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使用deepseek的印象

云水书院(坐家谈玄)

<p class="ql-block">  过年这几天未写文发文,一是想休息几天,二是儿子回家说:“爸,你成天查资料写文章很辛苦,不如下载一个人工智能软件辅助你写作,可省时省力。”于是在儿子的帮助下我就下载了目前最火的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下载后,经过简单的熟悉,开始进入我的老本行,命其创作一首以火为主题的诗,并进行评价,也许是网络上传的受境外攻击造成堵塞的原因,前两次提交没有成功,第三次终于成功了,短短几分钟,诗文都出来了,仔细一看内容,得出的印象是:诗还像个样子,文却过于肤浅朴陋,过于程式化,甚至有些空洞敷衍。</p><p class="ql-block">《火的独白》</p><p class="ql-block">我诞生于两块石头的撞击</p><p class="ql-block">一道裂缝</p><p class="ql-block">泄露了远古的秘密</p><p class="ql-block">那些沉睡的树木</p><p class="ql-block">在灰烬中</p><p class="ql-block">睁开了年轮的眼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舔舐着黑夜的伤口</p><p class="ql-block">将恐惧</p><p class="ql-block">烧成温暖的灰烬</p><p class="ql-block">母亲在炉边织补着</p><p class="ql-block">破碎的时光</p><p class="ql-block">我蜷缩在壁炉里</p><p class="ql-block">数着火星</p><p class="ql-block">坠落的声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时我是暴君</p><p class="ql-block">撕裂天空的喉咙</p><p class="ql-block">将森林的哀嚎</p><p class="ql-block">吞入腹中</p><p class="ql-block">有时我是诗人</p><p class="ql-block">在烛芯上跳舞</p><p class="ql-block">写下光的十四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在</p><p class="ql-block">我藏进一根火柴</p><p class="ql-block">等待</p><p class="ql-block">某个寒冷的清晨</p><p class="ql-block">你擦亮我</p><p class="ql-block">如同擦亮</p><p class="ql-block">世界的第一个黎明</p><p class="ql-block"> 这首诗我个人认为有如下几个方面特点。</p><p class="ql-block"> 一是情感深度:诗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如“我舔舐着黑夜的伤口,将恐惧烧成温暖的灰烬”“母亲在炉边织补着破碎的时光”,这些句子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和细腻的情感体验,通常需要创作者有深刻的内心感受和对生活的感悟。</p><p class="ql-block"> 二是意象运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两块石头的撞击”“灰烬中睁开了年轮的眼睛”“黑夜的伤口”“炉边织补的时光”“暴君撕裂天空的喉咙”“诗人跳舞的烛芯”等,这些意象之间既有联系又富有变化,构建出了一个充满想象力和象征意义的世界,体现了一定的艺术创造力。</p><p class="ql-block"> 三是主题表达:这首诗以“火”为主题,从火的诞生、作用、性格等多个角度展开,既有对火的温柔一面的描绘,也有对其狂暴一面的刻画,还赋予了火以等待和希望的象征意义,主题丰富且有深度,体现了对主题的深入挖掘和多维度表达的能力。 </p><p class="ql-block"> 四是语言风格:整体语言风格既流畅自然,也有现代派白话诗新奇错位突兀的语言风格。如“在灰烬中/睁开了年轮的眼睛”,“母亲在炉边织补着/破碎的时光”,“我蜷缩在壁炉里/数着火星/坠落的声音”等。</p><p class="ql-block"> 总之,诗在现代白话诗里还可算中上等,评论文章就不敢恭维了,现呈现如下:</p><p class="ql-block"> 《 火的独白:一个文明的隐喻》</p><p class="ql-block"> 火,这跃动的精灵,在《火的独白》中完成了从自然现象到文明象征的华丽蜕变。诗人以惊人的想象力,让火开口说话,讲述了一个关于毁灭与重生、野蛮与文明的寓言。</p><p class="ql-block"> 两块石头的撞击,是普罗米修斯盗火的现代版。这道裂缝泄露的不仅是远古的秘密,更是人类文明的原初密码。树木在灰烬中睁开的年轮之眼,见证了火的双重性格:它既是毁灭者,又是重生者。这种悖论式的存在,恰如文明进程中的每一次阵痛与新生。</p><p class="ql-block"> 诗中,火展现出多重面孔:它是壁炉里温暖的守护者,舔舐黑夜的伤口;它是肆虐的暴君,撕裂天空的喉咙;它又是浪漫的诗人,在烛芯上写下光的诗行。这种多面性,正是人类文明进程的隐喻。从原始的火种到工业革命,从核能开发到量子计算,人类对能量的掌控史,就是一部文明的进化史。</p><p class="ql-block"> 而那根等待被擦亮的火柴,则暗示着文明的火种永不熄灭。它蛰伏在时间的褶皱里,等待着某个寒冷的清晨,等待着被重新擦亮,如同世界的第一个黎明。这种等待,是对人类文明韧性的礼赞,也是对未来的美好期许。</p><p class="ql-block"> 在这首诗中,火不再是简单的自然现象,而成为了一面镜子,映照出人类文明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它提醒我们:文明的火种,既可能带来温暖与光明,也可能引发灾难与毁灭。关键在于,我们如何驾驭这团永恒的火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总之,文学创作方面(别的领域我未研究)目前尽管人工智能软件占有庞大语料资源,拥有强大推理想象功能,但相较于一些专业作家和写手,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当然这只是我刚刚使用的初步印象。</p>