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从新生儿的"拳头放嘴里"行为到其导致新生儿最后对泰迪熊、洋娃娃、软玩具和硬玩具依恋(attachment)的过程中,我们能察觉到丰富的变化。</p><p class="ql-block"> 口唇的兴奋和满足十分重要,这是所有其他事情的基础,但我们还是可以发现另外一些因素也很重要并值得研究,总结如下:</p><p class="ql-block">1.客体(object)的特性。</p><p class="ql-block">2.婴儿认识"非我"("not-me")客体的能力。</p><p class="ql-block">3.客体的位置﹣﹣外部、内部、边缘。</p><p class="ql-block">4.婴儿创造、构想、设计、发明和制造客体的能力。</p><p class="ql-block">5.亲密客体关系的起源。</p><p class="ql-block"> 我用"过渡性客体"和"过渡性现象"这两个术语来命名体验的中间区域,包括在拇指和泰迪熊之间,在口欲满足和真实的客体关系之间,在原始的创造性行为和已经被内射了的投射之间,在原始的无意识获益和承认获益之间(说"ta")。</p><p class="ql-block"> 婴儿牙牙学语,大一点的孩子在睡觉前反复哼唱歌曲和调子,儿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确定自身与外部世界。同时,在成长过程中,婴儿不断使用不属于其自身身体部位的某些客体,但这时,婴儿还不能完全认识到他们属于外部世界。这些都属于过渡性现象这个中间区域。</p><p class="ql-block"> 显而易见,一块毛毯(或别的什么)是部分客体的象征,例如乳房。然而,重点不在于它的象征价值,而在于它是真实的。尽管是真的,可它不是乳房(或者母亲),而是乳房(或者母亲)的重要代表。当象征被使用的时候,婴儿已经可以清晰地辨明幻想与现实、内部和外部客体、原始创造和知觉。我想说:过渡性客体给婴儿提供了一个空间来接受差异和共性。我想这个术语描述了象征主义根源,是一个对婴儿由主观到客观发展的描述;在我看来,过渡性客体(诸如毛毯)就是通往体验的发展旅程上的必经之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