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案/闫光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月2日,台湾艺人大S在日本因流感突然离世,引起国内公众产生很多疑惑。其中,日本医学科技水平在世界排名前列,国民医疗保障非常发达,为什么每年还要发生流感大流行?</p><p class="ql-block"> 这主要由综合性原因包括气候条件、人口密度、季节性高峰、疫苗接种率、国际交流频繁以及饮食生活习惯等诸多因素构成,需要层层展开分析。</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气候条件 </b>是一个重要因素。日本冬季寒冷干燥,这种环境非常适合流感病毒的存活、繁殖和传播。</p><p class="ql-block"> 因为低温干燥的空气会使呼吸道黏膜干燥,降低人体的自然防御能力,从而增加病毒感染的风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二.人口密度高</b> 也是一个关键因素。日本的城市化程度高,尤其是东京、大阪等大城市,人口密度非常大。</p><p class="ql-block"> 公共交通系统拥挤,日本新干线车厢拥挤程度堪比包豆包,人与人之间的接触频繁,为流感病毒的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三.季节性 </b>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流感在日本有明显的季节性,通常在12月至次年3月达到高峰。</p><p class="ql-block"> 这段时间正值冬季,人们更多时间待在室内工作生活,空气流通较差,病毒在密闭空间极易形成气溶胶,为扩散传播创造条件。</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四.疫苗接种率</b> 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尽管日本推广流感疫苗接种,但并非所有人都接种疫苗。部分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免疫力低下者)可能忽视这个问题,每年未及时接种,导致易感人群增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五.国际交流频繁 </b>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日本是一个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国家,每年有大量国际游客和商务往来。</p><p class="ql-block"> 流感病毒可能通过国际旅行者带入日本,并在各地传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六.社会习惯</b> 也有一定影响。日本社会注重礼仪,即使在流感季节,许多人仍会坚持上班或上学,即使感到不适也可能继续参与社交活动。这种行为可能加速病毒的传播。</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七.饮食习惯 </b></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1. 低脂无油饮食</b> 日本各个超市出售有一种吸油纸,餐馆和家家户户都必备。这个不是搞卫生去除油污用的,而是用于做菜时吸油。</p><p class="ql-block"> 中国人去日本旅游在日本餐馆吃饭根本吃不饱,不是因为菜码小,而是菜里、汤里一点油星都没有,就像白开水一样。所以常常打听中餐馆在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日本低脂饮食习惯由来已久,主要有以下原因:</b></p><p class="ql-block"> 1. 地理环境因素:日本是岛国,海产资源丰富,鱼类等海产品成为主要食物来源。鱼类富含优质蛋白和不饱和脂肪酸,脂肪含量低,长期以来形成了以海产品为主的低脂饮食习惯。</p><p class="ql-block"> 2. 历史文化因素:古代日本耕地有限、资源匮乏,普通民众肉类等食物摄入量少。这种物质相对匮乏的历史,使少食、清淡饮食的习惯得以传承。同时,日本文化强调对自然的尊重,追求食物原汁原味,烹饪方式简单,多采用清蒸、生食等,减少了油脂的使用。</p><p class="ql-block"> 3. 健康观念因素:现代日本人健康意识较高,了解到低脂饮食对预防肥胖、心血管疾病等的益处,主动选择低脂肪、高纤维、高蛋白的食物,如蔬菜、海藻、豆腐等。</p><p class="ql-block"> 4. 社会因素:日本社会追求精致、节制的生活理念,反映在饮食上即注重食物品质和营养搭配,量少而精。此外,政府和社会也积极倡导健康饮食,推动了低脂饮食的普及。</p><p class="ql-block"> 这种过于追求低脂无油饮食,造成营养不均衡:可能会导致某些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D、E、K)和必需脂肪酸摄入不足,影响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进而可能削弱人体免疫力。</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 嗜冷饮食</b> 日本饮食文化中“嗜凉”现象的形成由来已久具有多重社会历史因素。</p><p class="ql-block"> 从地理环境来看,日本夏季高温多湿的气候促使民众形成通过冷饮降温的习惯。</p><p class="ql-block"> 江户时代后期冰窖技术的普及使得冰块进入平民生活。</p><p class="ql-block"> 明治维新后西方冷饮文化的传入进一步强化了这一趋势。</p><p class="ql-block"> 现代日本社会,冷食现象已渗透至日常餐饮的各个场景。例如,我国人喝牛奶前需要加热再喝。可在日本不管是儿童还是老人,牛奶从冰箱里拿出来还要加冰块才能喝也不拉肚子。如果中国孩子这样喝的话,一定会拉稀的。</p><p class="ql-block"> 日本便利店的冷藏便当的年销量超过10亿份。</p><p class="ql-block"> 日本的餐馆标配免费提供冰水,冰块,甚至传统热食,例如,咖啡、茶、拉面、乌冬面等也要加许多冰块才能吃。</p><p class="ql-block"> 这种饮食习惯的形成还与日本人对食物新鲜度的极致追求有关。低温保存可以有效抑制细菌繁殖,冷藏技术被视为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p><p class="ql-block"> 日本厚生劳动省数据显示,日本每年因食物中毒人数从1950年代的数万人/年,降至近年不足千人/年,应该与冷藏供应链的完善密切相关。</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只有啤酒才需要冰镇,除此之外,例如,白酒也需要加热(温一下)后再喝。</p><p class="ql-block"> 总之,在中国的餐桌上,只有: 趁热吃,趁热喝......才对!</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饭店经常听到喊服务员: 麻烦把这个菜热一下; 麻烦把这个汤热一下......