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子

强哥

<p class="ql-block">  饺子,简单的形状,包裹着千变万化的味道。每一个纹理,都诉说着一种情感,一种回忆。</p><p class="ql-block"> 饺子,是我国极具特色的传统美食。不同地域称呼不同,角儿、馄饨、牢丸、饺饵、水饺子等。饺子在中国的起源有2600多年的历史,无论历史文物、文献典籍都多有发现和记载。</p><p class="ql-block"> 自宋代开始,有了冬至日吃饺子的习俗,明朝以来有了正月初一吃饺子的习俗。</p><p class="ql-block"> 民间吃饺子习俗传说有多个版本。张仲景的温情故事、女娲以面筋黏连五彩石、赵云战时以面食包裹食材… 我最信的还是张仲景发明饺子。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时值寒冬季节,返乡途中看到许多无家可归百姓衣不蔽体、面黄肌瘦,甚至耳朵都冻烂了。张仲景心中很是难过,他让徒弟们在空地上搭起棚子,支起大锅,将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的药物放在锅里煮熟,捞出来切碎后,用面皮包成耳朵的形状,再下锅煮熟,分发给百姓食用。百姓食用这种被命名为“娇耳”的食物后,身体逐渐暖和,耳朵的冻伤也有所好转。这个传说赋予了娇耳一种神秘的医疗功效,娇耳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饺子,体现了古人对医圣的敬仰和感激之情。如今,饺子己成为中国人逢年过节不可或缺的传统美食。</p><p class="ql-block"> 人们喜食饺子,因其囗味鲜美、细腻,食材丰富,馅儿可荤可素,可精肉可蔬菜可海鲜,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脂肪,易于消化吸收,烹饪方法多样,适宜各种人群。此外,吃饺子还有很好的寓意和象征,比如更岁交子、团圆福禄、招财进宝、吉祥如意等。不同的馅料还有不同的寓意,比如,芹菜馅,勤财之意,象征勤奋和勤劳;白菜馅,百财之意,象征多种财富;鱼肉馅,余财之意,象征年年有余…过年吃饺子、过节吃饺子、重要活动重要宾客吃饺子、暑伏吃饺子、立秋吃饺子、冬至吃饺子…一盘香喷喷的饺子如果配上酱油陈醋香油蒜泥韭菜花辣椒油等佐料,那可是没谁的。</p><p class="ql-block"> 我喜欢吃饺子,只是有些挑剔。喜欢吃熟悉人包的饺子,酒店食堂的饺子多有排斥,只因对馅儿的卫生不信任。我最喜欢的还是妈妈包的饺子,喜欢爱人包的饺子。妈妈对过年过节、来亲戚、特殊日子极为重视,标志就是不嫌麻烦费事,餐桌上一定会有热气腾腾的水饺。妈妈从不包隔夜饺子、冻饺子,总是现吃现包,就图吃个新鲜。妈妈包的饺子以肉馅为多,喜欢肉馅成团,咬出香汁,香鲜可口。妈妈还喜欢做蒸饺、煎饺,白面的、玉米面的、土豆粉面的。妈妈除夕夜饺子,一定是芹菜肉馅,似乎从没有变过。饺子的味道,妈妈的味道,幸福的味道。想念妈妈,想念妈妈包的饺子。</p><p class="ql-block">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爱人善于包饺子,绝对是对妈妈厨艺的传承。爱人对饺子的理解可能是更深刻一层。节日里包饺子,平日里也常吃饺子。上车饺子下车面。我这么多年,无论是出远门,还是去县区,只要离开市区,爱人肯定会包饺子。在爱人手里,万馅皆可包。爱人包的饺子,饺馅多种多样,常常是不受待见的山野菜也会当饺子馅包出鲜美的饺子,吃出不一样的味道。我喜欢吃爱人包的饺子。爱人包的饺子,匠心拌馅,皮薄馅饱,鲜而不腻,鲜美多汁,鲜香四溢,回味无穷,绝对是味蕾的享受,我是每吃必多,要费很多运动量和时间消化。</p><p class="ql-block"> 吃饺子,吃的是传统、文化和智慧,吃的是和睦、幸福和团圆,吃的是健康、平安和吉祥。</p><p class="ql-block"> 好吃不如饺子。</p> <p class="ql-block">  饺子,中国传统美食的瑰宝,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这一古老的食物起源于河南,历经千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 北方水饺是中国传统美食之一,其包法有多种,其中比较常见的有“大肚饺子”和“元宝饺子”。下面将介绍两种常见的北方水饺包法及其特点。</p><p class="ql-block"> 一、大肚饺子</p><p class="ql-block">大肚饺子是北方地区比较常见的一种水饺包法,因其形状似大肚弥勒佛而得名。