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题字:王国全</span></p> <p class="ql-block">在英国殖民时代,印度德里城眼镜蛇泛滥,给当地居民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当时的英国总督便想了一个简单粗暴的方法,用赏金来激发民众去灭蛇。出乎意料,短时间内眼镜蛇的数量急剧下降,但是政府花在“买蛇”上的经费却一直居高不下。原来,很多居民为了能够继续赚取赏金,便自己在家里养殖眼镜蛇,把这当成了一条赚钱之道,因此政府马上喊停了悬赏计划。于是,大批居民便把自己养殖的眼镜蛇放生,蛇灾变得比之前更加严重了。这就是心理学上的“眼境蛇效应”。</p><p class="ql-block">民众灭蛇原本是为了恢复正常生活,但赏金造成了民众灭蛇动机的改变,最后演变成为追逐更高的赏金。这说明,在处理问题上,过度使用外部激励策略是非常有害的。</p><p class="ql-block">《孙子兵法.作战篇》曰:“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意思是说,要想让士卒英勇杀敌,就必须激起他们对敌人的仇恨;要想夺取敌人的军需物资,就要先对士卒进行物质奖励。所谓“怒”,是内在动力之源;所谓“货”,是外部激励之策。从孙子的思想中可以看出,人的动力生成,既离不开内因的作用(可称之为“内激”),又需要外部的激励(可称之为“外励”),而放在第一位的、起主导作用的永远是“内激”。“内激”是信念驱动,持续性、稳定性强;“外励”是热情驱动,持续性、稳定性差。在一个团队中,如果只有“外励”而无“内激”,或者偏重于“外励”,就会像印度德里灭蛇那样,只会一时见效,而最终收到的是适得其反的效果。</p><p class="ql-block">职场上,管理者都会遇到如何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问题,应该从“眼镜蛇效应”中受到启示,得到镜鉴,任何时候都不要放松“内激”,更不能以“外励”来替代“内激”;在“外励”不足的情况下,更应该通过强化“内激”来弥弱补缺,以保持旺盛的进取动力。</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老路名片:</i></p><p class="ql-block"><i>路秀儒,军封大校,人封作家,自封学人,时封兵学专家。曾任原济南军区司令部办公室副主任、某基地司令员、军区司令部某部部长,现为山东孙子研究会副会长、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孙子研究》杂志主编,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烟台大学客座教授。先后出版著作17部,多部获全国性和山东省奖项。</i></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为文追求:独辟视角,原创深耕!</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