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正阳门原名“丽正门”,俗称“前门”,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南端,是明、清两朝北京内城的正南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明正统二年(1437年)开始修建城楼、箭楼及瓮城,正统四年(1439年)完工,并改名“正阳门”。正阳门是中国古代城市防御性建筑,也是北京城内唯一城楼、箭楼保存完好的城门。</p><p class="ql-block">正阳门箭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前门”</p> <p class="ql-block">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正阳门被毁,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参照崇文、宣武二门重建。</p> <p class="ql-block"> 正阳门作为北京仅有的一座城楼、箭楼保存完好的封建帝都之门,既是历史文化遗存,也是北京古都特色的绝佳载体,人文蕴含深厚。正阳门作为不可再生的文物资源,以其无声的建筑语言,不仅向世人展示出封建社会都邑城垣中的一个局部,而且,在古代建筑、文化艺术、民俗礼仪、王朝历史等方面,都有其独立的存在意义与研究价值,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北京城的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 明末崇祯十七年(1644年)四月二十九日晚,农民起义军首领李自成在率部撤离北京时,放火焚毁宫殿及内城九门城楼,其中就包括正阳门的箭楼。</p><p class="ql-block">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五月十一日,正阳门外的一铺面房不慎失火,恰遇风大助燃,火势蔓延,连及正阳门南端的箭楼,还同时烧毁了东西月墙闸楼、官房等设施。金简上奏折请求修缮正阳门,获乾隆皇帝批准实施。这次大规模的重建和修缮,自当年的八月中旬开始,至十一月底竣工,共用去工料银六万八千七百九十九两。然而,由于在施工中,没有全部新换砖石,致使新建箭楼和旧门瓮券内有裂缝和鼓闪现象。出现了工程质量问题,负责督工的大臣英廉、和珅只好自请出资赔修,具体负责施工的工部郎中德龄等也分别受到了处分。</p> <p class="ql-block">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正阳门箭楼失火。经历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清廷国库空虚,财力紧张。箭楼所需的三丈四尺多长的大梁,都无力筹办。后来把西郊畅春园中九经三事殿中的大梁拆下使用,才把箭楼修复。</p> <p class="ql-block">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6月16日,义和团在前门一带查禁洋货,并放火焚烧了前门外老德记大药房。正阳门箭楼在这次火灾中遭到严重损毁。8月14日,箭楼又遭八国联军火焚,城台以上部分尽毁。</p><p class="ql-block">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底,当逃往西安的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即将回京,负责迎驾的官员在残存的正阳门箭楼城台上,用杉槁、苇席、彩绸临时搭建了彩牌楼,以迎圣驾。</p> <p class="ql-block"> 民国四年(1915年),由当时的内务总长兼北京市政督办朱启钤主持,延聘德国建筑师罗斯凯格尔对正阳门进行改造,拆除正阳门瓮城及东西闸楼,在城楼两侧城墙上各开两个券门,有效解决了前门城楼一带的交通拥堵问题。在拆除瓮城的同时,还对箭楼进行了改建。箭楼改造时,抱厦东西两侧各新增4孔箭窗。同时,每个箭窗上加饰了西洋风格的水泥弧形华盖,在箭楼窗下增建了白玉石抱柱和汉白玉栏杆,形成悬空式平台。箭楼门洞之上增加了“正阳门”横匾,东西两侧增加了栏杆,且增建了“之”字形登城马道。</p> <p class="ql-block">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时在正阳门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p><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拆除了城墙,后由于兴建地铁,瓮城内城楼南侧关帝庙、观音庙两座庙宇也逐步被拆除。</p> <p class="ql-block"> 1989年和1991年分别对正阳门箭楼、城楼进行修缮,并对公众开放,成为一座展示老北京历史文化的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正阳门城楼</p> <p class="ql-block">北京有正阳门.德胜门.西直门等九个城门,正阳门规格高于其它八门,素有“四门三桥五牌楼”之说。</p> <p class="ql-block"> 北京正阳门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社会价值,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应该加以保护和传承,让后人也能够感受它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和文化意义。</p> <p class="ql-block"> 正阳门作为北京中轴线上的重要建筑,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作为中国传统建筑中规模较大的代表性建筑之一,其建筑结构和构造技艺是城市历史和建筑史研究的重要依据之一。正阳门曾是旧时京城各大行宫、祭祀场所、点将台的交通要道,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代表了中国古代城市建筑和政治制度的发展,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魅力,是传统文化中重要的象征和历史见证。</p> <p class="ql-block"> 正阳门位于中轴线的南端,是外敌进攻的必经之路。它采用双重城门结构,即内城门和外城门之间设置了空间,形成了两道防线。正阳门的箭楼是最能体现古代军事防御思想和技术水平的建筑,其千斤闸作为古代工程设计的一部分,展现了古代工程师的智慧和创造力。同时,正阳门在城门布局、防御设施、视野与通信以及防御战略地位等方面均体现了军事防御上的科学价值,研究和理解正阳门的军事防御布局对于军事史研究和城市防御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 正阳门所深植的文化内涵,无论是建筑、装饰、工艺,还是文化传承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对于弘扬国家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起到了重要作用。时至今日,它成为了文化教育的场所,举办了各类展览、讲座和文化活动,促进了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此外,正阳门周边作为城市更新和改造的重点区域,通过保护和开发,进一步推动了城市功能的完善和社区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 1988年1月13日,正阳门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前面外大街</p> <p class="ql-block"> 从前门外大街看正阳门箭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