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九、初十全开工

青莲风雅(谢绝私聊)

<p class="ql-block">  今日已是大年初十了。从初八上班以来,就开始了收心工作,把同志们从过年的节日氛围中唤醒过来,初九就更是这样,各项工作都紧锣密鼓地开始了。在城里,人们的年已基本过完了,都开启了复工复产模式,到正月十五元霄节一过,就彻底过完年了。农村人还正在过年,直到正月二十三,送完灶神,燎过疳之后,才彻底结束过年模式,开启复工复产模式,正式备耕进行“三春”生产了。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春节,俗称过年,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象征着团圆、祥和与新的开始,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节日,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情感与民族凝聚力。对于中国人来说,春节承载着数千年的文化传承,是对祖先的缅怀、对传统习俗的坚守,从贴春联、放鞭炮到吃年夜饭、守岁等一系列习俗,都深深烙印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p><p class="ql-block"> 春节对于中国而言,不仅仅是一个家庭团聚、辞旧迎新的节日,更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象征。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人们放下一年的辛劳,与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共同祈愿新的一年平安吉祥、五谷丰登。每年春节期间,数以亿计的人口流动,构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类迁徙。在这期间,无数游子跨越千山万水,只为与家人团聚。俗话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或者说“挣钱不挣钱,回家过年”。在外的游子,无论身处何方,无论干什么,无论有钱没钱,都得回家过年,一家人团圆。这就是中国年,这就是中华民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p><p class="ql-block"> 燎疳,也被称为“燎干”或“跳火坑”,是中国民间春节期间的一项传统习俗。这个活动通常在农历正月二十三的夜晚进行。“燎”字在这里有“了”和“疗”的双重含义。人们相信,从火上越过可以保佑一年身体健康,百病不侵,甚至有疗治心病的效果。燎疳时使用的火必须是柴草火,如麦草、胡麻草、荞麦草、蒿子等,最好的当属谷子杆了。因为这些野草被认为具有祛病的作用。在西北地区,正月二十三被称为“家家户户都燎疳”的日子。人们会在门前堆放柴火,夜幕降临后点燃,照亮整个西北大地,场面壮观而美丽。燎疳不仅是西北春节的尾声,也是社火的闭幕时间。在这一天,表演社火的人会前往全庄人祭祀的庙里烧香、磕拜、卸装,并将所有的社伙道具交回社火头儿封存。自此,人们可以开始自己的日常生活。</p><p class="ql-block"> 春节过后,万物开始生长,人们也开始了新的工作和生活。燎疳,这一古老的传统习俗,不仅带来了节日的欢乐,也寄托了人们对健康和美好生活的期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令人遗憾的还是忘不了故乡,放不下老家,特别是在过年的这种很隆重的传统节日,印象中第一意念就总是老家,同志们见面时第一问候也是是否回老家过年。不是这个地方有多好,而是这里有着童年的美好回忆,有父母的影子,并且是唯一能够感受到温暖的地方,可惜再也回不到当年当.时,物是人非,岁月不再。行年五十多岁,在外地自己是外乡人,回到故乡,没有几个人能认识自己,自己亦是外乡人。故乡成了自己时时牵挂割舍不掉,而又无法回去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年过起来好快,不经意间七天就完了。但日子却不好过,有艰辛,有曲折,有困苦,有疑惑。在这如飞的日子里,我们又该如何成就自我,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每日廉洁古诗词一首,今日是唐代张谓的《题长安壁主人》:</p><p class="ql-block"> 世人结交须黄金,</p><p class="ql-block"> 黄金不多交不深。</p><p class="ql-block"> 纵令然诺暂相许,</p><p class="ql-block"> 终是悠悠行路心。</p><p class="ql-block"> 这首诗,诗人用精警的语言,揭露了中唐以后世风日下的情形。世俗社会“友谊宝塔”完全建筑在黄金的基地上,没有黄金这块奠基石,马上就会垮台。黄金成为衡量世人结交的砝码:这边黄金不多,那边交情跟着不深。两者恰好构成正比例。诗的开头两句就是揭露出金钱对人情世态的“污染”。 诗题中的长安壁主人,是典型的市侩人物。作为大唐帝国京都的长安,是中外交通的枢纽和对外贸易中心,“丝绸之路”的集散地。中唐以来,工商业,尤其是商业特别兴盛。在繁荣热闹的长安东西两市场里,麕集着形形色色的商品和各种奇珍异宝。黄金作为商品流通的手段,在这花花世界里神通广大。而长安又是全国政治中心,随着朝政的腐败,趋炎附势,钻营逐利的现象更为突出。所以,在封建社会里,出现长安壁主人这类人物是并不奇怪的。 诗的后两句:“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形象地勾画出长安壁主人虚情假意的笑脸和冷漠无情的心。别看他口头上暂时相许(“然诺”),只不过是表面上的敷衍应酬,根本谈不上什么友谊,他的心,像路人般冷淡。“悠悠”两字,形容“行路心”,看似平淡,实很传神,刻画世情,入木三分。 文学是社会的一画镜子。这首诗言浅意深,富有哲理意义,反映了唐代社会世态人情的一个侧面。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2月7日 酒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