南人瑞”和马鉁亲题的“景行前哲”共四块牌匾。</p> <p class="ql-block">马家大院的隔壁就是极为低调的“银柜”,老昆明人常以“蒋家大院”相称。</p><p class="ql-block">银柜的老主人蒋宗汉,年轻时英勇善战,屡立战功,从喽啰兵一路升迁,清同治十二年(1872年)因平叛有功被提任为腾越总兵,光绪十一年(1885年)在中法战争“镇南关大捷”中战功赫赫,晋升为贵州提督,赐一品衔。</p> <p class="ql-block">不仅长于带兵打仗,蒋宗汉还颇有商业头脑。他联合腾越商人明树功、董益三合伙创立了“福春恒”商号,并陆续在保山、下关、鹤庆、成都、香港及缅甸等地开分店。</p><p class="ql-block">据说,福春恒业务鼎盛时日进斗金,所生产的“狮球牌”细丝、“桃牌”面粉,打破了日货的市场垄断,于1937年才破产倒闭。其经营时间长达61年,从一个侧面折射了昆明近代史上金融业的兴衰。</p> <p class="ql-block">银柜的门脸极为普通,根本想不到里面却是一座深藏不露、别有洞天的大宅院。</p><p class="ql-block">现在被辟为民宿,据说档次很高,想去参观必须住宿,无奈放弃。</p> <p class="ql-block">资粮道,这是一家纯手工皮艺工作室。店内的货品都是纯手工制作而来,喜欢手工艺的朋友一定不要错过。</p> <p class="ql-block">嘉华饼屋位于光华街街28号,以其高端大气的装修风格和正宗的中国风元素、以及美味的鲜花饼和亲民的价格,成为光华街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建新园创办于1906年,是昆明一家具有百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米线店。我们的晚餐便是在这里解决,品味昆明的传统味道。</p> <p class="ql-block">从腾冲回到昆明后,原打算去海梗观海鸥的,因时间紧张,故改去市内的翠湖公园。</p> <p class="ql-block">经过云南大学,这是云南省唯一一所入选“985工程”的“双一流”高校。</p> <p class="ql-block">校园内一座古朴的“腾蛟坊”映入眼帘,上书“为国求贤”四个大字,仿佛在诉说着这里的历史使命。</p> <p class="ql-block">还经过翠湖西门附近的袁嘉谷故居。袁嘉谷号屏山居士,清光绪年间考中经济特科“一等第一名”,是云南历史上唯一的状元。袁嘉谷又在云南大学执教十余年,从封建王朝的状元,做到现代高校的教授,古今唯—人。只可惜宅第不开放,无缘一睹其真容。</p> <p class="ql-block">被誉为昆明城“绿宝石”的翠湖公园在元代之前是滇池的一个小湖湾,后因滇池水位下降而成为一汪清湖。当年这里多稻田、菜园,被称为“菜海子”。后来,因为东北面有九股泉汇流成池,翠湖又有了个好听的名字——九龙池。</p> <p class="ql-block">至民国初年,改辟为园,园内遍植柳树,湖内多种荷花,始有“翠湖”美称,并以“翠堤春晓”闻名。</p> <p class="ql-block">翠湖公园的西门为古色古香的石坊,橘色的琉璃瓦飞檐下书有金色大字“翠湖”,楹联为:“十里春风青豆角,一湾秋水白茭牙”,背面门头题字为“湖漾秋华”。</p> <p class="ql-block">从西门进入,首先看到精品茶花园,园内植物花卉相映成趣,仿古建筑、回廊相得益彰,成为继观鱼楼之后的又一特色鲜明的园中园。</p> <p class="ql-block">大门匾额“霞灿鸥翔”,楹联“海上千枝光照水,城西十里暖烘霞”为明杨慎《望江南》中的妙句,<span style="font-size:18px;">正是翠湖风景的真实写照。</span></p> <p class="ql-block">接着来到海心亭,为四方重飞檐建筑,雕梁画栋,自康熙年间建成后,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在此谈古论今。正面楹联为:“百亩碧漪经雨洗;四堤绿柳任风梳。”</p> <p class="ql-block">在翠湖公园观光游览的感受之一就是其人文底蕴深厚,这些匾额楹联已经高度凝练了翠湖之美。