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去杭州西湖游玩,你不能不去孤山。孤山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风景区的西北角,是西湖最大的天然岛屿,四面环水。孤山位于西湖的里湖与外湖之间,东接白堤,西连西泠桥,形如牛卧水中,浮在碧波萦绕的西子湖中。孤山不仅是观赏西湖景色的最佳之地,还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这里是文物胜迹荟萃之地,拥有文澜阁、浙江博物馆、西泠印社、放鹤亭、秋瑾墓等众多景点。孤山的海拔高度为38米,面积约20公顷,是一个融自然美和艺术美为一体的立体园林。孤山不仅是一个自然景观丰富的地区,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登孤山,你会不由自主地想起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这首诗童叟皆知,描绘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梅妻鹤子”这个成语人人皆知,意思是以梅为妻,以鹤为子,后用以比喻隐逸生活和恬然自适的清高情态。它出自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说杭州孤山有个叫林逋的隐士,不娶老婆,更没有孩子,特别喜欢种植梅花和豢养仙鹤。林逋,也叫林和靖,是因为他死后宋仁宗赐给他谥号“和靖先生”。他是宋代著名诗人,以咏梅诗词闻名。他长期隐居孤山,他的“梅妻鹤子”故事也为孤山增添了许多文化色彩。他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成功地描绘了梅花清幽香逸的风姿,被誉为千古咏梅绝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孤山上修建有范公亭,这自然是为纪念范仲淹而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出自他的《岳阳楼记》,表达了范仲淹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愿意为国家的前途与命运分忧的爱国情怀。</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林升诗句中的楼外楼就在山脚下。《题临安邸》这首诗,通过对临安城内外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南宋朝廷沉溺于享乐、忘却国难的强烈不满和批评。</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孤山上修建了林社,这是为了纪念晚清时期的官员和教育家林启。林启在杭州任职期间,大力兴办教育,创办了求是书院,这是浙江大学的前身。他还建立了养正书塾,成为杭州高级中学的前身。此外,林启还创办了注重课堂教学与实习的蚕学馆(今浙江理工大学),对中国蚕桑丝绸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培养了许多杰出人才,如邵飘萍、陈独秀、许寿裳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孤山脚下有西泠印社。它创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由浙派篆刻家丁辅之、王福庵、吴隐、叶为铭等召集同人发起创建,吴昌硕为第一任社长。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宗旨。是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国际性的研究印学、书画的民间艺术团体,有“天下第一名社”之誉。</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孤山上修建了中山公园。公园建在清朝御花园原址上,里面有中山纪念林和中山纪念亭。园内布局十分巧妙,将天然孤山景色和人工的亭台幽径结合一体。</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孤山西泠桥畔有秋瑾墓及雕像。墓地正面有一块大理石墓碑,上面刻有孙中山亲笔题写的“巾帼英雄”四字。周恩来也为她题词“勿忘鉴湖女侠遗风,望为我越东女儿争光”,号召世人向秋瑾学习。</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孤山西泠桥畔还有苏小小墓,即慕才亭。一座慕才亭,刻满了文人墨客的对联,或称颂、或凭吊、或惋叹。苏小小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个经典形象,正史中并无记载。多作为才貌双全的佳人形象出现在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中,白居易、刘禹锡、李贺、张祜 、李商隐 、罗隐 、温庭筠等众多诗人均有许多有关苏小小的作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西湖的美不仅体现在风景秀丽,更多是被这里的爱情故事所吸引。白娘子和许仙的爱情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大家可能对苏小小的爱情故事知之甚少。苏小小,南朝时期的一位才貌双全的女子,出身于钱塘的官宦家庭。她自幼聪明伶俐,琴棋书画无一不精,尤其是诗歌辞赋方面更是天赋异禀。然而,命运多舛,父母的早逝让她不得不寄住在姨妈家,并最终为了生计沦为歌妓。一日,苏小小乘着自己设计的油壁车在西湖边游玩,偶遇了风度翩翩、气宇轩昂的少年阮郁。两人因一场小小的意外(马匹受惊)而结缘。苏小小即兴吟出“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的诗句,深深吸引了阮郁。两人一见钟情,迅速坠入爱河。他们的爱情不受身份、家世的束缚,是纯粹的灵魂相互吸引。然而,阮郁的父亲,当朝宰相,对这段恋情极力反对。尽管他一直在背地里支持儿子,但他不愿让苏小小进入家门,为了维护家族声誉,最终逼迫阮郁离开杭州,前往京城。阮郁的离开让苏小小陷入了深深的孤独和思念之中。她每日盼望着阮郁的来信,但时间一天天过去,却再也没有消息。她逐渐明白,自己或许被遗弃了,内心的痛苦使她陷入抑郁。在苏小小最孤独无助的时候,一位名叫鲍仁的书生误打误撞地来到她的家门。鲍仁原本打算自尽,但在苏小小的帮助下重新获得了希望。苏小小慧眼识才,慷慨资助他赴京求取功名。几年后,鲍仁金榜题名,出任滑州刺史。他满怀感激地赶来钱塘报恩,却遗憾地发现苏小小已经病逝。他遵照苏小小的遗愿,将她葬于西泠桥畔,并修建了慕才亭以供后人凭吊。苏小小的爱情故事被后人广为传颂,成为“情之所钟,生死相许”的代表。她的才情和美貌被人们铭记在心,她的故事也成为许多诗词和戏曲的创作灵感。如今,苏小小的墓已经成为钱塘文物保护单位和旅游景点,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凭吊这位传奇女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钱塘之胜在西湖,西湖之奇在孤山。”游西湖,孤山是首选。孤山四周被碧波环绕,看似是一座孤岛。但是,因为这里有林逋,有苏小小,有秋瑾,有吴昌硕,有林启,所以孤岛不孤。孤山与自然同在,与诗同在,与诗人同在,与艺术同在,与文化同在。正如苏轼在《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中所言:“孤山孤绝谁肯庐?道人有道山不孤”。</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