这种包法要求皮薄馅大,一般以圆形皮为宜,适合煮着吃和蒸着吃。</p><p class="ql-block">1. 擀皮:将面团分成小块,擀成圆形皮,边缘薄中间厚。</p><p class="ql-block">2. 拌馅:将肉馅和蔬菜、调料等混合均匀。</p><p class="ql-block">3. 包饺子:将馅料放在皮中央,然后将皮对折,用双手挤压边缘,使其紧密贴合。</p><p class="ql-block">4. 煮或蒸:将水烧开后放入水饺,用铲子轻轻推动水饺,防止粘连。等水饺全部浮起来后,再煮3-5分钟即可捞出。如果蒸着吃,可以将水饺放在蒸笼里蒸15分钟左右即可。</p><p class="ql-block"> 二、元宝饺子</p><p class="ql-block">元宝饺子是一种传统的水饺包法,因其形状似元宝而得名。这种包法要求皮薄馅足,以半圆形皮为宜,适合煮着吃和蒸着吃。</p><p class="ql-block">1. 擀皮:将面团分成小块,擀成半圆形皮,边缘薄中间厚。</p><p class="ql-block">2. 拌馅:将肉馅和蔬菜、调料等混合均匀。</p><p class="ql-block">3. 包饺子:将馅料放在皮中央,然后将皮对折,使两个半圆形的边缘贴合。用双手挤压边缘,使其紧密贴合。</p><p class="ql-block">4. 煮或蒸:将水烧开后放入水饺,用铲子轻轻推动水饺,防止粘连。等水饺全部浮起来后,再煮3-5分钟即可捞出。如果蒸着吃,可以将水饺放在蒸笼里蒸15分钟左右即可。</p><p class="ql-block"> 以上就是北方水饺的两种常见包法及其特点。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饺子包法适合不同的烹饪方式,比如煮着吃和蒸着吃。因此,在包饺子时应该根据烹饪方式选择合适的包法。同时,在包饺子时要注意皮馅比例和手法,以确保饺子能够煮熟且不会破皮。</p> <p class="ql-block">  饺子,看似平凡却蕴含不凡。它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文化的传承。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让我们放慢脚步,用心品味这一份美好,感受饺子的魅力所在。</p><p class="ql-block"> 春在前方,年到眼前,再迈一步,过大年吃饺子。一口咬下,汤汁溢出,美味在舌尖绽放,饺子的味道,让人感受到浓浓的亲情。</p><p class="ql-block"> 大年初一吃饺子是中国人的习俗,这不只是为了美味,更是为了寄托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饺子形同元宝,吃饺子寓意“招财进宝”,象征着财富和好运。此外,饺子与“交子”谐音,大年三十守岁时吃饺子有“更岁交子”之意,表示辞旧迎新、喜庆团圆、吉祥如意。</p><p class="ql-block">‌饺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代。‌据史料记载,饺子最初是由医圣张仲景所发明,他发明饺子的初衷是为了治疗病人的冻疮。在东汉时期,张仲景看到许多人因寒冷而耳朵生冻疮,便用面皮包裹祛寒的药物,形状像耳朵,称为“娇耳”,煮熟后分给百姓食用,吃“娇耳”病乃愈,这就是最早的“祛寒娇耳汤”。到了南北朝时期,饺子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食物,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庶民百姓,均可食用。随着时间的推移,饺子的名称也经历了多次的演变。三国时期把饺子称为“月牙馄饨”,南北朝时期简称为“馄饨”,唐代称为“偃月形馄饨”,在宋代根据其类似牛羊角的形状而称之为“角子”,元代和明代称为“扁食”,直到清代,才最终定名为“饺子”‌。</p><p class="ql-block">“饺子”在蒙古语中叫“Biansh”,发音与元代和明代的“扁食”非常接近。因此有人认为,在元朝时期,命名饺子的时候借用了“Biansh”的发音形式,并写成“扁食”。</p><p class="ql-block"> 关于饺子,还有一个神话故事。相传,在远古时代,有一只凶恶的怪兽喜欢吃人,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为保护生命安全,人们在每年的腊月二十三开始包饺子,并将饺子形状塑造成怪兽的头部,希望藉由吃饺子来驱逐怪兽。结果怪兽被赶跑了,人们恢复了生活的安宁和幸福,从此饺子便成为一种象征吉祥和驱邪的美食。</p><p class="ql-block">在南方和北方,饺子都是大年三十必备的年夜饭食物,而且有着特殊的意义。