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奶奶的小菜园

<p class="ql-block">文图:寒</p><p class="ql-block">美篇号:9573804</p><p class="ql-block"> 1958年的夏天,我还在幼儿园中班,随父母搬进了西安交通大学二村5舍102室。那是一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年代,西安交大刚刚从上海西迁至此,校园里的一切都还在建设中,家属楼四周尚未绿化,楼的四周仍裸露着黄土。正是在这片略显荒芜的土地上,我遇到了穿着蓝布衫的周奶奶:一位让我至今常常惦念的老人。</p> <p class="ql-block">五十年代的二村5舍</p> <p class="ql-block">  周奶奶是101室周光祺教授的母亲。六十多岁的她来自农村,脸上总是挂着慈祥的笑容。她个子不高,身材瘦削,但精神矍铄,手脚麻利。二村5舍的孩子们都亲切地称她为“周奶奶”,她的存在为这片新开垦的土地增添了一抹靓丽的色彩。</p><p class="ql-block"> 楼四周是空地,许多家属闲来无事,便在房前屋后种些蔬菜,权当消遣,至于能否有收获,没有人在意。</p> <p class="ql-block">周奶奶在小菜园劳动</p> <p class="ql-block">  然而,周奶奶的菜地却与众不同。她家东面有一块15米长、5米宽的空地。在这片土地上,周奶奶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蔬菜:青翠欲滴的青菜,攀爬在藤架上的丝瓜,挺拔的大葱,鲜嫩的韭菜,还有缠绕在竹竿上的扁豆。这些蔬菜在周奶奶的精心照料下,长势喜人,绿油油的一片,充满了生机。每当人们路过这片菜地,总会忍不住停下脚步,投来赞叹的目光。</p> <p class="ql-block">周奶奶分享给邻居的新鲜蔬菜</p> <p class="ql-block">  周奶奶来自农村,她对土地有着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和深厚的热爱。她的双手虽然布满了岁月的痕迹,但依然灵巧有力。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菜地上时,周奶奶就已经开始忙碌了:她拿着锄头,弯着腰,仔细地松土、除草、浇水。她的动作虽然有些缓慢,但却十分细致,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她的心血。在她的精心呵护下,那些蔬菜茁壮成长,仿佛在诉说着对周奶奶的感激。</p> <p class="ql-block">背着书包上学</p> <p class="ql-block">  几年后,住在201室的向希明同学在周奶奶的菜地边种了一棵桃树。这棵桃树虽然从未结出过一个令人满意的桃子,但每到春天桃花盛开的时候,那粉嫩的花朵与生机勃勃的菜地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面。我们交大二村五舍在那一刻仿佛变成了一个迷人的景点。我每次路过那棵桃树旁,闻着那阵阵花香,满心欢喜地去上学。那一刻,我内心深深感受到,西迁的人们正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努力地生活着,创造着属于他们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西安交大二村5舍</p> <p class="ql-block">  六十年后再访故地,当年的小菜园及那棵桃树已不见了踪影。唯有春风依旧,将附近大树的几片叶子吹落在水泥缝里,恍若那个蓝布衫老人弯腰播种的身影,将异乡的黄土,一寸寸耕耘成了故园。</p><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7日初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