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和故事,如璀璨星辰般熠熠生辉,成为家族记忆中永不磨灭的珍宝。我的外公,便是这样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他被人们尊称为“高大善人”,他的故事,要从一百多年前的自贡说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那时,自贡的盐巴生意正如火如荼。我的外公,一个怀揣着梦想与勇气的年轻人,投身到了这盐运的浪潮之中。他每日穿梭在盐场与各个交易场所,不辞辛劳地倒腾着盐巴。烈日炎炎,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寒风凛冽,冻僵了他的手脚,但他从未有过一丝退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靠着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外公慢慢积累起了一笔不菲的资本。在那个年代,这笔财富足以让他在当地崭露头角,尤其是在大石包(现今四川省简阳市三合镇塘坝村五组)一带,外公也算是小有名气。</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随着岁月的流逝,外公渐渐上了年纪。常年漂泊在外的生活,让他落下了一身的毛病,身体每况愈下。他深刻地意识到,这样的漂泊不是长久之计,要想过上安稳的日子,还得有自己的土地。于是,外公毅然决然地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他四处奔走,向周围的人购置田地,积极置办农种产业。为了把产业做大做强,他还四处招兵买马,我的父亲便是在那时被外公招纳进来的。同时,外公心怀悲悯,收留了许多逃荒要饭之人,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安身之所。就这样,外公成功转行,做起了种植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种植方面,外公展现出了非凡的商业头脑。他深知市场需求的重要性,什么值钱就种什么。田间地头,种满了水稻、小麦、玉米、甘蔗,这些农作物在阳光下茁壮成长,承载着外公对未来的希望。然而,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外公也曾涉足鸦片种植。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鸦片种植虽不被现代价值观所认可,但却是那个复杂时代的一个缩影,也让外公的产业进一步扩大,成为了当地名副其实的大户人家。</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平静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一天,大舅派人回乡秘密调查国民党残余情况。来人一身便装,神色匆匆地找到了外公,递上一封信后便转身离开,只留下一句话:“高连长让给老太爷带封信。”外公的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紧张与期待,他迫不及待地打开信封,取出信笺。信中,大舅除了亲切的问候与报平安外,重点提到了当前的形势。外公的目光随着文字移动,眉头渐渐紧锁。信中说,当下国民党节节败退,剩下的残余也正在被清剿之中,共产党的天下就要来了。还说,共产党专为穷人打天下,打土豪分田地,人人有田耕的好日子就要来了,晚动不如早动,要认清形势尽早安排……</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看完信后,外公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他的脑海中浮现出自己多年来辛苦打拼的场景,那些在盐场挥洒的汗水,购置田地时的奔波,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种种艰辛,这百年基业难道真的就要毁于一旦?想到这里,外公的心中满是不舍与痛苦。他又想到自己的列祖列宗,将来自己两腿一蹬,该如何去面对他们?可如果不尽早安排,不仅产业保不住,还会让老大在军中树立威信尽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与深思熟虑,外公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他要把房子土地分出去给那些无家可归的长工,有家的则发给盘缠。这个决定看似简单,实则需要巨大的勇气和决心。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外公马不停蹄地忙碌着。他把长工们召集起来,将自己的决定告诉了他们。长工们一开始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直到外公亲自将土地契约和盘缠交到他们手中时,他们才如梦初醒,眼中满是感激与震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那些无家可归的长工,拿到土地后,激动得热泪盈眶。他们纷纷表示,一定会好好耕种,不辜负外公的一片苦心。而那些有家的人,接过盘缠,也对外公千恩万谢。只用了短短几天时间,外公就完成了这一壮举。那年,我外公用双倍嫁妆让父亲把他的幺女带回吴家桥,父亲不但不花彩礼还白捡回一个媳妇。走的人带着满满的感激和对未来的憧憬离开,留下的人也能在新分得的土地上安居乐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从那以后,“高大善人”的名号便在当地传开了。许多人都对外公的义举赞不绝口,那些曾经受过外公帮助的流浪汉,为了让后人记住东家的恩典,甚至改为高姓。外公的善举,不仅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也为自己赢得了无上的尊重与敬仰。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外公以自己的方式,诠释了善良与大义,成为了家族永远的骄傲,他的故事,也将在岁月的长河中,被一代又一代地传颂下去。</p><p class="ql-block"> 退休后,我还专程去塘坝村五组拜访母亲的娘家人,当我亮出母亲的照片,他们都还一句一个“吴幺姑娘”的称呼。</p> <p class="ql-block"> 前几年,我得知高中同级同学付军高的老婆就是塘坝村五组人,正好他的岳父高道泽就在成都,出于想知道我外公更多的资讯就想请他出来坐坐聊聊,我同学也爽快的答应了。一天,我们相约清水河公园,见到了八十多岁高龄的老人,开门见山我就说起想了解“高大善人”背后的故事。他说听他父亲说起过,他们就是受益者之一。又说他们本不姓高,改姓高就比东家矮一辈,我都叫你表哥表姐为老辈子。我说,这样啊?那我同学是你女婿那不得叫我爷爷啦?他接过话说“不得不得,是表爷!”心想,表爷也是爷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