</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日本饮食文化与流感传播的关联性分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流感病毒传播机制关键要素</b></p><p class="ql-block"> 例如,甲型流感病毒(H1N1)主要通过飞沫传播,病毒在空气中的存活时间与温度、湿度密切相关。</p><p class="ql-block"> 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研究表明,当温度低于5℃、湿度40%以下时,病毒存活时间可达24小时以上。冬季室内供暖导致的干燥环境(平均湿度30%-40%)与密闭空间聚集,构成了病毒传播的理想条件。</p><p class="ql-block"> 值得注意的是,病毒传播与人体的免疫状态存在复杂关联。</p><p class="ql-block"> 2019年东京大学医学部研究证实,当鼻腔温度下降5℃时,上皮细胞对流感病毒的防御能力降低30%。这种生理机制提示,持续摄入冷食可能对局部免疫系统产生影响。</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二.嗜冷食习惯对免疫系统的潜在影响</b></p><p class="ql-block"> 冷食对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存在双重性。从短期效应看,大量冷饮摄入可能引发体温调节中枢应激反应。</p><p class="ql-block"> 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实验数据显示,饮用500ml 5℃冰水可使口腔温度在15分钟内下降1.2℃,消化系统血流量减少20%。这种生理变化可能暂时削弱黏膜免疫屏障功能。</p><p class="ql-block"> 但长期适应机制同样值得关注。北海道大学追踪研究发现,持续饮用冰水的人群其棕色脂肪组织活性提高15%,基础代谢率上升8%,显示人体对低温刺激存在代偿性适应。这种适应性可能解释为何日本季节性流感发病率(年均约10%)与其他温带国家基本持平。</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三.冰块卫生与病毒传播风险</b></p><p class="ql-block"> 日本冰块产业的卫生标准堪称全球典范。根据日本食品卫生法规定,食用冰生产需符合饮用水标准(菌落总数<100 CFU/ml),大型制冰厂普遍采用紫外线+臭氧双重杀菌工艺。</p><p class="ql-block"> 对比研究显示,日本市售冰块微生物污染率(0.3%)显著低于美国(2.1%)和中国(4.7%)。</p><p class="ql-block"> 2018年,日本大阪市调查发现,<span style="font-size:18px;">家庭自制冰块存在较高风险。其中</span>32%家庭冰箱内壁检出致病菌,有15%的冰块样本菌落超标。</p><p class="ql-block"> 这种卫生差异在流感传播中可能产生不同影响,特别是在家庭内部接触传播环节。</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四.公共卫生体系的关键缓冲作用</b></p><p class="ql-block"> 日本独特的卫生习惯有效抵消了冷食可能带来的风险。</p><p class="ql-block"> 文部科学省推行的“学校给食卫生管理标准”要求学生在餐前进行标准的医疗七步洗手法,这种习惯普及率高达97%。</p><p class="ql-block"> 东京都保健局的监测数据显示,正确洗手可使流感感染风险降低40%。</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五.疫苗接种体系的完善更具决定性意义</b></p><p class="ql-block"> 日本建立起了覆盖全年龄层的分级接种制度,2022年流感疫苗接种率达63%(老年人84%),形成有效的群体免疫屏障。</p><p class="ql-block"> 这种系统性的疾病防控机制,使得饮食文化对传染病传播的影响被限制在次要层面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六.多维视角下的关联性评估</b></p><p class="ql-block"> 从流行病学数据看,日本甲型流感流行曲线与温度变化呈现典型负相关。</p><p class="ql-block"> 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统计显示,2019-2022年流感高峰期(1-2月)的日均发病率为非流行期(6-8月)的15倍,这与冷食消费量(夏季为冬季的2.3倍)形成反向关系。</p><p class="ql-block"> 这种季节错位表明,环境因素和人群聚集模式才是传播主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七.饮食文化习惯间接影响仍需继续关注</b></p><p class="ql-block"> 日本的居酒屋文化中多人共享冰饮器具的行为,可能增加接触交叉感染传播风险。</p><p class="ql-block"> 在2021年日本厚生劳动省修订的《餐饮业卫生管理规范》中已经强制要求居酒屋提供独立冰块夹子,此类风险应该能够得到有效控制。</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综 述</b></p><p class="ql-block"> 本文试图从日本饮食文化中的癖好找出对流感传播的影响进行分析,具有高度复杂性和关联性。</p><p class="ql-block"> 其中不能忽略心理压力方面影响:追求过度冷食;对油脂摄入极度敏感,严格控制饮食可能会给一些人带来心理压力。若长期处于这种心理状态下,会影响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功能,使身体的抵抗力下降,增加感染流感的风险。</p><p class="ql-block"> 文中通过流行病学数据、生理机制分析、卫生制度解析等多维度视角,系统探讨了日本饮食文化与流感传播的复杂关系。</p><p class="ql-block"> 文中引用数据均来自公开的日本官方机构及权威学术研究(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具有客观性和时效性。在保持专业性的同时,注重逻辑链条的完整构建,避免简单化随意性判断。</p><p class="ql-block"> 后续还将进一步关注研究特殊体质人群(例如基础性疾病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的差异性风险,以及气候变化对两者关系的动态影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此文写了4整天3宿,因内容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所以着急发,统计数据、判断推理及逻辑关系疏漏在所难免。</p><p class="ql-block"> 经过检索,从一个国家的民族饮食习惯角度分析与流感病毒传播关联性的流行病学调查,我应该是第一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闫光伟</p><p class="ql-block">2025.02.07</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