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传习录》第十四天

听雨

<p class="ql-block">  美好的一天从学习阳明心学开始,清晨读原文、听博仁老师导读。今天继续学习《传习录》十四、【陆澄录】,陆澄请教先生说:仁、义、礼、智的名称是不是“已发”之后才有的,先生说是的。陆澄又问:“那恻隐、羞恶、辞让、是非这四者都是性的表德吗?”</p><p class="ql-block"> 先生回答说仁、义、礼、智也是性的表德,性只有一个。这些都是致良知之后性的一个发用,良知光明以后,仁义礼智信是自然具备的德行。性就是道,惟精惟一就是道,也是天理。反过来就天理服于人而言,称之为性,就主宰人的身体而言,称之为心。所以心即理,心即性。良知之心发用出来的时候,遇到父母就称之为孝,遇到君主就称之为忠,这就是天理,万事万物也是这个例子。因此人只需在良知之心上下功夫,存天理、去人欲、致良知。</p><p class="ql-block"> 阳明先生和弟子们在讨论为学功夫,初学时心不定,可以静坐平息念头,当心稍定以后就要做省察克治的功夫,一旦觉察有私心,一刻也不能等,立即追捕,立即改正,不然稍纵即逝,就应该个猫抓老鼠一样,一下子斩钉截铁的治住,不留喘息的余地,每时每刻诚于己,立刻省察克治,依良知之心去做,每时每刻诚于己,这才是真功夫。</p><p class="ql-block"> 陆澄又问夜里怕鬼怎么办?阳明先生回答说心里有鬼才怕,是自己的心邪了,不是被鬼迷了,是自己的心迷了。只有拿起良知之剑,存天理,去人欲,鬼自然荡然无存。</p><p class="ql-block">读家书后感悟:</p><p class="ql-block"> 今天有幸拜读庆铃老师的家书。钦佩庆铃老师的学习态度,能够每天花费大量时间认真抄原文,写感想,看家书,听点评,每一步都是按部就班的做好。庆铃老师学习的过程中也是历事炼心的过程,能够时刻自省,觉察自己每时每刻的起心动念,是否专注于学习,还是被没有干完的家务事带跑?更佩服庆铃老师在自己动摇,外部也助力的情况下,能看清自己的本心,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在致良知的光明大道上永远走下去。感恩庆铃老师优秀家书的贡献。</p><p class="ql-block">听点评感悟:</p><p class="ql-block"> 今天听张超老师点评责善,对昨天的学习内容又复习一遍,理解的也更透彻。张超老师说进入知识班开始学习传习录,阳明先生对弟子疑问的解惑过程也顺带解开了他心中曾经的疑惑,使学习又重新加速。我们哪个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最开始就学习了立志、勤学、改过、责善,先生又再次强调为学必须有个本源,要从本源上下工夫, 而这个本源就是立志,志向坚定,则方向明确,目标清晰,才能踏踏实实走好脚下每一步,理上明、事上磨、境上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