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当舰载机如雷霆之势从航母甲板呼啸腾空,标志着十里飞机城为国防建设立下的赫赫战功。在这神奇的土地上,松陵文化宫像无名英雄,隐于幕后,鲜为人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松陵文化宫,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这里,曾见证共和国元帅代表中央军委庄重发布命令;这里,一次次召开新机型动员大会;这里,还是表彰一线航空产业工人的荣耀殿堂。它不只是一座建筑,更是企业文化的圣地,职工家属心灵的温暖港湾。</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松陵文化宫,已然成为一座具有崇高象征意义的精神圣殿。它宛如雅典,孕育了希腊哲学的智慧之光;恰似洛阳,承载着中国儒、道、佛的文化底蕴;仿若麦加,是穆罕默德信仰的神圣之地;更如耶路撒冷,成为三大宗教交汇融合的精神高地。然而,身处商业文化中心的文化宫,却沦为资源整合与利益争夺的焦点,像待宰的羔羊,命运岌岌可危。</p> <p class="ql-block">惊悉,松陵文化宫即将被拆除,一股故乡罹难的义愤,在我心中熊熊燃烧。这片承载着我们60多年生活记忆的家园,即将惨遭破坏,怎能坐视不管?于是,挥笔写下;《拆哪?别拆文化宫》。这篇文章一经发表,如同重磅炸弹,产生强大冲击波,在航空子弟兵中激起汹涌波涛,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家乡保卫战。人不分老幼,地不分南北,同仇敌忾,挺身而出。跟帖留言,声援声讨,人们怒斥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终,这座承载着无数回忆与情感的精神家园得以保全,并被沈阳市自然资源局列为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得到了官方的认可与保护。这场被誉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拯救行动,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作为这场行动的“吹哨人”,我深感自豪。</p> <p class="ql-block">在春风荡漾、万物复苏的美好季节,一封来自南国的信件,带着心仪女同学的问候翩然而至。我满怀深情回复了一封长信,题为《也无乡思也无愁》。在信中,我将家乡三台子的来龙去脉、前世今生以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尽情倾泻而出。这封信被同学们转发后,如同星星之火,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反响,许多报刊媒体和自媒体纷纷转载摘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生活了六十多年的这片土地,童年的乡土情结早已深深扎根心底。我将这份眷恋和热爱浓缩笔端,饱含深情记叙了家乡的陈年往事,还原了红楼大院的点点滴滴。这些追忆家乡往事的文字,最终结集成册,形成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型非虚构纪实散文集</span>《三台子纪事》,这是目前飞机城的唯一。《三台子纪事》以细腻的笔触、真实的情感,<span style="font-size:18px;">徐徐展开了历史画卷和尘封往事,</span>全景式再现了十里飞机城独特的历史风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皇姑区委、区政府为《三台子纪事》,举行了盛大的发布仪式。有关部门又组织座谈会,著名学者、辽宁大学教授王向峰赋诗赞道:“乡土人文韵味深,不凭虚构自含真,三台本是烽烟地,为有松陵冠古今。”这句诗,既是对《三台子纪事》的高度评价,也是对家乡历史文化的深情礼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