比如<span style="font-size:18px;">此处的楹联为:“城市别开仙佛界;楼台妙在水云乡”,为清著名文人陈荣昌题写;匾额</span>“荷静风恬”为周钟岳所题,其书法被世人评为“笔力雄浑、骨力深稳”。</p> <p class="ql-block">再来看看陈荣昌笔下的翠湖之美吧:“南山已卧归,久不听宫莺。何事二三月,忽闻千万声。春风吹菜海,晓梦入蓬灜。仿佛朝天去,满身花露清。”</p> <p class="ql-block">园中亭台楼榭最集中之处便是湖心岛景区了。这里琉璃碧瓦,朱柱飞檐,亭台参差,回廊蜿蜒,令人目不暇接。</p> <p class="ql-block">亭额“海天看鹤”,于右任题。楹联:“秋水清无底,奇石浪纹斜”,为清代黄奎光所题。</p> <p class="ql-block">观鱼楼始建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其内楹联为:“有亭翼然,占绿水十分之一;何时闲了,与明月对饮而三”,此联曾多次入选“全国风景名联”,上联出处为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下联出处为李白的《月下独酌》,亦为黄奎光所撰并书。</p> <p class="ql-block">观鱼楼前的晚香亭子处的楹联为:“赤鲤跃碧波吞却三分明月;红莲开翠海托来一瓣馨香”。</p> <p class="ql-block">翠湖周边坐落着许多人文景观,翠湖西岸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p> <p class="ql-block">在云南近代历史上,有两所学校(一文一武)堪称双璧璀璨,其中“武”指的就是云南陆军讲武堂,培养了众多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其中最著名的是朱德、叶剑英等。</p> <p class="ql-block">云南陆军讲武堂的隔壁就是云南革命军事馆,可惜周一不开放。</p> <p class="ql-block">回到翠湖公园,这里的红枫林层层叠叠,与湖水交相辉映,形成一幅唯美的秋日画卷。</p> <p class="ql-block">不过,我们来此的主要目的是来看海鸥的。秋冬季节,<span style="font-size:18px;">红嘴鸥在湖面上轻盈地翻飞,与游客互动,成为昆明最美的一道风景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从1985年起,每年11月以后,</span>成千上万的红嘴鸥从西伯利亚飞来过冬。转眼40年过去了,红嘴鸥年年如约而来,至今未变。</p> <p class="ql-block">为什么冬天海鸥都要来昆明呢?原来,昆明是个四季如春的城市,适合海鸥过冬,加之昆明人视鸥如友,爱护红嘴鸥。于是乎,红嘴鸥便和昆明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每年11月份,它们就飞来昆明,直到第二年春暖花开之时,再飞回老家繁衍生息。</p> <p class="ql-block">逛翠湖赏海鸥已成为<span style="font-size:18px;">春城的一大景观。</span>红嘴鸥漫天飞舞,人们站在湖畔近距离观赏、喂食,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象让人心情舒畅。</p> <p class="ql-block">蓝天映衬下,展翅飞翔的红嘴鸥仿佛一朵朵飞舞的白云,美丽而灵动。</p> <p class="ql-block">看着空中自由飞翔的红嘴鸥,游客们则享受着它们带来的美好和惬意。</p> <p class="ql-block">想起30年前在海梗观鸥的场景,至今仍乐在其中。</p> <p class="ql-block">红嘴鸥想来是一种非常聪明的海鸟,感受到了昆明人的好客和欢喜之情,故年年不辞辛苦,从遥远的西伯利亚迁徙至此过冬,成就了属于昆明的秋色与红嘴鸥、人群与红嘴鸥的和谐景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