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

快乐雁儿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记忆里,过年是从一场盛大的扫除开始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过了立冬秋风渐次消失,冬日的脚步渐渐接近。寒风中,干枝如黑色铁丝般摇摆,落叶在寂静的小区里铺满了一地。立冬如同一个门槛,印证了季节的变迁。但是这也意味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即将到来。人们开始为冬季衣食做准备,为生活添上一层防寒的保障,也开始为居家扫除一切尘埃,迎接着一个崭新的新年。在立冬那天,全家人围在暖炉吃着烫烫的水饺,酝酿着甜甜的酒酿,寓意来年又是一个团圆甜蜜的一年。</p> 腊八粥里有温情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立冬过后紧挨着的就是腊八节,俗话说过了腊八便是年。我听老一辈人讲,传说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里受刑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其名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地享受了一顿,称赞不已。 腊八也是个感恩的节气,朱元璋在监狱里发现了耗子洞,找到了食材才忍受了饥饿,为了感恩,在他平定天下做了皇帝后,就命令这天为腊八节,为自己在最落魄的时候躲过了一难。也有人在那天为枣树喂上一口腊八粥,来年枣树为了感恩,结下好多红枣。</p> 遇见小年,驱赶灾难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在那天大家都会打扫卫生,将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到了晚上十二点前灯火辉煌,照亮灶王爷上天的路。晚餐来一碗赤豆饭,如果那天有家人未回家,摆上碗筷与家人同吃。那天用薄饼裹上菜心,寓意来年定会有财进。每逢腊月二十三都要在佛前供上香喷喷的糯米圆子,祭祀烧香拜佛,在灶王爷上天前说说吉利话,吃了糯米圆子, 家里潜伏的小人、病魔都会被灶王爷带上天,来年又是一个吉祥太平年。</p> 除夕守岁贴春联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除夕就是春节的前夜,一般这天晚上都要熬夜,那是“守岁”。童话传说中,古代有一只四角四足的恶兽——夕,因冬季大雪覆盖而短缺了食物常到附近的村庄里去找吃的,因其身体庞大、脾气暴躁、凶猛异常,给村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每到腊月底,人们都整理衣物扶老携幼,到附近的竹林里躲避夕。后来一聪明的孩子教大家除掉夕的方法,他的名字就叫做“年”。据说那天晚上,大家为了避免“夕”的到来,家家门口贴红纸,有的还写上几个字,那就是春联。一年一年过去了,谁也没有见过夕,于是大家在那天晚上点上烟花爆竹来驱赶夕,一家人齐聚一堂吃着年夜饭,拉着家常。</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记得小时候吃过晚饭,母亲把我们几个招来,与我们对坐,掏出三个红包放在桌上,笑着对我们说:“又是一年了,你们又长大了一岁,这是你们的压岁钱。”我们先是面面相觑,然后就伸手去拿那个红包,迫不及待地打开那个红包。虽说当年的红包面额很小,才三十元,对于当时却已经是巨额了,可以维持半年的零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春节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正月初一那天,那是祖先一年中最美好的日子,开口说吉利话,不扫地不洗澡不理发,早上来一碗馄饨、水饺,切记不能喝粥,寓意水饺馄饨吃了发财,喝粥以后出门定会是阴雨天。初一那天也不去串门,小孩睡懒觉不能催。醒来第一件事就是开门点燃爆竹,这叫开门大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儿时的回忆再次浮现,年初一那天,拿着除夕的压岁钱,走街串巷,满街都是我们孩子的身影,当时不需要大人陪伴,骑着父亲的二八大杠,两只小腿在三脚架里使劲转动踏板,年初一迎着朝阳,在二八大杠的陪伴下逛到了日暮才回到家。</p> 正月十五闹元宵,走上七桥保平安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春节的末梢便是喜气洋洋的元宵节,那天晚上大人领着小孩要过七座桥,寓意来年孩子学业进步。在儿子还在上学的时候,每逢元宵节也和儿子徒步去走上附近小区的七座桥。也许是虔诚的心打动了上帝,孩子终于获取了更好的教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过年,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它是岁月的驿站,是亲情的纽带,是我们在忙碌生活中停下脚步,与家人团聚的温馨时刻。在这浓浓的年味里,我们感受着家的温暖,汲取着前行的力量,带着对新年的憧憬,踏上新的征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