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析】从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谈文学叙事与电影艺术的关系

潇湘阿林

<p class="ql-block">   【推荐佳作上热门头条】</p> <p class="ql-block">  2025年春节档票房登顶影片《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创造了票房神话,刷新了国产影片票房记录。据猫眼官方预测,最终票房将突破前一百四十亿,这无疑颠覆了人们对中国电影单片票房的无限想象!</p><p class="ql-block"> 在持续热映,观众一片叫好,票房不断攀升中,遭遇了不同的声音,说影片是“特效盛宴下的叙事失衡”,指责其“华丽下的空洞”,更是直接对其抨击:《哪吒2》延续了前作《哪吒1》的视觉奇观,以极致的特效与宏大的场景堆砌出一场视听盛宴,然而在叙事节奏、角色塑造与主题表达上的失衡,却让这场“闹海”显得浮华有余而内核不足,最终沦为一部披着东方神话外衣的流水线式商业大片。</p><p class="ql-block"> 这就导出了一个话题,文学叙事与电影艺术如何平衡,两者是一种什么关系?</p><p class="ql-block"> 如果从文学叙事上讲,笔者看完《哪吒2》后也是这种感觉。但笔者认为,文学叙事与电影艺术还是有区别的,即“读”与“观”的区别。尽管“读”与“观”都是“看”,但前者是文字,后者是画面,文字与视觉在欣赏上是不同的。文字给人更多的是理性逻辑思维,需要调动想象,而视觉是形象思维,强调的是直观,所以,文学叙事与电影艺术,就受众的审美而言是不同的。电影是视觉艺术,视觉追求是感官冲击,因此,唯美的画面与特效才是电影之所以为电影的核心要义。只要故事不是很差,观众都能接受。</p><p class="ql-block"> 前几天,有朋友与其大学同学群在讨论这个事情,有个同学总是说中国电影受审查制度影响,说什么时候《活着》这种电影能上映,中国电影就好了。朋友认为,《活着》上映也没多少票房,审查对中国电影有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如果真的觉得要通过《活着》去教育人、让人思考,网上有电影可看。另一个同学就说,看《活着》就应该去看小说,而电影就应该看着爽。</p><p class="ql-block"> 朋友与其同学的争论,实质就是文学叙事与电影艺术的区别。《哪吒2》为什么能引起观众,特别是小孩哈哈大笑?除了台词,夸张可爱的动画形象与动作,加上唯美动画场景与喜剧元素,能上观众赏心悦目,共鸣共情,这就是《哪吒2》成功的秘诀。</p><p class="ql-block"> 文学与电影理论认为,在电影制作中,文学叙事与电影艺术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文学叙事为电影提供了故事框架和情感基础,电影艺术则丰富和拓展了文学叙事的表现形式。导演和编剧需要在尊重文学叙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电影艺术的优势,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创作出优秀的电影作品。只有这样,才能让电影在传递故事和情感的同时,也展现出电影艺术的独特魅力。 </p><p class="ql-block"> 《哪吒2》改编自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哪吒闹海》,这个古老的故事本身就蕴含着深刻的主题和精彩的情节。电影在保留了故事的核心元素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改编。例如,将哪吒设定为魔丸转世,使其出生便背负着被世人误解和唾弃的命运,这种设定为故事增添了更多的冲突和戏剧性。文学叙事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元素,为电影艺术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使得电影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展现出一个完整而富有张力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电影作为视觉艺术,对文学叙事进行了再创作和升华。在《哪吒2》中,电影通过精湛的镜头语言、绚丽的画面色彩和震撼的音效,将文学叙事中的文字形象转化为了生动的视觉和听觉体验。电影中的每一帧画面都仿佛是一幅精美的画作,色彩鲜艳、构图精美,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例如,哪吒在海边与海浪嬉戏的场景,海浪的汹涌和哪吒的灵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出了哪吒内心的孤独与渴望。而在激烈的战斗场景中,快速切换的镜头、震撼的音效和精彩的特效,让观众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将故事推向了高潮。电影艺术通过这些手段,不仅让观众更好地理解了文学叙事中的故事和情感,更将其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使观众在欣赏电影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文学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文学叙事与电影艺术在主题表达上也相互呼应。《哪吒2》所表达的主题是命运的抗争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电影中的哪吒虽然出生为魔丸,但他并没有被命运所束缚,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最终打破了命运的枷锁,成为了拯救世界的英雄。这种主题与文学叙事中常常探讨的人类对命运的抗争和自我价值的追求相契合。电影通过哪吒的故事,向观众传达了一个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即无论命运如何,只要我们敢于抗争,就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这种主题的表达,不仅使电影具有了深刻的内涵,也让观众在欣赏电影的同时,能够得到心灵的启迪和鼓舞。</p><p class="ql-block"> 此外,文学叙事与电影艺术在叙事节奏上也存在着差异。文学叙事通常可以通过文字的描述和情节的铺陈,来营造出一种缓慢而细腻的叙事节奏,让读者能够深入地感受故事中的情感和细节。而电影艺术则更注重节奏的紧凑和情节的跌宕起伏,通过快速切换的镜头、紧张的音乐和激烈的动作场面,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让观众在短时间内感受到故事的高潮和低谷。在《哪吒2》中,电影巧妙地运用了这种叙事节奏的差异,将文学叙事中的细腻情感与电影艺术中的紧张刺激相结合,使得整个故事既富有深度又充满了观赏性。例如,在哪吒与敖丙的最终对决中,电影通过快速切换的镜头和紧张的音乐,营造出了一种激烈的战斗氛围,让观众仿佛置身于战场之中,感受到了哪吒和敖丙之间的殊死搏斗。而在对决结束后,电影又通过缓慢的镜头切换和柔和的音乐,展现了哪吒和敖丙之间的情感交流,让观众感受到了他们内心的痛苦和挣扎。</p><p class="ql-block"> 总之,电影《哪吒2》生动地展现了文学叙事与电影艺术之间的紧密关系。文学叙事为电影艺术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故事框架,而电影艺术则对文学叙事进行了再创作和升华,通过精湛的镜头语言、绚丽的画面色彩和震撼的音效,将文学叙事中的文字形象转化为了生动的视觉和听觉体验。同时,两者在主题表达和叙事节奏上也相互呼应,共同为观众呈现了一个精彩而富有内涵的故事。通过对这部电影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叙事与电影艺术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电影艺术在传承和发展文学叙事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