正如一句俗语所言:“年夜饭有饺子,底子顾着翻一年”,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家庭团圆的期待。传统观念认为,吃饺子可以吸收来年的智慧。所以,人们在大年初一和正月十五两个重要的日子吃饺子,以求智慧和灵感得到提升。清朝时候,人们为了庆祝春节,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获得更多的好运,于是想出了一种有趣的方式——在饺子里包入硬币、红枣等物品,如果谁吃到这“幸运饺子”,谁就一年好运连连、财源滚滚。</p><p class="ql-block">茶壶里煮饺子——肚里有货倒不出,大年初一吃饺子——人有我有,饺子开口——露馅了……。无论在节日庆典,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饺子都承载着人们的期许和祝福。我喜欢饺子的美味,更喜欢其中的文化魅力。</p> <p class="ql-block">  饺子,一种富有诗意的美食,用其独特的魅力,让人们在品尝中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幸福。</p><p class="ql-block"> 过年了,这几天人们几乎天天吃饺子,那么,今天就聊聊饺子。</p><p class="ql-block"> 追溯历史,饺子起源于东汉时期,为医圣张仲景创立。北方天气寒冷,人们点耳朵容易冻伤,张仲景就用面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药材来治疗(羊肉、胡椒等),避免人们耳朵上生冻疮,因此这种形似耳朵的食品流传下来。</p><p class="ql-block"> 饺子在中国几千年的漫长发展过程中,历经演变,名目繁多,古代有“牢丸”、“扁食”、“饺饵”、“粉角”等诸多称谓。</p><p class="ql-block"> 三国时期,饺子被称作“月牙馄饨”。三国那个时期,饺子已经成为一种食品,被人们称为“月牙馄饨”,这个史书上有明确记载,形如月牙,称为“馄饨”,形状和饺子形状基本相似。</p><p class="ql-block"> 南北朝时期,被称为“馄饨”。“馄饨“形如偃月,据说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即便现在,一些地区仍然有这种吃法。如河南等地的人,下馄饨时,汤里放些香菜、蒜黄、葱花和盐等,成咸汤,吃馄饨时喝着汤。</p><p class="ql-block"> 到了唐代,称饺子为“偃月形馄饨”。那时饺子已经变得和如今的饺子几乎一样,而且是煮熟后捞出来放在碗里吃。</p><p class="ql-block"> 宋代时,饺子又被称为“角子”,它是后来的“饺子”一词的词源;元代称为“扁食”;直至到了清朝,才被正儿八经称为“饺子”。</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好吃不如饺子。饺子味道鲜美,馅料丰富,饺子的形状又极像元宝,象征着财富和好运,因此,这种厚重的饮食文化得以流传下来,成为平时及节日期间必不可少的一种美食。</p><p class="ql-block">特别是过年期间,饺子更是家庭必吃的。全家人团聚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包饺子、吃饺子,一种中华民族特有的欢乐幸福感油然而生,过年的气氛更是被烘托的愈加热烈。</p><p class="ql-block"> 如今,饺子文化继续延伸,比如五色、七色饺子,就是最近几年流行起来的新品种。它是用不同的蔬菜汁和面,做成五颜六色的饺子,既满足了视觉享受,又丰富了味蕾奢求,深受人们的喜爱。</p><p class="ql-block"> 在岁月的长河中,有一种食物,它不仅仅承载着味蕾上的享受,更是情感与文化的交织,那便是饺子。每当寒风渐起,岁末年初之时,家家户户的餐桌上总少不了这一份热腾腾、香气四溢的美味——饺子。</p><p class="ql-block">饺子,形如元宝,寓意着财富与团圆。它的外皮,薄而韧,轻轻咬开,仿佛是打开了通往温暖记忆的大门。那包裹在内的馅料,或荤或素,千变万化,却总能精准地触动每个人心底最柔软的部分。猪肉大葱的醇厚、韭菜鸡蛋的清新、三鲜的鲜美……每一种搭配,都是对味觉的极致诱惑,更是对生活态度的细腻诠释。饺子,一种富有诗意的美食,用其独特的魅力,让人们在品尝中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幸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