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贾湖考古遗址公园位于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北舞渡镇,依托世界闻名的贾湖遗址而建,涵盖秀美古朴的贾湖村落和碧波荡漾的贾湖水体以及周边农业休闲设施。占地面积约1000亩,投资额近2亿元。</p> <p class="ql-block">贾湖聚落</p> <p class="ql-block">世界上最早的栽培大豆在贾湖。</p> <p class="ql-block"> 通过多次发掘,在贾湖遗址先后发现了数千粒炭化稻米,经初步鉴定大部分为栽培稻。遗址还出土了石镰、石刀、石铲等农业生产工具。说明早在9000—7500年前,贾湖先民就初步掌握了以水稻种植为代表的农耕生产技术。也就是说,贾湖先民已经在食用中华民族的传统主食之一大米!通过遗址的考古发掘,贾湖遗址是水稻栽培、猪和狗驯化的非常重要的起源地。贾湖发现的水稻是野生稻经过驯化后的栽培稻,遗址中发现了栽培粳稻种子和整地、收割、脱粒等系列农具,把淮河流域的水稻栽培史提前到距今约9000年前。</p> <p class="ql-block"> 贾湖陶瓷享有“三皇御窑,五帝贡品”美称。20世纪中国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贾湖文化遗址”,发掘出的窑穴370座,陶窑13座,陶器有陶鼎、陶罐、陶壶、陶碗、陶杯、陶豆、陶觚。其中盛酒陶器,具体生产年代确定为距今8600——9 0 0 0年。舞阳贾湖红陶、舞阳大岗彩陶、舞阳阿岗寺亮黑蛋壳陶、舞阳善德灰陶等。舞阳境内贾湖周边同时代陶瓷科学界统称“贾湖陶瓷”。</p> <p class="ql-block">世界上最早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鱼类</span>人工养殖起源地。</p> <p class="ql-block">骨镖</p> <p class="ql-block">两孔骨笛</p> <p class="ql-block">世界上最早的乐器七孔骨笛,被誉为“中华第一笛”。</p> <p class="ql-block"> 骨笛的发现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史前社会精神生活的认知。贾湖骨笛的存在表明早期人类不仅满足于物质生活的需求,还积极追求精神文化的发展。这一发现证明了早期中国社会中音乐艺术的存在,并表明这种音乐艺术可能在宗教仪式或社会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p> <p class="ql-block">骨锥</p> <p class="ql-block"> 按照规划范围内的遗存分布情况、考古研究进展、村庄分布及周边自然环境状况等,贾湖考古遗址公园划分为遗址展示区、博物馆区、考古工作区、民俗体验区、水上体验区及贾湖文化体验区,活化贾湖文化契刻、祭祀、居址、渔业、稻作、驯养、酿酒及工艺等多项元素。</p> <p class="ql-block"> 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一直致力于寻找文字的起源。贾湖遗址出土的龟甲、骨器、石器、陶器上发现了十多例契刻符号,除了在骨笛上设计音孔时的刻记和契刻骨板上的单道刻记外,可以确认的契刻符号共发现有17例,其中刻在龟甲上的8例中有4例符号比较有象形性,如眼形、门户形,与后世的文字十分相似。这说明贾湖先民很有可能迈出了创造原始文字的第一步!</p> <p class="ql-block">贾湖遗址属于全国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古色古香的贾湖村党群服务中心。</p> <p class="ql-block">贾湖先民们居住的茅草屋</p> <p class="ql-block">贾湖村古戏楼</p> <p class="ql-block">贾湖风光</p> <p class="ql-block"> 贾湖先民创造的灿烂文化,是东亚地区万年以来第一座历史丰碑和文化高峰,与同时期西亚两河流域的远古文化相映生辉。</p> <p class="ql-block"> 整个园区以展示古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为特色亮点,形成贾湖原始文化要素和贾湖人生产生活方式的展示及体验节点,旨在全方位再现八九千年前贾湖文化的辉煌,探索中心聚落形态,打造河南省新石器时代前期文化遗存中保存最好、面积最大、文化面貌最丰富的考古遗址公园,成为舞阳、漯河乃至河南省史前文化系列遗址保护利用与教育的重要基地和对外宣传、交流的窗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