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节里说情人

信望爱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少年时家中有一幅年画,画中的人物是一幅神话故事《追鱼》。说的是碧波潭中的红色鲤鱼精,变成了牡丹小姐每天陪着穷书生张珍读书,最终嫁给了穷书生的故事。我那时也已经在小学二年级读书,放学时总喜欢去离家不远处的一个大水塘边上读书,我幻想着能有一天属于我的红鲤鱼精能从水中上来,为我红袖添香。可以说“红鲤鱼精”就是我童年的梦中情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童话终究是童话,不能成为现实,但情人的美好故事却从少年至今长久的留在了我的心中。今年的情人节又快到了,这一始源于西方的节日,国人们各带着自己有色的眼镜去诠释着它。一条条不标准的解读,演绎成了一出出畸形的情人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月14号的情人节,其背后本来是一个凄美的故事,就如我童年里所迷恋的“红鲤鱼精”与张珍的故事,牛郎与织女、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一样的美好,让人为之而纪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近些年来,情人节在中国也大大的流行起来,其规模在不断的扩大,从少男少女们的所爱渐渐扩展到了老妪老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节还是那个节,名字也还是那个名字,但节日的内含却不再是那样地圣洁和美丽了。网传曾有一所大学对女生发起过一次问卷调查,内容是:你若是喜儿(白毛女)是选择嫁给大春还是选择嫁给黄世仁。其结果是一边倒的选择了—愿意嫁给黄世仁先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相信对于这样的结果已经没有人震惊了,因为现如今里的人们,早已对这样的观点并不感到陌生,甚至很多人心中早已认同了这样的观点,并默默地为其点头、鼓掌。心中早已将传统的良知、道义、贞操嗤之为老套。曾在全国著名相亲节目里的相亲女,她对着镜头曾面向着全国的观众说出了她自己的人生格言:“任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车上笑。”她的人生格言现如今已成为了多少女孩(女人)们心中的人生誓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人一旦失去了信仰就会没有了敬畏之心,而坏掉了的良知也会像决堤的大坝失去了作用。一切向钱看!谁发家谁光荣,谁受穷谁狗熊!随之而来的便会是损人利己者称王、成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古老的中东有一个极富有且年轻而英俊的国王,他的名字叫所罗门。他不但英俊且人极有智慧。他治国兴邦,在面对一切世俗偏见的事上,他不顾宫廷里的规条,竟勇敢地爱上了一位牧羊女—书拉密女。他为自己的爱情发下誓言说:“爱如死之坚强,洪水也不能淹没。”他化妆成为一个乡村男子,以爱为旗开始了对牧羊女—他的佳偶的不懈追求,他的努力终于成功了!王的轿撵抬走了王心中的佳偶-牧羊女。她成为了王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美好的故事能引导人们以心向善,一个有着十四亿人口的大国,一个拥有着五千年优良传统的民族,实实需要的是良知的回归。今天的中国所需要的不是要讴歌什么情人小三、小四,而是真正需要的是誓死不移的—佳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中国人从不缺乏自己情人与佳偶的故事,其中有梁祝,有相濡以沫的美好爱情典故。还有,不管你走到中国哪一个城市的大街上,你都会看到一个个白首老翁、老妪蹒跚地推着自己的佳偶。那轮椅上坐着的正是他(她)们的一生的情人,终生的佳偶。</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